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惟有父子情
? ? ? ? ? ? 一步一回顧
文|筠心
?? 惟有父子情
永樂帝朱棣一直都挺納悶,咋生出朱高熾這樣的兒子?除了性別,就沒有一絲一毫像自己!首先外表,大胖子一枚,偏生又是瘸子,別提躍馬彎弓,馳騁疆場,就連走路都得有人攙扶;再有性情,老實巴交,溫和寬厚,對于自己殘忍殺害建文帝時的大臣頗有微詞。都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父子間亦如此,虎父怎可能喜歡兔兒子呢!
幸好,朱高熾不是朱棣的唯一,在次子的身上,他獲得了照鏡子般滿足感。朱棣暗暗擬定太子人選。征詢文臣意見時,卻被砸了個滿頭包:自古儲君立嫡立長,皇上怎能因偏愛,越了次序去?毫無疑問,文臣一致認為當立嫡長子朱高熾。大才子解縉甚至搬出“好圣孫”,即朱高熾的兒子,朱棣的寶貝孫子朱瞻基來打動圣心。
而真正讓朱棣改變心意的,是一幅畫與一首詩。一頭老虎與一群幼虎,在畫上親昵相依,旁邊題詩:虎為百獸尊,誰敢觸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朱棣的目光停住了,他的心底有一種最溫柔,最原始的東西,慢慢涌出來,越來越多……
?? 二龍初會
嘉靖帝信奉道教,認為二龍相見不吉利,因此盡量避免與皇子見面,甚至長達十幾年,父子不相往來。而嘉靖的大伯,弘治帝初次見到成化帝時,業已六歲,這是另一段緣由。
成化帝因幼年磨難,一生寵愛比自個大十幾歲的萬貴妃。萬氏為保長寵不衰,在宮中實行白色恐怖,懷孕女子皆難逃其戕害。然而,百密終有一疏。一紀姓小宮女,在一群良心未泯的妃嬪、太監、宮女保護下,不但生下了皇子,且被秘密地安置養育。瞧著皇子一天天長大,他們開始尋覓合適的機會,石破天驚。
某個清晨,也許是一絲早生的華發,惹得成化帝顧鏡自憐:“我還沒有兒子啊!”梳頭的太監張敏不失時機。于是,接下去的一幕十分動人,穿著黃袍,留著胡須的父親,與胎發未剪,長至垂地的兒子,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淚水彌漫中,父親不住地感嘆:“真像我啊!”二龍初會的代價是僅僅一個月后,紀氏暴亡,張敏自盡。長大后的弘治帝因為母親的不幸,終生實行一夫一妻制。
?? 呼子見客
《紅樓夢》第七十五回中秋宴,擊鼓傳花說笑話。輪到賈赦,他說有個母親病了,兒子請來針灸的婆子。婆子說母親是心火,針一下肋條即可。兒子不信,肋條離心甚遠,病怎么能好?婆子答,不礙事,天下父母偏心的多著呢!眾人皆笑,唯賈母有心病,半日才道:“我也得這個婆子針一針就好了。”
明朝皇帝中,最該針一針的要屬萬歷。萬歷獨寵鄭貴妃,愛屋及烏,想立其所生的皇三子為太子。大臣不干,說皇長子當立。雙方談不攏,拉鋸戰近二十年。最終,以無數官員落馬,萬歷本人心力憔悴為代價,十九歲的皇長子才勉強當上太子。
那么,皇長子真的不遭父親疼愛嗎?《神宗實錄》記載1590年新春,萬歷于毓德宮召見申時行等四位輔臣。完事,眾人叩頭告辭。不一會,太監追上來,說等等,皇上已宣皇長子來見各位。于是,折返。萬歷拉著九歲皇長子的手坐榻上,為便于輔臣們瞻仰兒子容貌,萬歷引導其向亮處正立。這一幕仿佛小家小戶,呼子見客的情景。數百年來,讀者閱此,是否心生感動呢?
?? 幸與不幸
清帝中,最疼孩子的莫過于康熙,而尤以對廢太子胤礽傾注心血最多。胤礽的生母是皇后赫舍里氏,身為中宮嫡子,這是他的幸;可是,皇后難產而亡,胤礽出生即失母,這是他的不幸。因為愛屋及烏,更因憐惜沒娘的孩子,康熙對胤礽的呵護與關心無以復加。胤礽甫兩歲,便被冊立為皇太子。
康熙以為給了胤礽一份最好的禮物,然而,他錯了!這才是胤礽一生中的大不幸。從此,他徹底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或遭嫉恨,或被擁護。前者導致儲位爭斗,他再無手足之情;后者引起皇權與儲權矛盾,他痛失父子親情。《清圣祖實錄》記載:“令朕未卜今日被鴆,明日遇害,晝夜戒慎不寧。”——康熙對胤礽戒備若此!
