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篇 一次演講訓練
一、準備階段
第1天,全天無所事事,閱讀思考,任由各種想法在內心彌漫到下午,想法開始清晰浮現。
第2天,持續2~3個小時完成PPT框架或者主體部分,理清整體的思路。
動手編制一份關于演講的清單:
1.演講總是試圖分享一個故事或分享一個觀點。
2.必須明確兩件事兒:你是否確信地知道自己在分享什么,你是否確信你的分享對聽眾會具有價值?如果不明確,嘗試表述使之明確。
3.如果是分享一個故事,那么黃金法則是:展現,而不要講述。
4.展現的關鍵有三個擁有決定性的時刻(面臨選擇);豐富感人的細節;與觀眾建立情感聯系。
5.故事本身常常不是目的,故事需要解釋和命名,使聽眾理解其意義。
6.如果分享的是一個觀點,那么黃金法則是賦予觀點以力量。
7.賦能的關鍵有三個:觀點,必須是清晰和純粹的;觀點的論證說明或展開,必須擁有清晰的因果鏈;將觀點與聽眾的情感或需求聯結起來。
8.在分享觀點的過程中,要牢記事不過三的原則,盡量運用金字塔結構。
9.要防止犯三個錯誤;故事或觀點與你或聽眾無關,似乎只是在陳述一個客觀的東西;吹噓或讓人感覺到你在吹噓自己,而不提及別人的幫助,以及坦率地陳述自己的另一面;說太多與演講主題無關的東西,以掩飾不安或自我辯護以及防衛性的謙虛。
10.以上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真的擁有好的故事與思想,因此不要花太多時間用于營銷,而要花盡可能多的時間用于生產。
第3天開始寫演講稿。
演講稿寫作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是賦予觀點與力量,或者更準確的說,讓觀點生動起來,并不是簡單的舉例子而是場景化,在寫的時候我大致就能想象到講出來的效果,并且我的書寫本身就是口語化寫作。
寫完后打印出來自己閱讀。
第4天修改自己特別不滿意的部分。
二、演講及反思
對于演講來講,最重要的依然不是形式,而是你分享的東西是不是有價值,是不是真正的思考。這個主題我醞釀太久,哪怕運用了金字塔結構做了演講清單,但是其中沒有一句話不是發自內心,包括對自己缺陷的反思更是發自內心。如果分享的東西沒有價值,就像沒有營養的食品,只靠風味,這對我來說就事關演講道德。
不在于講多少,重點是站在聽眾的角度思考問題,他們能夠獲得多少才是重要的。要時刻注意背景化,即要講述問題背景。
三、關于PPT
速成的方式傳播PPT的頁面框架,以及字體的一般運用原則,再加上模仿。
第29篇 魅力教師修煉清單
所謂的魅力乃是指穩定的吸引力,是風格化的產物。
從師生關系的角度將魅力教師分為兩種類型,藝術家型和導師型。
藝術家型的核心是表現,往往依賴于某種天賦,并通過展示和利用天賦喚醒學生對知識的熱情,慕其師而信其道。
導師型的核心是發現相對于藝術家型的我,自花開蝴蝶自來老師型的教師,往往依賴于洞察力,他們獨特的魅力來源于高尚卻不空洞的人格,以及對人性的深刻理解,他們能夠理解并接納不同生命的特質,洞察到他們的內在,需要并能引導幫助他們理解自我,尋找到獨特的自我發展路徑。
借著鏡與燈的比喻,藝術家型的魅力教師,是當他們光芒四射會吸引學生圍繞在他們的周圍,并產生強烈的渴慕,從而產生學習動機,導師型的魅力教師是鏡子,他們喚醒了學生的內在自我,使學生將由他們而更自覺和深刻地認識了自我,生命因此而覺醒。
多數魅力教師往往是混合型的。
借助康德的觀念,可以將魅力教師的風格分為4種,崇高,優美,反諷,平實。
崇高風格的教師,生命中往往有一種沖突的力量,因而是戲劇化的。
優美風格的教師往往是唯美的詩化的。
反諷風格的教師往往是幽默的。
平時風格的教師往往是樸素的潤物無聲的。
更多的魅力教師往往融合了多種風格,但常常以某種風格為主導。
教師的魅力修煉包括兩個相互聯系的方面,一是認識并重塑自我,二是理解并重塑專業。
認識并重塑自我,其實就是一種自覺的人格訓練。認識自我是對自己生命獨特性的理解與反思,每個人的人格都是遺傳或天賦童年經歷以及關鍵遭遇相結合而形成的。是先天傾向性與后天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在這個過程中人的被動性往往大于主動性,也就是說我們無形中被環境所塑造而不自知,并很容易將被塑造的自我看成是天經地義的,且傾向于拒絕改變。但是我們需要并有可能越來越發展出一種元認知的能力,及對我們自身經驗(包含思維方式,情緒類型,價值觀,交往模型等)的洞察力重塑自我,是指在自我認識的前提下,在與環境的進一步互動中,對自我中妨礙生命發展的部分進行有意識的調整。
例如我們可能發現自己是容易沖動或情緒化的類型,那么重塑自我就意味著不斷的訓練自己,遇到沖突時的第一反應,我們可以為自己建立一套新的反應模式,遇到沖突讓自己按如下步驟執行:退回安全區域,傾聽并尋找沖動真相,理解和解釋沖突,做出理性反應。
這是從人格角度來思考的魅力訓練的基礎或消極部分。如果說消極部分是理解我是誰,那么積極部分則是理解,我應該是誰。這里的關鍵是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尋找自己的熱愛,然后跟隨它,訓練它,直到成為自己的鮮明特征,這就是魅力的重要來源。
一個教師不追隨自己的生命特質,就無法形成風格和擁有魅力。
理解并重塑專業是指要進行自覺的學術訓練。
教師應該通過學習努力理解本學科的教學邏輯,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知識及課程邏輯,尤其是知識框架,這涉及本領域知識,二是教學邏輯,即理解兒童是怎樣學習的。
魅力訓練并不是指掌握客觀的課程與教學的所謂知識,而是指在教師的風格的統帥下,讓知識與教學活起來,擁有強大的生命力。這意味著你不能講述自己不相信并未加以踐行的知識,你必須以自己的方式傳授知識,這涉及知識的經驗化或個人化的問題。
知識首先是穿越了他自己的生命,然后才與學生產生共鳴的。
魅力教師的課堂之所以并不枯燥,是因為他并非知識的搬運工,搬運一個與自己無關的東西,而是努力的調動自我,以及學生的深層生命體驗,一旦溝通成功,知識便有可能牢固的建構在學生的生命中。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和學生都容易感受到知識的魅力,會有可能形成高峰體驗。
這是教師個人特質,學習內容本身的特征以及學生現狀相互作用的結果,而教師個人特質往往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因為你不可能以別人的方式去完成教學,你必然且必須打上自己的烙印,才能讓教學產生魅力。
哪些因素會妨礙我們成為魅力教師?(1)習慣以外部評價來定義自身;(2)缺乏甚至懼怕熱情;(3)缺乏足夠的毅力,走出舒服區;(4)缺乏元認知能力以及持續學習的能力。
魅力教師是校園中不安分的少數人,他們心懷熱情能夠感受到環境與自我的沖突,并因懼怕平庸而選擇了自由的成為自己,通過不斷的自我訓練,他們逐漸以自己的方式與知識學生發生聯系,并對學生產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響力,幫助孩子逐漸找到了知識的意義和生命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形成了自身鮮明的風格,并找到了自己作為一名教師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