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stacles to Knowledge 阻礙了解的障礙(獲取知識的障礙)
在我們討論如何很好地了解(如何最好地尋求知識)之前先思考兩個阻礙我們了解的習慣:假設和猜測。假設實際上是把某事當作了理所當然的也就是說武斷地將其實還沒有被證實或者處于合理質疑下的事情視為真實的(接受可能有爭議為真實的)。因為假設通常是一種無意識的活動,所以我們常常沒有意識到我們所做的假設以及它們對我們產生的影響。無意識的假設的主要消極影響在于它們限制(抑制,悶死)了我們通向了解之路的好奇心。
舉個例子,許多人從不會考慮魚的日常生活如何。他們只是會偶爾停在商場的寵物店前看著熱帶魚崗。但是他們不會去好奇魚群的社會角色和社會關系因為他們(無意識地認為)假設魚就沒有這樣的角色和關系。但是事實是,用水下社會學家拉文史密斯的話來說,有許多魚(它們的角色)相當于理發師、警察和農民。一些魚總是在移動,其他的魚在警衛(久坐)。有些魚在晚上工作有些是在白天。
猜測是對一個沒有定論的事情提供了一種判斷(靠直覺提供一個判斷)或者是沒有什么信心確定它是正確而冒險選擇了一個答案。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每天都在發生的行為。對于沒有為了考試好好學習的學生來說,猜測是順利通過的最后一道坎(孤注一擲的通過技巧)。選一個輕松的話題—喝啤酒。曾經有一位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行為科學教授在他的學生之間進行了一項啤酒味道測試。就是他們能否真的從不好喝的啤酒中認出好喝的那種或是選出自己最愛的酒。許多學生可能會猜測他們可以,還有許多這場試驗的參與者確切表示他們能夠分辨出來。然而這場測試表明當樣品沒有貼上品牌時,沒有一個學生分辨出某一個品牌。
由于假設限制了我們的好奇心,猜測否認了證據的重要性,都不能幫助我們去了解某事。最可靠的方法是謹慎地斷言你知道某事。對你斷言的程度保持保守,只要你不是確定知道的情況,就從可能出發。用我認為…或好像對我來說是…而不是我知道。最重要的是對你的無知保持坦誠。承認你不了解某事表明良好的態度(理智)、不足之處(克制)和學術上的誠實(智力上的誠實)。這些不是弱點而是優勢。承認無知是通向了解之路的重要的第一步。
這意味著你要極度明智(優柔寡斷)將你所說的所有事情都加上可能嗎(用或許來避免正面回答)?意味著你要當一個必須對一切堅定保持質疑(摒棄你的堅定主張)的批判家嗎?答案都是絕對的不(否定)。這只是意味著你要慎重對待堅定的、大膽的陳述,然后留待證據充分時再說。同樣你也要非常慎重對待定論(堅定主張),只有當你有足夠的了解時去接受它們,當需要(出于知識分子的誠實)時改造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