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鑫江歌事件一直在發酵,江歌媽媽說的那句:“你劉鑫并不是因為歉意而出來道歉,只是被輿論逼出來的,你現在的生活受到影響才站出來的,并不是因為江歌為你付出一條生命才錯了。”其實我也和江歌媽媽的想法一樣。易地而處,我能理解江歌媽媽心中的那種憤恨。在我一直受到的教育,如果我是劉鑫,我會怎么辦。如果我是劉鑫,江歌一直幫我,好閨蜜,我可能不會讓江歌獨自面對和我有糾纏的前男友,因為這是我自己的事情;又或者我可能當時被嚇傻了,我不敢出去,這時我會報警,而不是在屋子里獨自茍活而無所作為;如果我是劉鑫,可能我就會出去,就算死,我也不能讓那個挺身而出的好閨蜜替我受傷害。我一直理解不了劉鑫的做法,可能這個和個人性格有關系,如果是我,我可能做不到,真的。
可能人在面對死亡時的做法用常理理解不了,但是在出了這樣的事情之后,我們應該怎么做?一直在逃避?這不是我們作為一個獨立人應該的做法。無論是90后還是00后,我們都可以為我們做的決定負責了。在這個逃避的過程當中,還一直在自我麻痹,說這件事和我沒關系,自己有過上自己的有滋有味的生活。我看到這里的時候非常的憤恨,我理解不了。這不僅僅是一個法律的問題了,而是一個人性的問題。
我有一個朋友說,這件事兒別看現在反響這么大,過不了兩個月,人們就會有新的新聞關注,會忘了這件事兒,甚至還拿一些娛樂新聞做例子。但是我認為這件事不會就這么淡忘的,這不是娛樂,這不是法律,而是人性。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為什么會出現善良的人性在這樣一點點的被磨滅呢?這可能和環境有關,和家庭有關,和父母有關。特別是和父母有關,經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劉鑫的父母在做什么呢?推卸責任,謾罵江歌媽媽,這些做法可能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女兒,但是這種做法已經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女兒,導致他們的女兒無力來承擔自己犯的錯帶來的嚴重后果。并且她自己也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這樣的事情同樣的發生一個在一個中學,就因為這樣的一件小事,殘忍的把平常對他非常好的老師殺害,就僅僅是因為老師愿意讓他們多學習一會兒,這個事情有錯嗎?可能我的立場因為是一名老師,所以我認為這件事兒老師沒有做錯。這種情況在現在的高中是經常出現的。
這樣的情況出現,我在想這是人性的問題,但這是又是怎么造成的?性格的缺陷嗎?我有時候會想這可能是心理扭曲,從來沒想過為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責,這可能給大家一個警示,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多和孩子溝通,為孩子應在一個溫和舒適的家庭環境,但并不是溺愛,正如劉鑫的父母,也不是過分嚴管,正如這名學習第一的中學生的父母。
但轉念又一想,這件事情的背后又是什么呢?我不知道。希望這件事能得到一個滿意的結果,希望我們的明天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