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鳳兒有約
時隔20年,我再次重游延安,眼前所見,已是翻天覆地的變化。路寬了、樓高了、山綠了,日新月異,不變的依舊是一入革命圣地撲面而來的激情,不變的仍然是延安精神對心靈的又一次洗禮。
《花鼓》
頭系羊肚肚毛巾,腰結紅色綢帶,雙手持鼓槌的陜北小伙兒,在腰間那面細鼓上,捶打出黃土高原的摯熱情感,捶打出革命圣地永不泯滅的英雄史詩。自然大方、剛柔并濟的延安舞者,樂起綢舞,一腔熱情也隨風飄動,時而騰躍旋跨,時而烈馬奔騰,時而又如晴蜓點水,曲終槌落,悠揚高亢的余音仍然回蕩在山谷,回蕩在觀眾心中。
《安塞腰鼓》
“幾回回夢里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千聲萬聲呼喚你 ——母親延安就在這里!”寶塔山山頂的涼亭里,恰遇某大學一個培訓班的學員在導游的帶領下集體朗讀賀敬之的《回延安》。這首詩歌以信天游的格調,展示了陜北民歌的風韻和特色,那是老一輩革命家發自內心的歡欣,是發自肺腑的歌唱。巍巍白塔山,如延安精神,永遠屹立在14億中華兒女心中。
《延安寶塔》
棗園、王家坪、楊家嶺,那一間間窯洞,是中國革命的紅色搖籃,在這里老一輩革命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領導和指揮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培育了永葆青春的“延安精神”,為中華兒女世代傳承。
《五角星》
《主席舊居》
《?!?/div>
《一剪梅》
《南泥灣》
延安精神永遠傳遞著亙古不變的信念,詮釋著堅貞不渝的忠誠,過去、現在、未來,這革命的圣火永不泯滅,如東方的紅日,永遠溫暖著我們;如奔騰不息的母親河,源遠流長,綿延不絕,正如江澤民同志題寫的“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壺口小瀑》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