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里,我就想起來Peter Thiel曾經說過的話,壟斷的締造者們,他們的勁敵永遠不是所處于同行業者——Google做搜索的勁敵從微軟做電腦系統到蘋果做MAC&iPhone。反觀我們國內的勁敵們也是。BAT三家巨頭,本來從事毫無相關的領域,百度做搜索,阿里做平臺交易,騰訊做門戶即時通訊工具,可結果呢?2015年,三大公司都有自己從娛樂、信息、通信、商務到搜索、社交、移動、智能硬件物聯網的殺手锏了。
然而,創業容易,守業難。在針鋒相對,力量一致狀態中,唯有真正技術、挖掘用戶深度需求才可能贏得未來的勝利。對真正用戶、使用場景、產品定位置若罔聞者,終將會自食其果。
支付寶的轉賬,在早期設置的時候是為了完成交易等需求所設計的,因此圍繞的核心更加偏向于金錢本身,所以在“轉賬”的功能中提供了“轉給我的朋友”、“轉到支付寶賬戶”、“轉到銀行卡”、“國際匯款”等四個功能,并在初始的界面中,列出了近期轉過賬的賬戶,方便用戶進行操作;
對于支付寶來說,“安全性”是被考慮得最多的,由于支付寶可以由一方直接對于陌生的賬號發起轉賬,為了減少誤操作帶來的損失,支付寶將轉賬步驟拆分成多個部分,減少用戶在匆忙之中輸錯且來不及核對就確認等誤操作的可能性,并且提供驗證對方用戶真實姓名的步驟,進一步給轉出方提供安全感;
微信的轉賬,是其完善社交場景,形成閉環的一個部分,因此設定為僅在好友之間進行,而且發起的步驟,也比支付寶要繁瑣、隱蔽(與支付寶在首頁上就放置“轉賬”功能不同,微信要進行轉賬,或者選中好友,點擊“+”進行轉賬,或是從“我”→“錢包”→“轉賬”進入選擇界面);但是由于雙方往往在之前建立好友關系時就已經進行了相關身份的確認,因此進入轉賬程序后,并沒有進一步的信息核對等保障安全性的功能設計,整體上來看更偏向于是好友之間的金錢往來,以易用性為核心。
因此兩個平臺由于平臺自身的特色、發源、用戶特點,產生了風格不同、側重點也不同的兩種轉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