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們應該經常能聽到類似下面的一些問題,
??? “這不是我的責任,為什么他們不能做好他們的工作呢?” “為什么老是不加薪?” ““年輕人為什么都眼高手低?” “什么時候他們才能按公司流程處理事情?” “究竟要等到什么時候,孩子才能聽我的話?”
??? 以上相信我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會經常聽到,這些問題中涵蓋了推諉、抱怨、拖延、執行力不足等負面情緒和問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考慮過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呢?怎樣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呢?剛剛閱讀的這本《QBQ問題背后的問題》就能給予我們解答。
??? 這本書是約翰.米勒寫的一本管理學入門書,不過從內容上來說適合的受眾人群比較廣泛,幾乎適合每個人來閱讀,書中的思想不僅可以應用在日常工作中,還可以應用于家庭問題的解決。
??? 文章開始提到的這些問題表面上看似理由充分,情有可原,其實卻忽略了問題背后的問題,他們都將問題的責任推給了另一方,分別是“他們”“公司”“年輕人”“下屬”“孩子”, 將自己的責任拋諸一邊,這些問題都暴露出個人缺乏責任感現象或者個人責任意識的淡泊,這就導致了推諉、抱怨、拖延、執行不力等,并成為現在社會的一大流行病。
??? 現在企業在培訓中通常會存在一種誤區,我們常說現在企業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組織通常會花很多的成本用于員工的技能和軟技能的培訓, 例如“管理能力”“客戶服務”“溝通能力” 等,這些培訓都不錯都需要,但是沒有一項是和個人責任意識的,想想一位培訓了銷售技能的人,遇到問題依然在抱怨上級沒有幫忙給解決問題,那么再多的技能培訓又會發揮多大的作用呢?所以說注重提高個人責任意識,打好主人翁意識和個人擔當意識,才是基礎,才是最有價值的,也是提高企業運行效率的重要方面。當然在日常家庭中,個人責任意識會避免很多的矛盾,利于和諧的家庭氛圍。
??? 那怎樣才能提高個人責任意識呢?可以從下面的四個方面進行努力;
??? 個人責任需要堅持正向思維,不斷自問“我能做什么?”
??? 第一次聽“正向思維”這個詞還是在幾年前施耐德高層做分享時,那是他們給施耐德員工一直灌輸的思維方式,正向思維意味著開放、接受變化、前進和發展,面對問題時,積極的面對并分析解決辦法,是人主動的、積極的、承擔個人責任的思維方式。
??? 文章開篇提到類似問題和感受可能是情有可原,尤其是在工作勞累、情緒沮喪的時候更是如此。然而以上的想法全都不可取,這些僅僅只能為工作與情緒帶來負面影響,而且無助于改善,并且缺乏行動的力量,這些問題一般稱之為“不正確的問題”,和個人責任意識的精神背道而馳。個人責任意識要我們堅持“正向思維”,面對事情,多問“正確的問題”,由“他們/你們”“為什么/什么時候”的提問方式轉變為“我”“該如何/什么”,“我能做什么”就是很好的正確的問題。
??? 個人責任需要積極的行為和行動,盡量做正確的選擇并為之負責
??? 以上我們了解到人要有正向的思維,多問“我能做什么”,有了問題后就需要積極快速的行動,前面我們也提到拖延就是個人責任意識淡薄的一個表現。 QBQ的精髓之一,就是快速的行動,盡量做正確的選擇,不但有責任為自己作出最好的選擇,而且腰圍作出的選擇負責。
??? 個人責任就是利用現有的資源與工具實現目標
??? 每個組織的制度都不可能完美,資源也有限,或許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手,更完善的制度,心里也不斷吶喊“我們什么時候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如果在解決問題時以資源與條件的不完美為理由進行推諉或拖延,例如管理者要等到所有適當的人員就位才愿意把團隊建立起來,這種就是個人責任意識不夠強的表現
??? 個人責任意識要求我們不要一味將注意力放在不存在的事物上,要多想在可用的資源與條件的框架內實現目標,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所收獲的資源也會越來越多,所以QBQ的正確問題應該是“在現有的資源下,我該如何做出一番成績來?”
??? 個人責任不是抱怨團隊,改變他人,而是通過改變自己力求解決問題
??? ?“這不干我的事,這歸XX部門管”“下單兩天了,物流部門還是沒有送貨,看來是和我過不去了!”在組織各部門間,我們也是經常聽到這種聲音,比如生產和質量整天吵來吵去,互相推諉,互相想改變對方的立場,我們同在一個團隊中,如果經常爭吵、抱怨、推脫、對抗,只會內耗組織生命力。
??? ?QBQ強調的是“個人責任意識”,不是期盼他人首先改變,或者改變他人,而是首先改變自己,進而改變現狀,相較于“我怎么這么倒霉遇到這個事情,”正確提問方式是“我能做什么?”“我如何改變現狀?”
??? 經過以上解讀,我們對文章剛開始的問題也應該有以下QBQ的自我提問方式:
??? “我怎樣才能改善這種狀況呢? “我怎樣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怎樣同老板進行溝通呢?” “我該如何更了解每位團隊成員,并對他們進行指導與培訓? “我該如何避免他們不遵守公司流程的現象再發生?” 我該如何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如何改進做父母的技巧呢?
??? 最后有一點要特別注意,QBQ并不是縱容別人,一肩扛起別人的義務與責任,更不是單靠自己的力量,為別人代勞,服務他人,QBQ是自己面對問題時一種正向的、積極的、行動力強、有責任意識的一種思維與意識,是在自己的領域內做到更好。對于管理者來說,QBQ思維不是問題的解決者,而是問題的給與者,讓下屬提升個人責任意識,面對問題,思考自己的解決方法并采取行動,就如同上一次的讀書筆記分享的“別讓猴子跳到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