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或者說打工的終極目標,都是為了用金錢換取自由。
什么自由呢?無非就是兩個:
1. 空間的自由
2. 時間的自由
空間自由,時間不自由
有些人在空間上自由,在時間上不自由,比如說前段時間特別流行的自由職業者(freelancer)。
雖然自由職業者沒有必要天天上班打卡,沒有必要擠地鐵,而且想在哪里工作就在哪里工作,今天在家邊上的咖啡廳,明天就跑到柬埔寨去了。
但是這群人在時間上是不自由的。每天必須抽出十幾個小時來工作,更有甚者,每天要把除睡覺吃飯外的所有時間都花在工作上。
他們就是典型的,在空間上自由,但是在時間上不自由的人群。
時間自由,空間不自由
有些人在時間上自由,但是在空間上不自由,比如說公務員。
他們的時間是很自由的,每天只要工作幾個小時,甚至,任務不多的時候還不用工作。
我的朋友老球,他就是公務員,他每天的工作內容不多,非常清閑,沒有任務的時候,喝喝茶看看報,等著下班就好了,認真算起來,全年的工作內容也就一百多個小時。
但是他們在空間上是有極大束縛的。作為公務員,那就意味著你基本沒有離開“駐扎地”的權利,即使跑到三亞玩一個周末,但依然必須在規定的上班時間趕回來才行。
所以公務員雖然在時間上獲得非常多的自由,但是在空間上無法獲得絕對自由。
空間、時間都不自由
還有一種人,在空間上不自由,在時間上也不自由。這類人是誰?想必你也猜到了,那就是尋常的打工者。
“打工者”三個字聽起來很刺耳,仿佛說起這三個字的時候,就和說“階下囚”一樣,但事實上也沒有太多區別。
十八世紀十九世紀,大量的人在紡織間,在車間通過出賣體力打工,二十一世紀其實也是一樣,只不過換了一種方式,大量的白領坐在辦公室里,通過出賣腦力打工。
除了每天要花上8小時以上的時間用于工作外,打工者在空間上也是沒法獲得絕對自由的,除非在春節、國慶等長假可以擁有稍微跑遠點的權利,其他時間,基本就被鎖在了家和公司。
空間、時間都自由
還有一種人,在空間上自由,在時間上也自由,他們就是獲得了財富自由的人。
他們在空間上自由,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想去云南小住,那就在云南的山林里住下,每天在藤椅上曬曬太陽;想去重慶玩樂,那就買張機票跑去重慶,在大街上吃著火鍋唱著歌。
他們在時間上也自由,沒有必有出售自己任意一分鐘,可以把全部的時間都放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想彈吉他,就可以晝夜不停地彈奏,想學畫畫,那就可以成天坐在畫布前揮灑。
他們也可以選擇繼續發展自己的事業,比如我的老板,老華,他現在就是財富自由的狀態,但每天還是和我一起上下班。
很多人無法理解,不是都已經成功了嗎,干嘛還那么拼?但,那也是他的自由不是嗎?畢竟,只有真正獲得了財富自由,才能這么任性呀。
所以,我們努力的方向,明白了嗎?就是獲得財富自由,就是讓自己在空間上和時間上都獲得解放。
可以你還會提出疑問。顏sir顏sir,流浪漢不也擁有時間和空間的絕對自由嗎?
非也。大部分流浪漢連生活的必需都無法滿足,連最基本的“底層欲望”都無法滿足,處處受制,這是底層自由。
馬斯諾理論:人有五種需求,根據優先級來排列,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受到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
用大白話來講,就是,你在還吃不飽、穿不暖、沒有異性愿意和你啪啪啪的時候,是不會特別考慮有沒有地方住,或這“這個人是不是足夠尊重我”,或者“我要實現人生價值”等這類問題的。
大部分流浪漢連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沒法實現,即使自由,這種自由也必然不是你我想要追求的。我們想要的,是既有自由,又能攀登馬斯洛金字塔的高峰,不是嗎?
所以,結合我昨天的文章“先解決‘欲求不滿’,再來談財富自由”,那么財富自由的定義終于也能夠足夠清晰地表達出來了:
所謂財富自由,指的是,你再也不用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出售你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自由”了。
怎樣更好地出售自由?
你也不愿意在時間或者空間上,受到一輩子的制約吧?
