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道統:在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之后,宋儒越過漢儒,獨尊韓愈,以韓愈為孔孟之后的道統人物。我們今天來看,韓愈之后是二程、朱熹,朱熹之后是王陽明。王陽明之后,就沒有這個級別的人了。
【先生曰:“退之,文人之雄耳;文中子,賢儒也。后人徒以文詞之故,推尊退之,其實退之去文中子遠甚。”】
王陽明說:“韓愈是文人中的雄者;王通是賢德的儒者。后人因為文章的原因,把韓愈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尊崇韓愈,其實韓愈比王通差遠了。”
就儒學成就,韓愈跟王通不好比。不過,后世儒生對韓愈的尊崇,也并非是因為他的文章,而是他對復興儒學所做的貢獻。他的文章,不僅天下第一,而且保持一千年天下第一,所以他有巨大的影響力,他以他巨大的影響力,呼吁中國的道統,一篇《原道》,學術研究水平雖不能和王通相提并論,但流傳千古。在儒學式微,釋、道盛行之際,韓愈力辟佛、老,致力于復興儒學,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他所倡導的古文運動,也是復興儒學的重要手段。韓愈對儒學復興的貢獻,是王通一生學問也不能相比的。所以在程朱等宋儒再續儒家道統的時候,在韓愈所列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之后,他們越過漢儒,獨尊韓愈,以韓愈為孔孟之后的符號性人物。我們今天來看,韓愈之后是二程、朱熹,朱熹之后是王陽明。王陽明之后,就沒有這個級別的人了。
王陽明說韓愈比王通差遠了,是純就儒學的學術而論。韓愈不是學術家,王通是大儒,大學術家。
【愛問:“何以有擬經之失也?”
先生曰:“擬經恐未可盡非。且說后世儒者著述之意與擬經如何?”
“世儒著述,近名之意不無,然期以明道,擬經純若為名。”
先生曰:“著述以明道,亦何所效法?”
曰:“孔子刪述《六經》以明道也。”
先生曰:“然則擬經獨非效法孔子乎?”
愛曰:“著述即于道有所發明,擬經似徒擬其跡,恐于道無補。”】
徐愛問:“那他怎么會做出模擬仿作經書這樣的事呢?”
徐愛問的,是王通模仿孔子《六經》作《王氏六經》的事,那王通以學問自雄,以“王孔子”自稱,把孔子的《六經》研究透了,光寫注解講解不過癮,干脆自己重寫了一部!這樣大家自然就看不爽了,你算老幾?還重寫六經?
王陽明說:“仿作經書,也不能一概否定吧?那后世儒者寫那么多著作,和王通仿作經書又有什么區別呢?那華生還寫‘講透’四書,不比王通過分?”
徐愛說:“后世儒者,寫作出版,當然也有追求名聲的私心,但是目的還是明道。王通仿作經書,就純粹是為了求名。”
王陽明問:“那么你說那些著書立說以明道的,他們效法誰呢?”
“孔子刪減編輯《六經》,就是為了闡明圣賢之道,效法孔子。”
“那仿作經書,不也是效法孔子嗎?”
“著書立說,寫注解講解,把圣賢之道立在那里,又結合時代語境和自己的體會,有所發明,這是明道。仿作經書呢,東施效顰,模仿圣人口氣行跡,恐怕對圣賢之道沒有什么貢獻吧?”
我的《傳習錄》學習參考書目:
《傳習錄 明隆慶六年初刻版》,王陽明撰著,謝廷杰輯刊,張靖杰譯注,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
《王陽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