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本文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當你長大,你可能會相信你和母親是兩個不同的人,但事實并非如此。我們是母親的延續。我們錯誤地相信我們與母親是不同的人。我們其實都是父母以及祖先的延續。
在嬰幼兒時期,我們必須全部依靠父母的精心照料才能生存下去,那個時候的我們,在自我意識覺醒之前,的確認為自己和母親就是一體的,那個時候的我們無比親昵和依賴母親。
但是,隨著我們慢慢的長大,當有了自我意識的時候,特別是在青春期,自我意識有了飛躍式的發展,我們就開始向父母“宣誓”:我們也是獨立的個體,具有和你們不同的想法和觀念,并可能會有一些叛逆的想法,甚至隨之會做出一些叛逆的行為來。
但,一行禪師說到:我們其實是父母以及祖先的延續。這一點,我也深有體會和共鳴。
當初,流行一種“原生家庭有罪論”的說法,我也毫不例外的全盤接受了對這種觀點。那個時候,我也挺叛逆的認為自己身上的很多毛病都是原生家庭給我造成的。也因此,我在那段時間里,一度和父母的關系鬧得不愉快,而我自己,也是陷入越來越負面的消極情緒之中……
這就好比,我們雖然是知道了為什么?但是不知道下一步該怎么做?而怎么做,往往是比追根溯源的把原生家庭有罪論的帽子扣在父母親身上更為重要得多的。
畢竟,我們每個人的血液中,都流著父母和祖先的血液。我們不管做任何事,說任何話,都會自覺或不自覺的留下先輩們的痕跡。所以,我們的一言一行中,其實都蘊含著先輩們的所思所想。
當我們這樣去意識到這一層的關系之后,就不再去責備父母以及自己了。因為這種代際相傳的影響,可能會很微妙,有時候又很具體的顯現在我們的為人處世當中。但,隨著對自我覺察的不斷深入,我們就會慢慢剝開這層層的迷霧,看到我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而當我們試著慢慢放下過去,也就是放下自我之后,才能更好的活在當下,才能夠從“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紛紛擾擾、繁繁復復的生活中如獲得一種超然世外的解脫。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美景,其實就在我們的心境之間、一念之間……
深入觀察我們的思想,我們在生命的每一刻,都有機會制造正思維。我們的思想是我們語言和行為的基礎。讓我們保持正念,不要制造帶著暴力、仇恨、恐懼以及歧視的行為,因為這些行為有著我們的簽名。
自古以來,不管是釋家、儒家還是道家,都在尋求一種仁愛、悲憫以及“無我”的境界。這也是能讓我們超然于物外物的解脫之道。
佛說“要有光”,這光,便是那心中蘊藏著的對于蕓蕓眾生的悲憫及慈愛。
這便是一種正念,其背后是帶著對萬事萬物的理解和接納。我相信,當你這么做的時候你就是一位傳播和實踐正念之道的禪修者,不管你當下是否獨自靜坐在禪修室內,還是身處鬧室的“水深火熱”之中。
當,正念一但升起,我們發自內心的對他人釋放的這種包容、理解和愛的能量,就會在人際間流動和傳播擴散開來。
仔細想來,其實我們很多的人間悲劇,都是因那一念之差,所造就的。而很多的人間溫暖和幸福,也是因這一念之間的感和悟……
這也讓我想起了那句老生常談的佛家禪語“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只要我們還陷于一個獨立的“我”的概念之中,無明就還存在于我們體內。當我們看到“我”與“非我”的緊密聯系,無明就會得到療愈,痛苦、憤怒、妒忌及恐懼就會消失。當我們修習“無我”,我們就能超越那些令人受苦的問題。
雖然,在現實生活中,要讓我們無時無刻的做到慈悲為懷的佛家境界,的確是比登天還難。因為我們,深處這滾滾紅塵中,隨著波濤洶涌的命運浮浮又沉沉,又有誰在命運的低谷和人生的至暗時刻,能立馬轉變思想和觀念,然后做到霎時的超脫呢?
我想,還是有的,但畢竟是那鳳毛麟角的得道高僧或者慧根顯現的智者。
所以,一行禪師作為這為數不多的得道高僧,向我們普羅大眾傳遞了這些正念之道的禪修方法——“無我”。
當然,我們也不必局限于這禪修的形式和觀念,任何讓我們感到有所解脫和產生正念流動的方法均可為之借鑒的。
一行禪師所指的“無我”,表示一種超然自身的高超境界。當我們眼前看到一朵鮮花、一顆小草,我會想到組成它們的背后的事物:陽光、空氣、水、種子,然后,我們還可以聯想到,億萬年以前,我們的祖先也許也是由這些植物慢慢進化成單細胞生物,再從簡單到復雜不斷的進化、演變成哺乳動物、猿猴、類人猿,最后才逐漸形成人類……
所以,當我們看到這朵花時,就想到了“我”與“非我”的緊密聯系,那時候,我們糾結感嘆于自身的外在遭遇,就顯得如此的微不足道,甚而是可笑的了。因為,我們看到一朵美麗的花兒,迎著陽光和雨露,舒展那挺拔的身姿和吐露著醉人的芬芳,我們還會為這小小的“我”而感到痛苦嗎?
如果一個人能夠面對挑釁行為,保持冷靜和微笑,這個世界就有更多機會得到和平。能夠這樣做的關鍵是覺察自己的行為,而正念會幫助我們明白自己行為的根源。
很多時候,我們的憤怒,只是一種潛藏在我們人類祖先身上的某種情緒,它來自遙遠的過去,經過億萬年的進化而深深的刻在我們人類的潛意識中,但是,某個人或某件事,會在無意中激發這些我們沉睡的種子,當這些憤怒、悲傷甚至暴力的種子被激發出來的時候,可能大多數人都是無意識的狀態下,所以,難免會做出一些傷害別人和自己的言行或舉止。
當我們再次升起這些憤怒的負面情緒來時,能做的,就是去覺察它們來自哪里?然后,不是對抗和壓抑這種憤怒,而是覺察之后,然后慢慢試著去擁抱自己的情緒,擁抱那個內在受傷的小孩,當我們開始對自己升起這種覺察后的理解之后,就會發現,當下的自己,已經被一種正念所逐漸療愈了。
隨著對正念的不斷練習,漸漸地,我們也開始在陷入很多負面消極的情緒中時,逐漸被自我所療愈和接納了……
雖然療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只要堅持去做,我們內心的所有郁結和被壓抑的痛苦,就會在不斷的深入覺察中被看見,而后被慢慢的接納、理解。
而我們的內心,也開始變得越來越柔軟和慈悲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