每個人都渴望財富自由,當你在真正實現了財富自由之后,這兩樣東西,時間和空間,我想你是絕對不可能也不愿意再出售的了。
畢竟,當你實現了財富自由,有人雇傭你去工地搬磚,你還愿意做嗎?除非你是真的熱愛搬磚,否則,我想你多半是理都不會理的,對吧。
但是,在你足夠有錢之前,即使委屈,即使萬分不情愿,你依然必須為著那份酬勞去幫他搬磚的。為什么?因為不搬就沒有飯吃,沒有房住,連馬斯洛的底層生理需求都沒法滿足。
也就是說,在你實現財富自由之前,你需要出售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即,犧牲自己的自由來滿足個人欲望。即使不情愿,你還是必須出賣自由來換取生存資料。
但你要相信,這種狀況只是暫時的,終有一天,你我都會獲得財富自由,都會解放我們的時間和空間。
那么問題就來了。
為了有一天能夠獲得財富自由,我們應該以什么樣的態度去出售自由呢?
還是要把復利曲線搬出來。
上面這條線就是復利曲線。橫軸代表時間,縱軸代表財富,其中藍色的線就是財富自由,也就是說,你的財富超過了這條線,你就獲得了財富自由。
這條藍色的線是沒法定量定性的,根據每個人欲望的不同,這條線有高有低。比如對我來說,兩千萬就是我的財富自由值了,但對其他人來說,兩千萬還只是零花錢。
又或者,這條線,還會隨著你的財富值增長而水漲船高,這也是為什么,如果你的財富增長曲線不是這樣一條復利曲線,終有一天你一定會打破財富和欲望之間的平衡的。
這個命題實在太大,暫且不討論。就單單來看這條曲線吧——多美。
隨著時間的推移,財富值像指數函數一樣飆升。雖然在最開始的時候,你的財富積累量很小,但是時間越長,財富的積累量卻會大得嚇人。
那么要怎樣才能讓自己的財富像復利曲線一樣增長呢?之前在我的“先解決‘欲求不滿’,再來談財富自由”這篇文章里,我就提到了,一定要做可以積累,可以疊加,可以每天進步1%的事情。
只有這些可以積累的事,才能讓復利效應出現。
有個公式我提過一萬遍,那就是,1.01的365次方等于37.8,換句話說,你如果能夠每天進步1%的話,一年之后的自己就會比現在的你要厲害三十多倍。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持續學習的人,都會覺得一年前的自己是個傻逼。
話說回來,我們就知道了。
為了讓自己的財富積累曲線是一條復利曲線,那么我們就一定要做一些可積累的事情才行。所以,怎么出售自己的自由?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就出來了,那就是:
只做能讓自己持續不斷進步的工作。
比如能讓自己對金錢更敏感的金融工作,比如能讓自己更精通人性的銷售工作,比如能讓自己影響力持續不斷放大的文案工作,比如能鍛煉自己領導團隊的管理工作。
這么一想,你就會知道做哪類工作的人這輩子都沒有辦法實現財富自由了。
比如送快遞的小哥,他做的工作,是機械化程序化的,最要命的是,這類工作沒法為自己積累能力。
又比如說,送外賣的小哥,每天騎著電動車穿梭在城市里,送一份外賣就拿一份酬勞,除了認路能力這種可以交給GPS的能力在增長外,其他關鍵性的能力都不會得到任何提高。
強調一下,我絲毫沒有鄙視這類工作,工作者都是偉大的。
我只是在客觀陳述一個事實,那就是,如果你的工作沒法給你帶來成長和進步,那你是沒有辦法制造復利曲線,也沒有辦法實現財富自由。
很多人可能看到這里會感覺非常沮喪,因為,現有的公司,現有的工作,似乎都沒有辦法給你帶來一丁點可持續的成長。
但,你必須要創造出這種機會來不是嗎?既然你沒法改變環境,你就只能努力改變你自己。
連火車之父斯蒂芬孫,都是從小被迫勞作繼而輟學的,甚至在19歲的時候才堪堪學會寫自己的名字,你還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面對目前無法被動進步的工作,我們至少要做到主動進步。
所以,在我們人生不得不出售自由的這個階段,保證自己的成長才是最為關鍵的。
相信復利效應的威力,只要你能在販賣自由的過程中不斷成長,終有一天,你一定會實現財富自由。
總結
1. 所謂財富自由,指的是,你再也不用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出售你的自由了。
2. 出售自由的原則,是必須保證,自己一定要在販賣自由的過程里不斷成長。
3. 不斷成長的人,終有一天會實現財富自由。
你目前的工作能讓你進步嗎?
或者,你有沒有辦法,在這份工作里尋找到主動進步的機會呢?
如果這份工作實在沒有辦法給你提供任何成長,我覺得,你還是考慮換一份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