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輯 與家長并肩作戰
第13篇? 家校微信群怎么管理,這是一門教育學
一、微信群應該確立怎樣的規則
在建立規則階段需要提醒,1.確保規則是合理的,明確的。2.確保規則傳遞到家長那里。3.確保家長理解并接受規則。
二、怎么維護規則
第1步確保家長知曉并理解規則。
關鍵是對規則執行情況進行反饋。
要記住與家長在群里公開撕是大忌,無論你多么有理,旁觀者不關心你,關心的是你的姿勢。
有些委屈可與家委會保持溝通,家委會在適度的范圍內讓信息有一個微妙的傳播以正視聽,當然有些事則需要公開澄清。
三、教師在微信群里如何發言
1.選擇什么時機發言?要有儀式感。
2.一次將信息說完整,避免家長反復問。
3.有家長在群里表揚你,盡量不要公開回復。
4.避免公開表揚和批評學生(包括家長)。
5.不要在微信群里布置作業。
職業發展,專業發展,都必須從敬畏小事開始,無論是一節課還是一個群。
第14篇 不要總覺得家長不懂教育
吐槽家長的習慣,源自教師群體的不成熟,是一種典型的自我中心主義。
(一)
關于家長要有幾點清醒的認識。一是不要低估家長的智商,哪怕斗大的字不識一升的農村婦女。二是家長只關心自家孩子,這才自然。
教育具有服務屬性,考慮家長的感受與想法,是對服務對象的尊重。教育又不單純是服務業,還承載著社會功能,即為國家培養合格的公民,因此不能一味迎合家長,甚至讓家長主宰教育過程。總之,聆聽而不迎合。
(二)
聆聽家長是一個很專業的過程,家長不會與你期待的樣子的溝通,往往是以自己最自然最情境化的方式溝通。
1.家長陳述的事實往往未經檢驗,許多都是道聽途說。2.家長會傳遞情緒,包括焦慮的情緒3.家長會表達觀點,但有時是不清晰的甚至錯誤的。4.家長會表達訴求有可能合理也可能不合理。
為什么家長的聲音哪怕是不理性的聲音,也是有價值的資源?
1.家長聲音中包含了有價值的信息,要將這些信息識別出來。
2.家長的聲音代表了另一個維度,讓你從另一個角度看自己,減弱自我自我中心傾向,防止自我阿諛。
(三)
教育應該向企業學習。在企業中獲取用戶反饋是十分重要的,當然這種反饋越及時或即時越好。
偉大的企業不是滿足用戶的需求,而是引導用戶的需求。
在應試教育時代,我們創造超越應試教育的更有價值的課程,也是在制造新的需求。
理解了家長的焦慮,理解家長訴求的合理性,就能夠有效的將優質的課程與學業成就結合起來,因為這兩者并不矛盾,你的聆聽避免了你脫離現實的一意孤行。
重要的是持續成長,不斷自我進化,在自我進化的過程中,最應該防止的是自我固化和自我保護。打開自己,讓所有的信息進來,包括帶有情緒的片面的信息進來,死不了人的。然后將所有的這些信息進行理性處理,轉化為成長的養分,這豈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兒?
當然,說來簡單做到很難,畢竟我們都必須面對人性的弱點。
第15篇 老師怎么和家長交往
一個成熟的人都不會要別人反思,而會自己反思,這無關是非,只是一種立場。
如果一個家長向你反映情況,現在批評你,你怎么反應?
成熟的反應是:1.傾聽而不辯解,要去感受家長的全部情緒,理解家長在這個問題上的認知。
2.努力搞清楚問題究竟在哪,然后和家長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就經歷了澄清。澄清的目的,不是為了證明家長錯了,而是為解決問題明確前提。
教育中最難的首先是價值觀一所學校,一個老師需真真正正的,明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根據學生家長的反饋,不斷的調整,為了結果更接近設定的目標。
也難在走出自我中心,無法站在家長的角度,理解任何一個孩子對一個家庭的重要性。
所有這一切并不意味著我們要在家庭關系中投入很多時間。
我們要的是在家校關系中有效率的高品質的接觸,而要形成高品質的溝通,教師就應居于主導地位。期待家長溫和而理性的老師是幼稚的,因為在家校關系中你已經被默認為是專業的一方。你的任務就是領導學生,領導家庭,建立一個更好的共同體。
加上溝通中決定性的因素絕不是技巧,而是你的誠懇,你的目標,你的價值觀,你對知識的熱愛,你對孩子真正的關心你生命中整體散發出來的向上感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你就是這幾句話的主語。
不沉溺于是非,對錯檢討是非,對錯背后的深層問題,并且保持方向感。
不抱怨,抱怨不會改變人,接納和理解會會把所有的家長團結在你的周圍,因為無論如何真正的目標彼此是一致的。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不成熟,我們只是懼怕被否定,且因此心懷恐懼,我們只是缺少了必要的教學勇氣。一旦我們長期處于不成熟的境地,失去了熱愛,我們就會越來越多的在自己與家長之間,與學生之間,乃至于與世界之間,建筑起一座高墻,把自己關進監獄里。我們仍然是善良的,然而我們已經非常的乏味和平庸。
對我來講,再也沒有比平庸更難以忍受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