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工作當差事,把工作當職業,把工作當使命。不同的工作態度,決定了你會抵達不同的高度。把工作當差事,當成一種折磨,只會不斷的消耗自己。把工作視為修行,當成砥礪石,才能把自己修煉的越來越強大。
很多時候,我們工作的意義,是為了服務于生活,而不是給生活 添堵。但很多人還是搞反了。抱怨是工作的常態,摸魚是上班的主旨。其實,每一個人,每一個時刻,都是在為自己的簡歷打工。你鉚足勁死磕任務,創造出效益。自己的價值就會水漲船高。你每都劃水,不能給公司排憂解難,自然會成為可有可無的邊緣人。沒有哪個公司愿意養閑人,當你混日子時,距離被拋棄已經不遠了。你自以為占進可公司的便宜,但更多的是消磨自己的價值。
在工作中,很多人都在于意間種下了壞情緒,領導苛責一聲,就會陷入郁郁寡歡中。想到要和討厭的客戶打交道,心情一下子就滑落谷底。如此一味的跟情緒較勁,工作就成了你痛苦的根源。有一些程序員凡事不決問百度,以至于敲代碼的能力日漸消退,搜答案的功夫如火純青。若是讓他們挑大梁自己解決問題,他們只會抓耳撓腮。上班多年,沒有把技能磨煉到極致,反而自廢武功,越來越平庸。他們最后成了一個螺絲釘,卡在那邊,往上爬沒本事,往外走,狗都嫌棄。
我們要記住,永遠沒有無聊的工作,任何崗位都要努力加入自己的附加值。弱者被工作榨盡,強者卻把工作當成修煉場。這個社會老是遵循著一個原則,你的能力水平越高,你的價值和收入自然水漲船高。其實,工作的本質就是利益互換,你想要賺錢,就要讓自己值錢。羨慕別人升職加薪,不如潛心打磨自己的專長。你的能力有多大,你吃的蛋糕就有多大。我們要相信,這個世界并不會一直善待你,你的脆弱有時候會成為致命的缺點。我們要做的就是,在漫漫人生中,不斷強化自己,將玻璃心換成鋼的。每一個人都擁有一顆脆弱的心。只是有人把它煉成了不銹鋼的,一路生猛的架橋開山。
認知力是一個人核心的竟爭力。很多人每天重復著同樣的工作,接觸同樣的信息,久而久之,就被困在思維的繭房中。一個目光短視的打工人,低頭抬頭之間,關注的就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糾結的都是當下工作的細枝末節,琢磨的都是如何敷衍任務。但是遠見者會把遠界放在自身成長,放在行業變化上。這兩者的認知偏差,決定了他們以后的舞臺必定不一樣。
職場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消耗型,只漲工資,不漲本事。一種充電型,隨著在職場摸爬滾打,無論是能力,還是認知,都得到極大的提升。如果你是前者,你會發現所有偷過的懶,躲過的事,都將成為生活的重壓。如果你是后者,你要相信,工作的自我投資,自我增值,是日后豐厚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