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侶侶
【游戲1】兔子舞:
大家圍成一個圈,然后一起跟著right轉圈,跳舞。歌詞:Left Left Right Right
Go Turn Around。
《Penguins‘ game》的20世紀末最熱門的迪廳舞曲精選專輯,可以活躍氛圍,整場大家有連接。
【游戲2】狼人殺:這個適合茶話會促進感情玩的狼人殺。因為沙龍模式可以多樣不一定都是導師講,學員參與也很不錯。一般要求游戲人數:8-18人,游戲時間:20-30分鐘。游戲中主要由狼人、特殊村民和普通村民組成,狼人的目標是吞食所有村民,而村民的目標則是找出隱藏在村民中的狼人并消滅他們,特殊村民由于有特殊功能為游戲提供了很多有力線索,當然也可能是狼人混跡其中混淆你的判斷哦,需要你機智敏銳的洞察力,來完成你的任務。
【游戲3】自我介紹破冰游戲:
“我叫林侶侶,認識我是你的榮幸。我有一千個優點。今天我和你分享1個。我很真誠,我很善良。”
用以上模版,每個家長自我介紹給前后左右的朋友。
【游戲4】搶椅子:擺上幾把椅子,椅子比人數少一 放音樂 當音樂停止時,開始搶椅子,沒有坐到椅子
的人將要淘汰,最后一名是勝者!
周吳奕
【游戲1】大樹和松鼠
1、事先分組,三人一組。二人扮大樹,面對對方,伸出雙手搭成一個圓圈;一人扮松鼠,并站在圓圈中間;培訓師或其它沒成對的學員擔任臨時人員。
2、培訓師喊“松鼠”,大樹不動,扮演“松鼠”的人就必須離開原來的大樹,重新選擇其他的大樹;培訓師或臨時人員就臨時扮演松鼠并插到大樹當中,落單的人上臺分享自己的感受或才藝表演。
3、培訓師喊“大樹”,松鼠不動,扮演“大樹”的人就必須離開原先的同伴重新組合成一對大樹,并圈住松鼠,培訓師或臨時人員就應臨時扮演大樹,落單的人應表演節目或上臺分享自己的感受。
4、培訓師喊“地震”,扮演大樹和松鼠的人全部打散并重新組合,扮演大樹的人也可扮演松鼠,松鼠也可扮演大樹,培訓師或其他沒成對的人也插入隊伍當中,最后落單的學員家長上臺分享自己的感受或才藝表演。
【游戲2】造反運動
人數隊形:10-20 人為宜,圍成一個圓圈? 游戲方法:? A) 參加者圍成一個圓圈,培訓師站中間;? B) 主持人說“右”,全部人就將頭轉左;說“左”,全部人就將頭轉“右”;說“前”則所有人的頭向后,也就是要做和口令相反方向的動作;? C) 裁判或主持人要仔細觀察參加者,發現有人犯錯,就要宣判出局;? D) 最后剩下的人即為獲勝。? 注意:不一定要轉頭,也可用手上下左右動。
【游戲3】抱團打天下
A) 讓全體人員肩膀搭肩膀(或手拉手)圍成一圈,或站成一排。? B) 培訓師站在中間,公布游戲規則,比如我說5,大家要迅速湊成5 人5 人的組合,這5 個人要抱得緊緊的,不許外來人員侵入;說9,要湊成9? 人組合。? C) 每次都請被擠出局的人站在一邊。? D) 團隊成員都蹲下,一二三看哪個組起得快。? E) 玩過幾次之后,請兩個始終被抱在團隊中的人上場。? F) 主持人請出局和未出局的人談一下感想;請起得最快的團隊談一下感想,根據他們說的,總結游戲后的感悟。
杜亞君
【案例1】
標題:大四心理學學生最后一場考試
問題:懷著對大學四年肯定的大四學生信心滿滿的參加最后一門考試,他們覺得考試輕而易舉,因為除了不能討論外其它參考資料、課本都能帶入考試。當發現整張試卷只有5道論述題時他們喜形于色。3小時后,當教授收考卷時,他們沒有一人說話,似乎沒有信心。
原因:即使完成了4年心理學教育,但仍會對心理學問題全然不知。這些問題在生活操作中是普遍的。智慧只是知識海洋中的一粒沙一滴水。
解決辦法:活到老學到老。不固步自封。
【案例2】
標題:狼群
問題:即便狼窩里有許多的獵物,狼分吃食物時每只狼也只吃到5分飽。頭狼時刻保持著饑餓狀態。
