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期間,周圍的同學給我起了綽號:睡神。在他們眼里,一天的24個小時里,我有20個小時都在睡覺。雖然沒有他們說那么夸張,但是確實會經(jīng)常在一些不該睡覺的時候睡覺,比如白天上課,吃飯,打游戲,甚至是上廁所的時候...自己也不知道是為什么,只要覺得困,然后過不了一會就會睡著。迷迷糊糊幾分鐘醒來之后,會感覺精神十足,然而過不了多久又會犯困,往復循環(huán)。期間,家里人也帶我看了很多醫(yī)生,吃了很多藥,然而都無濟于事。
畢業(yè)之后,在工作中自己慢慢學會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于是就開始閱讀和查找相關的資料,到現(xiàn)在自己差不多已經(jīng)是半個睡眠專家了。下面我來解釋解釋我的睡眠問題的原因,以及自己嘗試解決的措施。
困擾自己多年的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夜間多夢。多夢導致晚上睡眠質量差,白天精神不佳,所以會經(jīng)常犯困。那有人該問夢到底是什么呢,我晚上睡覺為什么不做夢?
其實正常的人在睡眠過程中都會做夢。因為在睡眠過程中,雖然與周圍事物接觸基本停止,但是大腦的新陳代謝并未減弱。醫(yī)學上將人的睡眠分為4~5個周期,每個周期分為一個慢波睡眠期和一個快波睡眠期。而夢就發(fā)生在睡眠者從慢波睡眠期進入快波睡眠期的時候,也是快波睡眠期的必然生理現(xiàn)象。因而,快波睡眠為有夢睡眠,慢波睡眠則為無夢睡眠,互相交替,構成整個睡眠的過程。
然而多夢的人,就是因為他總在快波睡眠期醒來,對夢的記憶很深刻;反之說自己從不做夢,不知夢為何物的人,則是因為他總在慢波睡眠期醒來。有研究資料顯示,在慢波睡眠期醒來,對夢的記憶只有5%,而在快波睡眠期醒來,對夢的記憶可高達81%。
夢在人們的睡眠中有著非常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人的一生當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于睡眠,其中五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時間在做夢。
實驗證明,正常做夢不僅不會影響大腦休息,還能起到不少積極作用:
1.穩(wěn)定人的精神狀態(tài)
2.美好甜蜜的夢可以給人帶來愉悅美好的回憶
3.可以萌發(fā)靈感
4.能傳遞疾病的早期信號
5.有夢的睡眠可以延長壽命
當然,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都存在一個度的問題,過度做夢會使人產(chǎn)生焦慮的情緒,注意力渙散,記憶力下降。那么怎樣才能學會自我調節(jié),讓自己經(jīng)常做美夢,讓睡眠更健康:
1.保持一個良好的、安靜的睡眠環(huán)境
2.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這樣不僅可以快速入睡,做的夢往往也是甜美的
3.睡前不要吃的太多,也不要做劇烈運動和腦力活動
4.學會控制噩夢,做噩夢時盡量讓自己清醒,調整狀態(tài)后再睡,慢慢的,就可以控制自己不陷入噩夢而不能自拔了。
通過自己主動分析和查找,自己慢慢弄明白了自己之前嗜睡的原因,以及科學的解決辦法,希望對自己和大家有所幫助。然而我還發(fā)現(xiàn)一件更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如果我們解決不了多夢的癥狀,我們還可以利用夢來幫助我們記憶,這也是我接下來要研究的問題——睡夢記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