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第129/365天
今日閱讀《放棄的藝術》
作者:[美] 佩格·斯特里普 艾倫·B伯恩斯坦
翻譯:戴思琪
第九章 重置你的內心羅盤
一、重置你的內心羅盤。
我們的內心羅盤是認知、動機、行為和自我之間的復雜互動,因此我們可以重置內心的羅盤。
直到投入了新的目標,目標脫離的過程才算真正完成。選擇一個新目標的行動激發了新的動力,而這種動力反過來又會引發新的行為。重新投入新的目標,再加上從放棄中吸取教訓,讓我們在心理和行為上有所成長,并使我們在這個過程中重新塑造自己。我們我們設定的新目標,反映了當下的自己和所設想的未來的自己。
將精力投入你的新目標上,這是你要邁出的第一步。
二、尋找人生的意義。
1.幸福感來源于目標的連貫性。
雖然人類本質上是以目標為導向的,但我們的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的目標是否具有連貫性,能夠代表每個人所理解的真實自我。
我們此刻是否感到快樂,并不僅取決于我們的目標或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所取得的進步,還取決于我們的目標是否反映了自我。
人不是個人目標的簡單集合,而是需要一個整體的組織原則,將不同的目標整合到一個連貫的結構中。這個組織原則將個人目標、未來狀態和期望結果聯系在一起,這個原則最終是為了尋找人生的意義。
2.人人都在尋找意義,心流狀態幾乎可以在任何活動或工作中獲得。
心流源于一致性,即自我與行動或活動的一致性。尋找一致性和意義并不僅限于那1%的可以不考慮薪水的人,心流狀態幾乎可以在任何活動或工作中獲得。
人們在工作時間處于心流狀態的比例是休閑時的兩倍多。
人們真正在工作和集中注意力時處于心流狀態的比例,遠遠高于人們在閱讀、看電視、與朋友聚會或外出就餐等休閑活動中引有心流體驗的比例。
三、自我表征與心理彈性。
1.自我表征的作用。
自我表征的復雜性會直接影響我們的能力,不僅是應對日常生活壓力的能力,還有在我們未來能實現目標或停止追求一個重要目標時應對情緒變化的能力。自我表征越復雜,就越能減輕負面影響和情緒余波;相反,自我表征越簡單,就越容易受情緒流露的影響。
2.自我表征的內容。
人們的自我表征,包括具體的事件和行為、對性格特征的概括、身份角色、身份類別、身體特征、行為、偏好、目標、自傳體回憶、關系。
這些領域都與自我的特定感覺以及評價有關;每一種自我表征都可能喚起一種積極或消極的感覺。我們可能在某個領域(如工作或運動)感到自豪,但在另一個領域(如社交禮儀、語言能力)卻不會感到驕傲。
最重要的是,有些人的自我表征比其他人要復雜一些。自我表征所依賴的領域越少、關聯越多,目標失敗或受挫的情感影響就越大。相反地,當自我表征眾多,且彼此獨立時,個體就會獲得更多的情緒緩沖。
3.如何重新構建自我表征
1)增強自我表征的復雜性。
“不要把所有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這是一個明智的建議。如果你遭遇了挫折,現在仍然傷痕累累,不斷進行思維反芻,那么花點時間想想你的其他自我面,設立一些過渡性目標,以它們為自豪和樂趣。
2)相對抽象的看待目標。
在放棄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后,追求一個可實現的目標的能力會讓人處于前進的狀態。當此路涉及自我的核心價值(個體核心自我表征)時,這一點尤為重要。能夠相對抽象的看待目標,不過分糾結目標的細節,而是欣賞其意義,這樣做是有好處的。因此,那些雖失去配偶但珍視親密關系的人,那些意識到自己的核心渴望是體驗親密關系的人,比那些不太清楚其目標更深層本質的人更容易認識到有很多方式可以幫助自己實現這一點。
3)復雜的自我表征和對目標進行抽象思考的能力,都賦予了個體所需要的靈活性,使其能夠通過不同的途徑創造性的追求新目標。
如果你在投入新目標時遇到了困難,那么想想賦予你生活意義、讓你自我感覺良好的自我領域來清除這些阻礙,而不是專注于那些你無法實現的目標。試著抽象的思考你的目標,這樣就能了解是否還有別的方面來實現它,或者去追求你生活中真正需要的東西。
四、樂觀主義與重新投入。
樂觀主義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對在重要生活領域中會出現好的結果的廣義期望,是重新投入的一個重要因素。在這里樂觀并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悲觀的對立面,而是處在一個期待的光譜上。
樂觀主義為重新投入提供了必要的動力。當目標受挫時,樂觀的人會用更積極的方式應對,并能解決更多問題。目標脫離既需要減少努力(停止追求原有目標),也需要放棄承諾。對實現新目標的機會保持樂觀有助于推進這個過程。
五、審慎心態與執行心態。
1.目標追求的4個階段。
目標追求可以分為4個獨立又相互關聯的階段。第一個是前決策階段,第二個是前行動階段,第三個是行動階段 ,第四個是后行動階段。
2.審慎心態和執行心態。
在這些階段有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不同的認知取向。在前決策階段和后行動階段中所采取的是審慎心態,在前行動階段和后行動階段所采取的是執行心態。
審慎心態是開放的,因為個人仍然在權衡選擇,決定要追求哪個目標。這種心態會讓人們保持好奇,對各種信息都持開放態度;相反,執行心態是專注性的、選擇性的、封閉性的。審慎心態在衡量目標的可能性方面更為準確和現實,而執行心態傾向于樂觀和自我服務,因為它關注的是持續的行動。
在追求正確目標時,執行心態會為你提供前進的充分動力。而如果你必須調整目標承諾,或者目標本身已經不符合你的期待時,審慎心態就非常珍貴。
六、執行意圖和行動計劃。
1.執行意圖
執行意圖指在特定情況出現時的想法和計劃。
2.執行意圖有助于克服拖延和其他阻礙追求目標的障礙,并能增強一個人對可能的行動機會的注意。執行意圖也有助于防止分心讓你保持正軌,并加強對目標的承諾。
3.執行意圖可以用于任何領域。
執行意圖把你拽入目標設定的模糊處境,讓你進入一種積極的心態中。它不只是把抽象的目標變為行動,也是自我調節行為的有效策略。
4.最重要的是,執行意圖可以自動化,從而利用有時妨礙有意識目標設定的無意識思維。
通過形成執行意圖,人們可以戰略性的從做出有意識的努力來控制行為,轉變到被情景線索自動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