原因:1、為狼群儲存食物。2、狼吃太飽狩獵時跑不動或不想跑。3、在饑餓中存在的欲望爆發力是生命強大的動力源。
解決辦法:饑餓感是生命真正的主人,推動我們像狼一樣四處覓食,努力創造我們自己的生活。
【案例3】
標題:學習的饑餓狀態
問題:開學初領到新書時總想先睹為快,可是到老師講解或布置作業時總是提不起精神。
原因:缺乏對知識對生活的饑餓感。
解決辦法:饑餓感是向上的狀態,饑餓感是丈量時間丈量生命的標尺。保持向上的力量,奮發前進。
【案例4】
標題:熱忱是最可怕的力量
問題:哈佛學子棒球隊隊員富蘭克林對棒球投入極大熱情,取得巨大成績,但因手臂受傷放棄打棒球當了保險推銷員,干一年多沒有成績,非常苦悶。反復思考后,改變自己,后來成了保險工作的大戶人,不斷有人邀請去演講,講述自己成功的經驗。
原因:對保險推銷員缺少像打棒球時的熱情。
解決辦法:熱情投入工作。要有熱忱的態度。熱情是熱愛學習、工作、生活的特殊感情。
【案例5】
標題:培根寫作
問題:英國作家弗蘭西斯培根的寫作大多在晚上進行。一天晚上,當她專注的敲打打字機時,從窗戶望去看了了怪異的月亮倒影,仔細一看是清晨太陽的倒影而不是月亮的倒影。
原因:工作了整整一夜
解決辦法:熱忱是學習的動力,是成功的力量。
【案例6】
標題:習慣
問題:一位已經卸任的哈佛校長對學生說:“如果一個人能夠養成每天閱讀10分鐘書的好習慣,那么20年后收獲必定不小。”
原因:良好的習慣在學習中、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解決辦法:長時間逐漸養成一時不容易改變的好的行為傾向、社會風尚。
【案例7】
標題:21天養成習慣
問題:1978年巴黎諾貝爾獎盛宴上,記者問你是在哪里學到了自認為最重要的東西。一位老者說在幼兒園里。比如學到了好吃的東西要分享、飯后洗手、物歸原位、做錯事情要承擔、與大自然多接觸。回答震撼了大家。
原因:習慣的力量。人類的第二本性就是習慣,同時也是人類后天的全部本性。生物學家說,重復行為會變成機體的內在的機能和行為傾向,這是生物的內在本性。
解決辦法:1、把有意的行為轉為習慣性的自覺的行為,抵御和避免不利的行為。2、自律,堅持21天專心扮演想成為的人。3、從每一個細節行為做起。
【案例8】
標題:堅持到底
問題: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與學生玩甩手游戲,每天將手向前向后都甩300下。一周后蘇格拉底統計時所有學生都舉手,一月后全班只剩90%,一年后只剩一位就是柏拉圖。柏拉圖取得巨大成就。
原因:柏拉圖能做到持之以恒,有始有終。
解決辦法:無論做什么都應有始有終。做完自己事情前絕不離開位置,這是自律。勇于前行才能到達頂峰。
【案例9】
標題:優秀始于專注
問題:凌晨兩點門鈴突然想了,看到一位富有的人抱歉的說因參加拾荒游戲需要一個長210厘米寬80厘米的木板,以1萬美金作為回報。你想到木材場但不知道老板及地址,你沒有法子做到這些只能不情愿的拒絕。第二天路過朋友的建設工地時剛看到這大小的木板是門的尺寸。
原因:缺乏專注力的表現,疏忽了門的大小。
解決辦法:專注的做一件事情,留心身邊事物。
【案例10】
標題:實驗
問題:將紙放在夏日陽光下曬一整天,紙并沒有發生變化只是有些脆,第二天用放大鏡放到紙的上方,使最亮的光點落在紙上,光點處的紙燃燒起來。
原因:將所有能量聚集到一點上就能產生幾十倍平常的力量。
解決辦法:專注的做一件事就會有變化。
【游戲1】:串名字
小組成員圍成一圈,任意提名一位學員自我介紹單位、姓名,第二名學員輪流介紹,但是要說:我是**后面的**,第三名學員說:我是**后面的**后面的**,依次下去,最后介紹的一名學員要將前面所有的學員的名字、單位復述一遍。
