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篇心里難過時怎么辦
(一)
每一次難過都給我們一次理解,難過的機會也可以當成一次難過練習。
所謂難過只是一種感覺,感覺是主觀的東西,并不等于客觀的事實。
你無法改變一加一的結果,但是你可以改變自己的情緒,讓自己不那么難過,甚至開心起來。
感覺和理智經常要加以協調,感覺固然可以影響理智,甚至讓人變得不理智,但理智也可以讓感覺甚至控制感覺。只有當理智可以控制感覺的時候,我們才可以說自己是自由的。
借助心理學等工具,長期進行有意識的自我分析(元認知),就能夠幫你更好的掌控自己的情緒,擁有自由的人生。
(二)
一旦你開始覺醒,你就會意識到大多數的難過是沒有必要的。
第1件事就是止損。
最壞的選擇就是難過。
(三)
人是社會性動物,都十分在乎別人的評價,根本的原因是人往往會借助他人定義自我。
每個人都是自我中心主義者,你對別人沒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與人為善,不要讓別人的看法左右你,不要經常與別人進行比較。
(四)
有三類難過是躲不開的,一是他人的不幸所引發的難過,二是在乎的人帶來的難過,三是成長或發展過程中有所追求而不得的難過。
善良是有邊界和分寸的,不要讓慈善對自己的生活產生重要影響,也要警惕各種利用人類善良品質的陷阱。
一個人能夠讓你難過,他就在深刻的影響你,所以我從來不會為不相干的人而難過。
經常讓我難過的是自己的平庸,這跟我的生命氣質有關,我難以忍受沒有意義感的生活。真正的陷阱在于將注意力的焦點放在了成功而非成就上。我們應該有追求,但不應該為結果而患得患失。把焦點從我轉移到事物上,是擺脫難過的最好方法。
(五)
第一反應是難過,然后聚焦于難過本身,分析一下是什么讓我難過,最后就不那么難過,甚至徹底釋然了。
可以用的一些工具:
1.評估讓我難過的事可能帶來的后果,往往評估之后覺得損失是可以接受的,或者根本就沒什么損失。
2.若損失很嚴重,那么想想那種結果又如何,最后覺得其實沒什么大不了的。
3.最壞的情況下,我會思考自己的目標,甚至人生的意義就會意識到,所有這些讓我難過的事,恰恰也是用來成就我的人生大不了一死,可是還真沒有什么事情能夠與死亡相提并論,那么有什么放不下的呢?
(六)
兩個終極工具。
1.轉移,轉移注意力。
2.原諒自己。坦然承受,因此導致的后果。
(七)
有點難過是無法克服的,那就是一直的生命必將逝去所帶來的哀傷。
無論如何,生命是一個過程。
有的難過只是一個碎屑,毫無意義卻干擾到了你要訓練自己遠離這些難過。
有的難過不必回避,并且可以增進我們心靈的敏銳與品格,那么有邊界地接納它。
有的難過無法回避,那么帶著他上路,或許人生因此才真正的擁有自由與意義。
第31篇? 中學老師要學點問題解決技術
一、搜集事實和界定問題
問題解決者在面對問題時,首先要做的兩件事是收集事實和界定問題。
不要讓情緒驅使你去決策,或者不要在情緒強烈的狀態下決策。
要問自己兩個問題。1.發生了什么?2.這是什么性質的問題?
二、解決問題的關鍵三步
1.澄清。
展開教師參與的三方對話。教師是主持人,分別與雙方單獨溝通,不做任何評判,而是發出一個對話的邀請,并說明程序,雙方同意后對話就可以開始進行了。
2.厘責
可以遵循如下步驟:
(1)請當事人各自給出解決方案,然后彼此溝通,允許澄清,禁止辯解或攻擊。
(2)如果當事人已經達成一致的解決方案,教師只是審定此方案的合法性。
(3)如果當事人無法達成一致,在教師出面裁決,作為結論。
在事實已經清晰的情況下,教師才覺得關鍵,是講清楚裁決的依據,以及教師的理解。
如果這個裁決學生不可接受,可以有兩條建議,一是鼓勵學生向家長尋求幫助,二是鼓勵學生向校長進行投訴。
3.引導。
裁裁定結束后,注意后續工作,尤其是對弱勢一方的心理支持和對強勢一方的道德引導。
三、看似簡單,為什么實際上有難度
實踐中鮮有人真正地去實踐,什么原因呢?
科學的方法與訓練往往是違逆人的自然本性的,這是一個重要原因。需要教師走出舒適區,用一種平時并不會自然涌現的方法來強迫自己解決問題,直到訓練成為習慣。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科學的方法往往需要背景支持。比如樹立大家共同認可的且經得起推敲的游戲規則。
一切管理本質上都是自我管理,一切教育歸根到底都是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