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師傅」開篇有句臺詞:
比武的秘訣是---頭不躲,人的頭快不過人的手。腕子細,脖子粗,你說手轉得快還是脖子轉得快?
說的是武術中的套路。如果有人攻擊你的頭,選擇以攻代守比純躲避要有效。頭快不過手,但是手可以比手快。
三國時期,諸葛亮要派人去守華容道。這個華容道必須得守。同時,曹操必須得放,才不至于破壞一個三國鼎立的格局。一旦曹操死了,劉備也就完蛋了。所以他就把關羽派過去,先立軍令狀,要是把人放走了,提腦袋來見。結果一招搞定了兩件事情,第一,放曹操,第二,讓關羽欠他一條命,以后就好管了。
這是管理上解決業務和人心的套路。
再說一個營銷中的套路。
一家手機專賣店做活動,買iphone7送370元的迪士尼門票兌換券,同時安排黃牛在店門口以200元回收兌換券。
相當于用200元的成本實現了價值370元的促銷。
結論:能夠稱得上套路的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反直覺。
在產品設計中,最反直覺的套路就是「用戶視角」。
有個實驗,如圖:
面對架子,如果有人在對面要你幫忙拿一個寫著J的盒子。大部分人第一反應會問:是哪一個?
這是典型的沒有從「用戶視角」出發,因為對面的人只能看到一個盒子。
實驗結果也證明了要快速完成反直覺的角度切換并不容易。這也是為什么「從用戶出發」的道理都明白,但還是有很多人容易掉進主觀的陷阱。
反直覺的套路為什么好用?
因為直覺反應是線性的,因為A,所以B,只能以「點」去命中解決方案。
反直覺則要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像一張網,以「面」去命中最優解決方案,概率當然大很多。
而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就是把「點」織成「網」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