【游戲2】:畫手
1、每人把自己的右手按到紙上,手腕貼著紙的邊緣部分,用油筆畫出手的輪廓。
2、在五個手指的輪廓空白處,依從大拇指到小拇指的次序請學員填寫以下內容
大拇指:您的星座
食指:家鄉(省份)
中指:工作年齡(0~2年填A 2~5年填B 5年以上填C)
無名指:您的興趣和愛好,選一樣
小指:國慶你有出游計劃嗎?(準備出游填A 在家呆著填B)
3:在你的小組中尋找填寫內容相同的兩個大拇指進行連線;接著是相同內容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但內容相同(比如都是“A”)的不同指頭之間不允許進行連線。
4:每人數一數自己手上的線頭數,并將這個數字填在手掌上,簽上你的大名。
【游戲3】:獵人打兔子
游戲步驟:
1、請伸出右手,握緊拳頭,伸出食指和中指,形成一個“V”字樣(代表兔子),面朝自己;然后伸出左手,握緊拳頭,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形成一個“手槍”式樣(代表獵人拿著手槍),面朝自己。
2、當左手(代表手槍)靠近右手(代表兔子)時,右手要跑,邊跑邊說:“獵人追、兔子跑;獵人追、兔子跑”,當跑到最邊的時候,左右手輪換,即左手突然變成兔子,右手突然變成手槍。一直重復,直到學員全部能夠熟練變換為止。
【游戲4】:吸引力
游戲步驟:
1、培訓師問:“吸引力”
學員回答:“吸什么?”
培訓師答:“吸第三排的第一個女同學!”
2、根據培訓師的指令,全場所有學員都伸出右手,搭在相鄰同伴的肩上,形成一條或若干條線路,這個線路可以延伸到培訓師所指的物體或人身上。
3、培訓師繼續問:“吸引力”
學員回答:“吸什么?”
培訓師答:“吸老師”
則所有人按上述步驟重新操作。
4、培訓師可選擇教室內所有的東西,比如空氣、天花板等等。如果有人沒有和別人連在一起,則培訓師可進行相應的趣味懲罰。
【游戲5】應答自如
游戲規則和程序
1.將每4個人組成一個組,在組內任意確定組員的發言順序,兩個組構成一個大組進行游戲。
2.讓小組確定的第一個志愿者出來,對著另一個組喊出任何經過他腦子的詞,比如:姐姐 ,鴨子,藍天等等任何詞。
3.另一個小組的第一個志愿者必須對這些詞進行回應,比如:哥哥,小雞,白云等。
4.志愿者必須持續地喊,直到他不能想出任何詞為止,一旦你發現自己在說“哦,嗯,哦 ……”。你就必須宣告失敗,回到座位上,換你們小組的下一位上。
5.哪個小組能堅持到最后,哪個小組算獲勝。
朱梅香
【游戲1.】我愛你VS 不要臉? ? ? 聽上去有些“曖昧”,實際上是個練反應的好游戲。規則:眾人圍坐成一圈,規定只能對自己左邊的人說“我愛你”,對右邊的人說“不要臉”。兩人之間只能連續對話3次。一旦有人說錯,即受罰。亮點:當游戲達到一定速度時,反應跟不上的人,往往會出現“我……不要臉”或“不……我愛你”之類的經典“自白”。
【游戲2】兩只小蜜蜂
念詞:兩只小蜜蜂呀,飛在花叢中呀,飛呀……
動作:兩人面對面,1.兩手作蘭花指狀展開雙臂上下飛舞;2. 兩手換掌狀于胸前交*飛舞;3.出手錘子剪刀布;4.贏者伸掌作摔巴掌狀,口念"啪啪";輸者和聲"啊啊";不輸不贏則同時努嘴作"咋咋"親嘴狀。勝負:看反應速度,負者罰一節目。
【游戲3】官兵捉賊
用具:分別寫著"官、兵、捉、賊"字樣的四張小紙
這個游戲最好是四個人來玩。將四張紙折疊起來,參加游戲的四個人分別抽出一張。抽到"捉"字的人要根據其他三個人的面部表情或其他細節來猜出誰拿的是"賊"字,猜錯的要罰,有猜到"官"字的人決定如何懲罰,由抽到"兵"字的人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