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頁二:
《如何聽如何說》,151頁
舉例時應該精挑細選,目的是把你的概括性陳述說得更生動、更易懂一些。許多人感到對概括性的話很難理解,尤其是那種高度抽象的概括。通過一個具體的例子,能夠把抽象的敘述形象地描繪出來,使得它們更容易被人理解。
假如你聽不明白別人在說些什么,就應該而且有必要請對方給你舉個例子。如果他們舉不出令你滿意的例子,那么就很可以懷疑,是不是他們也搞不清自己話中的意思呢?
I:拆書家講解引導
嘗試養成一個習慣——表達任何觀點的時候,都舉個例子。如:
這幾天北京的空氣實在是太糟糕了——汽車擋風玻璃上一層灰,拿布用力擦都擦不掉。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很好看——夜里的海面漂流的鏡頭,就像夢境一樣。
你做的炸醬面真好吃——肉丁已經完全浸透了醬香。
……
再養成一個習慣,聽別人表達一件事情,如果他只說觀點,請你適時問“能給我舉個例子嗎?”如果他只說觀點,請你適時問“能給我舉個例子嗎?”
示范 A1:
前兩天看完電影,朋友問我這部片子如何,好看嗎?我說太好看了。
【修改建議】A1會強調故事性,包括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如果結果沒有對你造成困擾,你就不會想用這個方法啦。并且給出你的反思。
【示例】上周五晚,我看完了《戰狼》,朋友也想看,微信問我這部片子好看嗎?我說道太好看了!然后他說了一個“噢”字,就沒有往下聊,(反思)我感覺這樣的表達太沒趣了,并沒有把這部片子的精彩傳遞給他,如果我能表達的更有趣些,他會有更直觀的印象,還會覺得我很有趣。
示范A2:
今后,別人再問我哪部片子或者書好看否時,我會舉一個例子。
【修改建議】A2首先要和原文片段的方法要有關聯,不過,這里A2是否夠具體?期望達成什么效果?
【示例】這周六下午,我會參加一個朋友聚會,并且送他《GTD》時間管理這本書,我期望引起他想讀的興趣,我會和他說:這本書別看它厚,我最受用的部分就是第5章“清空大腦”,平常腦袋里堆了很多事情,不知道從何做起,便簽貼了一堆也沒用,我用了這里面的這個方法后,我的大腦一下子解放了出來,感覺非常好。你也提到了類似的困擾,我推薦你也看看。
A1
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不怎么會聊天的人,距離話題終結者可能就一步之遙。基本和朋友聊天就是“挺好啊~這么厲害~好棒啊……之類的回答”可能和自己的家人或者閨蜜之間沒有發現有什么大的問題,但是這樣的聊天對于自身溝通來說是有缺陷的。
比如之前閨蜜吐槽我一起逛街最不愿意問我衣服是不是好看,因為我的回答就是:挺好啊!但是從來沒有去解釋過到底哪里好看或者哪里不好看。
前幾天同事才問過我剛買的一本書,《行動學習》的書,同事問過我這本書怎么樣,我只說挺好的這本書,你有興趣可以看看。
A2
以前沒有想過當別人問一個問題的時候應該要去解釋一下,今天看到這個拆頁就去翻了一下和朋友的聊天記錄,的確是從不解釋的人。
現在應該反思一下,自己這樣的溝通力是有缺陷的應該要養成一個好的習慣:
閨蜜再問我衣服好不好看,我應該回答這件挺好看的,顏色非常的適合你,大方簡潔,而且款式的收身效果更突出你的身材。
以后如果有同事書籍好不好看。我會回答這本書從整體到結構的優勢,里面的案例以及解釋能夠給看書的人有什么收獲去回答同事及朋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