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組織整理:建立好清單
?“一個良好的組織管理系統,可以讓大腦徹底擺脫低層次的思維,把精力投入到更重要的事情當中,但這個系統一定要比大腦更可靠,才值得我們信任。”
“哪些最不擅長利用時間的人,總是第一個跳出來抱怨時間不夠用。—— 讓·德拉·布魯斯爾”
內涵: 確保每個事件所處的位置與它對你的意義相吻合。如果你認為一個東西屬于參考資料,那么它就應該在參考資料的位置。
目的:減輕認知負荷,不必再不斷思考:我需要怎么處理它
操作:建立清單并及時更新。
1 基本分類:項目清單;日程表;下一步行動(提示信息);等待他人完成;將來也許清單;參考資料(支持項目行動和決策的輔助信息,不能直接當作提示信息,容易讓人感覺壓力大)。
2 不同類別的事項間界限分明,無論是視覺上、具體形式上還是心理上
“大多數人使用清單仍然效率低的原因就在于沒有把所有未竟之事分門別類地列入清單。”
3 日程表只應記錄對時間有剛性需求的事件。
“很多人都把第二天想做的事情列成待辦事項清單,想當然地把那些第二天能完成的事情都寫在里面,但實際卻很難如期完成,從而需要將未完成的事情轉到后天的待辦事項中。”
4 對于無剛性時間需求的任務,可按情境(即完成該行動需要的工作、地點或情形)來分類,比如“在線清單”/”電話清單”/“外出清單”/“辦公室清單“/”常聯系人物清單”/“閱讀清單”。
“周密地斟酌在什么地點你能夠執行和不能執行哪些行動。“
5 列清單時盡量降低任務難度。如在電話清單中直接寫好電話號碼,外出清單中再按地點分類(地點提醒功能),常聯系人物再按“老板、同事、配偶、孩子”等分類,隨身攜帶閱讀清單中的讀物以利用偶然的閑暇時間。
6 等待清單:哪些你不關心過程只關心結果,但需要跟進以便調整計劃或避免危機的事情
7 跟蹤任務最高效的辦法: 任務出現時,第一時間歸入對應清單,然后丟掉原始信息。
8 利用好任務本身的屬性,如為電子郵件設置分類文件夾。
9 項目清單: 所有2分鐘以上必須本人處理的未竟之事(完成這件事需要一個以上的行動)的集合,不包含具體執行方案,也不按照重要性、緊急程度來排序。
10 未竟之事可能出現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讓你覺得需要解決的問題;目標、夢想與愿望;反思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提出的改進方案)
11 及時在對應的項目中記錄即時靈感
12 及時清理過時的資料,參考資料需要分類處理之后才能歸檔,否則就變成了資料堆積。處理資料:1)判斷是否需要下一步行動 2)確定其潛在用途,以及它應該以何種方式放在哪個地方
“如果資料純粹是為了參考,那么唯一的問題是它與耗費的時間和空間是否等值。”
13 將目前確定需要行動的任務與暫時不需要行動的任務分開
$?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