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7 / DEC / 28
記得讀書的時候,星座就特別風行,星座雜志、占卜學說真是陪伴了我整個青春。
“啊,處女和金牛的速配竟然是百分百啊,怪不得我第一次看到他就很有好感呢”
“說的好準誒,我果然就是處女座的性格,有點神經質還會莫名的情緒低落”
“白羊熱情開朗,他果然是醬紫的呢”
如今,回想起年少時與朋友一起研究星座的日子,常會忍俊不禁。在了解更多之后,也明白原來我們會覺得星座所描述的特征與自己所吻合,是因為“我們所看到的是我們想看到的”。
/01
想弄明白其中緣由,不妨先來看一組心理學家艾森克教授與占星學家杰夫梅奧聯手做的實驗。
艾森克在梅奧的占星學院中選出2000個人進行調查,要求這些人提供自己的出生日期,并完成人格問卷。人格問卷是著名的心理學量表,每個量表有50多個不同的描述,接受調查者需要給每個描述選擇“是”或“否”。根據這些答案,能分析出受試者的“內向-外向”和“神經質”2個維度的人格特征。
這次實驗的結果是這些人的性格特征與星座的性格描述完全一致。
盡管結果出人意料,艾森克卻依然對此持有懷疑態度,幾番思索之后他意識到樣本的選擇出現了問題,他選擇了一批對星座篤信不疑的人來做實驗,實驗樣本出現差錯導致結果并不能反映客觀事實,因此艾森克又進行了第2次實驗。
這次,他的實驗對象是2000個孩子,他們幾乎沒有聽說過星座和性格的關系,同樣在獲取了他們的出生日期后讓他們完成了人格問卷。這次調查結果有了顛覆性的變化,孩子們在“內向-外向”和“神經質”2個特質上的分數與星座根本沒有任何關系。
此時占星學界的學者指出這是由于這些孩子還沒成熟,還沒有發展出他們的星座所賦予的性格。
針對這個論斷,艾森克又開始了第三次實驗,這次他選擇了對星座了解程度不一的成人作為調查對象。調查發現,如果調查對象很清楚星座對性格的影響,則他們的調查結果與星座描述吻合度較高,反之,如果調查對象不清楚星座對性格的影響,他們的結果就與星座描述毫無聯系。
真相已經很明顯了,人們會因為相信星座性格描述,認為自己應該是這樣的人,而漸漸發展成這樣的性格,也就是說我們會慢慢變成我們認為自己應該成為的人。這也是心智模式的特性之一,認知即事實。
/02
想要更好地了解星座描述與性格吻合度高的秘密我們需要進一步了解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指深植我們心中關于我們自己、別人、組織及周圍世界每個層面的假設、形象和故事,并深受習慣思維、定勢思維、已有知識的局限。從本質上看,心智模式就是大腦依據以往的見聞和思想構建的模型,用于影響人們對于外部現實世界的認知及行動。
心智模式是不科學、不完整、受局限的,因為它是依據人們的所思、所聞、所見而形成的認知,注定是不完整和受局限的。它影響著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可以說我們所看到的是我們想看到的。
有很多的例子可以證實這一點。
之前緩解情緒低落的6個方法中提到一種緩解情緒的方法是假裝高興,不斷地告訴自己“我很高興”,大腦就會認為你真的高興。這正是通過有意識的強化,建立一個“我很高興”的心智模型,從而影響真實的情緒。
回想下,你是否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A君工作十分認真,M君卻時常敷衍塞責,一次,你抬頭同時看到2人都在看手機,你腦海中閃過念頭,“啊,A君又在和客戶聯系了,真敬業啊。M君還是這么懶散,上班就知道玩手機。”
看到同樣的行為為什么會產生2種迥然不同的想法?
這是因為過去A君的認真負責及M君的敷衍了事已經在大腦中形成了一個心智模型,當我們分析他們在做什么的時候,就會受到該心智模型的影響,故而會得出與他們過去行為相一致的猜測。
在了解心智模式的“認知即事實”這個特點后,我們可以在工作學習、日常生活中加以運用,如果你缺乏自信則可以不斷暗示自己“我行的,我很棒”,如果你陷入失戀的痛苦則可以告訴自己“沒什么大不了,我值得更好的”,如果你長期處于抑郁狀態則可以暗示自己“世界很美好,我很快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