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教師"是張文質老師在跨年讀書會上給大家的祝福,是指:思想自由、 生活自如、生命自在。
我聽到后感覺挺喜歡的,就把這個作為新年的一個美好愿景吧。
在2021年12月31日,我看到的圖片中其中有一張特別醒目"再見2021,你好2022"。轉眼一年又這樣從指縫間流過,今天已經來到了2022年。
這些天,很多朋友都在做著總結與展望,朋友們一年來各種收獲和成績通過文字,被記錄,被傳播。新一年的展望,通過書寫,被看見,被監督,迎接新的挑戰。
我很不喜歡寫這樣的總結文字,因為和朋友們相比,感覺自己一年都沒什么收獲,似乎白過了。
但看到這張圖片,忽然想寫一寫。算是給過去的自己一個告別,讓自己以全新的狀態走向新的一年。
我也把"回顧與展望"作為"教育行走一起寫吧"挑戰活動2022年元月份的主題文。期待各位挑戰者一起來關注一下過去一年的自己,并為自己新的一年做下規劃。
我想結合幾個關鍵詞來聊一聊。
1.閱讀與寫作
在過去的2021年,我做了什么呢?有一件事是不用去回顧,不用去翻閱的。那就是每天日更一篇1000字以上的記錄,每月書寫一篇2000字以上的文章。這個因參加"教育行走一起寫吧"挑戰日更活動而給自己定的任務,基本上完成了。一年下來留下四五十萬字是少不了的。
如此持續的訓練,手感和語感都有很大的提高。現在參加活動后,要進行一般的記錄,要參加活動感悟,對我來說已經不再畏懼。基本上都能輕松完成。
剛才描述的時候我用的是字數。因為我心里明白,在過去一年的寫作中,不管是字數,還是篇數,都只能算作是量的積累。雖然也有一兩篇豆腐塊,被編輯撞倒,進行約稿并刊出,但我的寫作,還沒有迎來質的飛躍。不過,我相信只要我繼續堅持寫,我總會找到適合我的那個方向,寫出獨屬于自己的一本書。
隨手翻閱這一年來的記錄,發現自己這一年來并非什么事也沒做,還是有做一些事情的。為生活留痕,這也許就是普通人堅持記錄的意義所在吧。時間可以流逝,記憶可以淡化,但文字是經久不衰的。當你再看曾經記下的某個詞,某句話,某篇文章,曾經一個個溫暖的瞬間,一個個畫面, 便從記憶中走出,呈現在你的眼前。
有老師糾結是否要走進日更隊伍,原因之一,可能是擔心時間問題,擔心是否能完成。還有一個原因則是,他們糾結日更是否有意義。所以對這件事并沒有強烈的想參與感。就算進入挑戰團隊,也很容易掉隊。
有一段時間,看到一同出發的朋友,收獲了很多成就,而我似乎一事無成,前途渺茫。 偶爾寫得困難的時候,也會糾結是否有必要堅持?在懷疑堅持的意義。
但當我想起荷花定律,想起竹子和知了的沉潛,我便會釋然,繼續前行。
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人是立即見效,快速開花結果,而有的人特別緩慢,但只要方向正確,再慢也不妨礙遇到獨屬于自己的慶典。我相信自己也能堅持寫到那一天,寫出一本讀屬于自己的書。
2021年的閱讀,精讀的(指閱讀筆記在5000字以上的)書目并不多,翻看記錄,只精讀了6本:《兒童的人格教育》《教育的目的》《教師的使命》《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用生命的母語做教育》。
聽的書倒是不少:《哲學家們都干了些什么》《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十種人性》《瞬變》《掌控習慣》《我們為什么要睡覺》……
幾乎以每周一本的速度在聽。
說到聽,"文質說""得到頭條""羅胖精選"也幾乎像追劇一樣,每期必刷。
在2022年,"文質說""得到頭條"和"羅胖精選"三個專欄應該還會追著聽。每周一本的聽書可能會繼續。至于精讀書籍,希望自己每個月至少能精讀一本。
我再想想,是否要邀約幾位朋友,也來個"一起讀吧"?當然,如果有做這個邀約,希望是主題式閱讀,特別是跟小學數學相關的主題式閱讀。
在2022年,每天一記錄,每月一精品仍將繼續。特別希望自己真的能夠每月打造出一篇精品文章,甚至嘗試投稿。
說到投稿,去年我就有這個想法了。但一直都很被動。今年一定一定要提上日程。有投稿的動作,勢必會對自己的文章進一步修改、精雕。而這個過程對寫作能力的提升是更為快速的。如果投稿后還能被采用,被刊發。獲得稿酬是小事,編輯的認可,大家的看見,對寫作自信心的提升是有很大幫助的。我現在除了寫作主題不夠聚焦,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對自己的文字還不夠自信。我明白這份自信最重要的應該是來自自己內心深處,但短期內,還是需要有一些外部的肯定。
互道新年祝福時,張文質老師捎帶了一句話:"朝著一本書奔跑[拳頭][拳頭]"我回復了一個圈起日期的圖片,并說這一天。因為線上寫作班的結業條件,張老師一定明白我指的是邀約他在那一天參加我的新書發布會。所以張老師為我送上鮮花。但細心的張老師馬上發現時間與他預期的不同,回了一句:"還好幾年呢[呲牙]"。
說句心里話,我特別希望這個時間是2023年3月2日。但自己現在這種基礎,這種狀態,可能成書都難,加上出書的流程要花不少時間,基本上不可能。一份邀約,說出來便是一個承諾。只要自己心中有這個目標,到2025年向張老師兌現承諾,還是有那個可能性的。
為了能達成這一個邀約,今年要繼續寫,用心寫。
2.學習與收獲
2021年,我參加了幾個學習活動。這些活動以線上為多,收獲最大的是N師學院第7期的PBL項目化學習。
跟齊崇老師、熊慧琴老師、張娜娜老師和趙亞男老師一起共讀書籍,設計并實踐項目化學習。在線上的小組教室中,我們各自分享,互相支持,一起設計, 一起完善。那一個個在云端的日子,至今難忘。我們共創的"歡樂慶牛年"課程也獲得了大家的肯定。一起受益的還有參與活動的孩子。真的是好的活動,師生都是受益者,師生是可以共同成長的。
我還參加了線上的教材培訓,線上教育行走活動,《教師的使命》共讀活動等。
我也成了一名新網師,秋季課程報了兩門,都順利過關。
2021年的學習活動,不得不提"2021年福建省科學學科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暨科學教育改革培訓班"。這是一個省級的培訓,我難得到了現場,近距離感受優秀者的氣場。還代表兼職科學老師做了分享。分享稿被福建日報的記者修改后發表在福建日報上。
2022年,新網師的課程爭取再過四門。希望自己能更用心地投入學習,能夠跟其他學員和導師有所交流,能進入更深度的學習狀態。如果課程合適,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足夠,也可以申請個志愿者,在服務中成長,與更多優秀者同行!
其他線上課程的學習,希望能夠聚焦數學兼顧科學。
3.家人與健康
2021年幾位親人的離去,讓我強烈地感受到時間的不等人,及健康的重要性。
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關注和陪伴家人,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鍛煉身體,保持健康。成了我2021年很重要的事情。
2022年,繼續每天堅持不少于3公里的運動量。并盡量抽空陪伴家人。希望大家都平安健康。一起微笑著走進2023年。
在新的一年中,努力學習,天天向上,不忘鍛煉,多陪家人,該玩耍時就玩耍,該辛苦時就辛苦。
希望能夠如張文質老師所說,做一個思想自由、 生活自如、生命自在的"三自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