胤礽三十五歲時,儲位被廢,他的父親邊哭邊宣讀諭旨,最后昏倒在御座上。第二年復立,兩年后再廢,胤礽被囚禁于咸安宮。康熙六十年,昌平鄭家莊的王府建成,有城墻與護城河,其規制遠超親王府。據說,這是康熙為胤礽所建。父與子,從終點又回到了起點。
?? 敝帚自珍
都說隔代親,乾隆六歲誦《愛蓮說》,十二歲能射熊,爺爺康熙愛不自禁,接入宮中,朝夕訓迪;等到乾隆自個當了爺爺,見十歲的道光射中小鹿,也是笑逐顏開。所以,有個說法,雍正與嘉慶都是靠著拼兒子,才當上皇帝。
道光是清帝中唯一的原配中宮嫡子,但他被父親認可,定為皇位繼承人時,卻已三十二歲。這還得感謝嘉慶十八年,天理教徒勾結宮中太監,攻打紫禁城這一突發事件。道光操起鳥槍,率眾反擊,情急之中,扯下衣服上的金扣子當彈藥,擊斃教徒兩名。道光的機智勇敢,令嘉慶刮目相看。
相比武功,道光的文思要弱一些。年少不喜歡讀書,被嘉慶責打后,送到西華門內西河沿的打掃處,與太監為伍。道光每天早起,拿著笤帚,干粗笨活。道光即位后,閑暇時就到打掃處,與太監們回憶往事。打掃處另設有御座,叫皇太子潛龍處;道光用過的笤帚、簸箕被油成黃色,永遠珍藏。后人睹之,大約會感嘆皇家教子與民間何異哉!
?? 石獅之傷
1831年六月初九,道光帝的第四子誕生,年已半百的他喜極而泣,含淚賜名奕詝。也難怪道光激動,就在數月前,他痛失二十三歲的皇長子,也是唯一的兒子奕緯。更何況,奕緯的暴亡,罪魁禍首就是道光本人。
因為母親出身卑賤,奕緯一直遭父親冷落。可是,當道光連失兩子后,奕緯陡然成了唯一的指望。道光要求老師嚴加教導,可是早已自由慣的奕緯哪里受得了約束!他對老師說:“我作了皇上,先殺了你。”道光得知,大怒,一腳踹下去,正中奕緯下部,沒幾天就死了。道光追悔莫及。
西華門內之北,有一座石拱橋,是元代的遺留。此橋造型優美,裝飾樸素,尤其可愛的是橋欄望柱上,數十只形態各異的小獅子。一日,道光路過,看見其中一只,一手抱頭,一手撫腹的痛苦模樣,觸景生情,想起奕緯之死,頓時如錐刺心。他傳諭今后過橋,以紅氈掩蓋此獅,永遠為例。繼奕詝后,道光又有了奕誴、奕?、奕譞等五個兒子。然而,紅氈依舊。或許,有些創傷永不愈合。
?? 承德托孤
承德避暑山莊是道光帝的傷心地,他于此送走了父親嘉慶帝;但他肯定不會想到,四十一年后,兒子奕詝,即咸豐帝的人生也是在這兒劃上句號。咸豐是個苦命天子,在位十一年,沒有一天不在內憂外患中煎熬。
1860年,咸豐年屆三旬,英法聯軍奉上重磅賀禮:攻打北京城的隆隆炮聲,化為灰燼的圓明園,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這些成了壓垮咸豐的最后一根稻草!逃難至承德的他,于焦灼、憂慮、愧疚中,生無可戀。比肺病復發,口吐鮮血更悲愴的是,他以醇酒婦人自戕,只求速死。唯一讓他放心不下的,是六歲的獨子載淳。
他將托孤與何人?他的眼前浮現出多爾袞、鰲拜、呂后……不不不,兒子決不能落入“他們”之手!無數個不眠之夜,咸豐苦思冥想,終于定下八顧命大臣擬旨,兩宮太后蓋章生效,互相牽制的托孤方針。駕崩前一晚,咸豐叫來載淳,一臉稚氣的他,第一次見如此多大臣,怯怯不敢上前。咸豐命他給八大臣作揖——破敗的江山,年幼的兒子,請恕我永別!
?? 事與愿違
在一個滴水成冰的日子,同治帝走完了十九年人生。他留下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無子。當絕大多數的人還在議論,溥字輩中,誰將過繼給同治?慈禧腦洞大開,另辟捷徑,宣布醇親王奕譞的嫡次子,即她的親外甥,四歲的載湉承嗣咸豐,即皇帝位。
為繼續當太后把持朝政,作為母親的慈禧竟讓獨子同治絕了后,也真是夠拼的!但她沒想到,有個人心情比她更復雜,話音一落,他竟撲通一聲昏倒在地。那晚,太平湖畔的醇王府,兩頂轎子,一進一出,昏迷的父親與熟睡的兒子。從此,他們不再是父子。
為避嫌,奕譞辭去一切職務,在家閉門謝客十年;他經受住了慈禧賜乘杏黃轎的考驗;也化解了吳大澂的好心幫倒忙——上折要求尊崇奕譞為皇帝本生父;他甚至帶頭,請求慈禧在光緒大婚后,繼續訓政;他還挪用大筆海軍經費,幫慈禧修建了頤和園。他謹小慎微,一輩子兢兢業業地取悅、取信慈禧,只圖兒子光緒有朝一日,能真正地君臨天下。然而,事與愿違。
結語:說到帝王家的父子情,不免想到劉邦的狠心,逃亡途中,為使車子跑得更快,兩次將兒女踹下車;再有劉備摔阿斗:“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拿兒子作秀,收買人心;甚至白帝城托孤:“阿斗能扶則扶,不能扶則取而代之。”虛虛實實,臨死還要試探諸葛亮。帝王之心,真是莫測!但是,正如打動朱棣的那首打油詩,連狂嘯山林者都不如的帝王,想來是少之又少吧!
(圖片系喻繼高畫作,來自網絡。)
作者:筠心,喜歡讀舊書的70后,從竹影江南到郁金香之國,美篇簽約作者。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