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毛主席說過:婦女能頂半邊天。
關于女性的節日,其實還比較多,今天是女生節,明天是婦女節,再過一段時間是母親節。
感謝這個社會讓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女性,在改變社會風向的同時,也不斷地影響了我們的思想。
對于很多女性而言,不知道是該過女生節還是婦女節。
今天自己發了一個朋友圈,下面有人評論“婦女節快樂”,我不知道這個人是出于惡意還是純屬搞笑,但是這一句看似友好的祝福讓我內心受到波瀾。
不是因為別的,只是“年齡焦慮”這個詞涌上了心頭,亦或是自己太在意外界的評價和看法。
原來自己也到了要過“婦女節”的年紀。
的確,如果自己少讀幾年書,說不定現在也該是一個孩子的媽媽了。
當我不斷陷入沉思之時,我看到這樣一段話:
“我希望我身邊的女生不要給我制造年齡焦慮了。我就要過明天的婦女節。司法解釋中定義14歲以上的女性稱為婦女。你過女生節什么的我支持,這個時候東西便宜,不買白不買。你說你不是婦女我也不管,怎么但你有婦女歧視,認為年齡大的滄桑的才是婦女,你不是,你跟婦女不一樣,我就罵你。老娘什么年齡段都超美好。”
我才發現,做自己,才是女性由內而外的魅力。
2
這些年,“身材焦慮”、“容貌焦慮”這些可怕的字眼,經常出現在女性身上。
而對于男性,“普信男”又遍地都是。
好像女性就應該完美,就應該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帶得孩子,顧得老人。
在各種外界的評判標準下,很多女性失去了自我。
因為男朋友喜歡溫柔一點的女生,所以自己就學著小鳥依人。
因為標準體重不超過一百,自己節食超負荷運動也要下一百。
因為別人不經意的一句“婦女節快樂”就耿耿于懷好久。
感性這種情緒果然很容易把人套在牢籠之中。
3
一個公眾號舉辦了一個關于女生節留言三行情詩的活動,點贊前十五名送鮮花。
排名在前面的留言,不是很唯美的浪漫語調,其中不乏“做自己”、“沒有人永遠18歲,但永遠有人18歲?!敝惖牧粞?。
關于年齡,沒有人永遠18歲,但永遠有人18歲。
有人八十歲在跳芭蕾舞,有人七十歲還收到棒棒糖,有人六十歲還玩過山車。
年齡永遠都不是阻擋女性魅力的屏障,心理才是。
愛人先愛己,“如果你喜歡一只蝴蝶,應該去種花種草,春暖花開,它會來到”。有些人,你拼命追是追不上的,與其改變自己原來的模樣奮力追趕,不如遵守內心做自己。
東施效顰只會惹來嘲笑,邯鄲學步只會適得其反,南橘北枳只會結出苦果。
世上沒有兩片一樣的雪花,也不會有一樣的人,做自己才不會成為別人的替代品。
—關于作者—
努力成長,奮力前行
嘗試在平凡生活中找到一絲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