指鹿為馬這個典故大家都知道,就是為了試別人的忠心,明明是只鹿,自己說是馬,看其他人的反應,用來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來源于秦二世時期,權臣趙高為了排除異己,故意做了這么一個局,當時沒有跟著自己說是馬的,都被他給殺了,后來再也沒有人敢不從他的了。
趙高只為獨寵,權利欲望太重
對于趙高這個人,歷史上幾乎所有描寫都是最大惡疾,為了一己私欲,導致了秦國滅亡。其實秦國滅亡有很多原因,趙高算是一個導火線。說起來趙高只是一個喜歡玩弄政治的人,為了自己在朝廷上有一席之地,不被別人排擠。
首先就是在秦始皇駕崩后,用力秦二世,又教了秦二世很多東西,什么律法制度等。他知道秦二世是個窩囊廢,會依靠自己,投其所好,秦二世想干嘛就幫他做什么。讓秦二世不親近大臣,有事只和自己商量。
即使天下諸侯都起義了,依然是報喜不報憂,對在外的將軍獎懲不公,又很暴虐,導致本來有利的局勢也變得不利,秦將章邯本來都把陳勝吳廣的起義軍給滅了,由于秦二世縱容趙高暴虐,導致章邯投敵。
李斯是其助推者,無大局觀
在趙高事件上,李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李斯本來就是宰相,位置很高,秦始皇對他很重用。結果在秦始皇死的時候,他居然和趙高一起私立胡亥。還伙同一起發招讓公子扶蘇和蒙恬自盡,沒有大局觀,為了一己私利。
當時的趙高只是個小官,李斯可是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作為一個賢臣,有郡縣制的諫言,有統一貨幣度量衡的偉略,結果還是上了趙高的套。說白了也是為了自己,胡亥是個無能的人,治國肯定得靠大臣,自己就會有很多的權利和地位,這也是當初胡亥承諾的。
結果自己就信了,一手捧起了趙高和胡亥,最后還被趙高給腰斬了。可以說李斯聰明一世糊涂一時,明君才能容得下能臣,在秦國之前都有驗證,秦穆公和百里奚,秦孝公和商鞅,秦惠文王和張儀,還有秦始皇和李斯自己。
本文為昨日學堂原創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