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的寶物說不完,今天單單說奇石。
下午,我和朋友走進了敦煌著名的奇石村。
那個村子,在敦月公路的中段。左邊緊鄰敦月公路,前方則是鳴沙山。
那一帶房子,是敦煌農村常見的普通平房。因沾了奇石的光,各個顯得氣勢不凡。
初冬的下午,太陽像剛出鍋的煎餅,散發著淡淡的熱,斜斜的掛在天邊。
一條筆直的馬路直通月牙泉。
馬路兩邊的樹木,靜穆的站立。沒有落盡的蒼黃的樹葉訴說冬天的寥落。
站在村口,抬眼望去,各個門口的上方都豎立著各色的某某奇石的廣告牌。
因是是倆個弱女子前往,不怕別的,就怕惡狗顯身。果然有條黑狗,不過都是栓起來的,看到我們進來,遠遠的吠。
村口的第一家,是一個曹姓人家的。
門前就擺著巨大的各式奇石,似乎還沒有經過加工的程序。比如長這個樣的。
見下圖:
進到他們的奇石原材料間,看到的最原始的模樣,是長這樣的。
見下圖:
這樣的石頭,就是石頭。沒有什么區別。假如你來敦煌旅游 ,正巧碰到了腳下。你可能看都不會多看一眼。但是人的想象力非常厲害,一旦加工出來。給起一個神奇的名字,賦予一種神奇的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那可真叫奇石。
比如,這個石頭是不是,也可以叫座座青山拔地起。看下圖:
還有一塊石頭,貌似一只萌萌噠考拉。眼睛是眼睛 ,鼻子是鼻子,安靜的爬在那里,在思考人生一般。讓人感慨大自然的神奇。我問了一下價格,大約一千多元的樣子。
見下圖:
店主是本地土著,大約四十多歲的樣子。做石頭生意已經有七八年的歷史了。談起石頭,那是頭頭是道。什么畫面石,石包石,祁連墨玉,了如指掌。
他不但自己銷售石頭,還自己加工石頭。就是如果客人看上了那塊石頭,他就給顧客打磨拋光。我看到他有一雙勞動者的大手。在我們轉悠的過程中,還看到一位師傅正在用打磨機打磨石頭。經過他的打磨,石頭一下子舊貌換新顏。他就如同石頭的美容師一般。
見下圖:
他說,在這個奇石村做生意的人,不單單是敦煌人。全國各地的都有。且買石頭的人,也是祖國大江南北來的,甚至有不少老外。
我們去時,正好看到一個老板開著黑色的私家車停在那里買石頭。聽口音,似乎是四川的。小小的一塊,似乎5000元。
現在是淡季,人少,旺季生意好些。老板淡淡的說。
當我問,老板,您原來就是石匠嗎?這活計,也不是每個人都會干的呀。
他說,他不是石匠,但當開始玩石頭的時候曾經去內蒙古學過的。
哦,是這樣啊。
有一塊石頭,他說他特別喜歡。當時撿那塊石頭也很是費了些周折。一個客人給錢要拿走。他思考再三,也沒有給。資源有限,這個世界上每一塊石頭都是獨一無二的。就那一塊,買走了,就再也沒有了。聽了這話,我心想,這也是一個極其愛石頭的人。
我還專門拍了一張照片,起名“泰山麗姿”。果然不錯,標價一萬人民幣。
見下圖:
告別老板,我們又去別的店里轉悠。
才發現,這條街,不光賣奇石。還有加工奇石底座的,有搞根雕的,有專門加工奇石的。
已然形成了規模。據說 這個奇石村的歷史大概有十多年了。
很多人靠石頭,買了房買了車,從此走上了致富路。
這邊的門店的店名都非常好。有叫“雅石”的,有叫“賞石”的,還有叫“石韻”的。
我們走進了第二家。第二家的規模似乎比剛才的大很多。老板是儒雅中年男子。似乎有點像著名的影星唐國強。他不大言語。貌似不愿接待我們這些只看不買的人。
他這里似乎不加工,專業銷售。這里的石頭幾乎可以用玲瑯滿目來形容。各種各樣,簡直讓人開了眼界。大大小小的幾卡車怕都裝不完。我心想,這可能才是奇石村的真正有實力的大老板。
室內奇石見下圖:
墻上最鮮明是地方掛著他和著名歌唱家騰格爾的合影。以及和著名的寶石鑒定專家的合影。
他說,那次騰格爾來,到他這里買走價值十多萬元的石頭。聽的我嘖嘖稱贊。
一個賣石頭的人,有緣和那么著名的大人物合影,也著實值得驕傲啊。
本想曬曬他們的合影。無奈老板比較低調,照片不讓公開,這里就略去哈。
在這里,我們還看到石頭雕刻成的魚缸。里面還有兩條紅色的金魚游來游去的。這是有寓意的,意為時(石)來運轉,年年有余(魚)。
見下圖:
據說做奇石生意的人是“半年不開張,開張吃半年”。
現在是旅游淡季。街上很冷清。也見不到什么游客。
但出了店門,在店門的旁側,我看到一輛黑色的豪華型的奔馳車。
窺一斑而知全貌。不用我多言,你就可以猜測到他們的生意如何了。
俗話說,金銀有價,玉石無價。
買石頭的人,其實就是喜歡,就是緣分。碰到了覺得喜歡,非常喜歡,就買了。不管多么昂貴,就圖個喜歡。
比如下圖:如同一個書生站在樹下,且月亮高懸。讓我想起了李白的《月下獨酌》。
就是石頭的本色,就長那樣。全世界唯一,沒有相同的另一個。
在敦煌玩石頭的人挺多。有的人甚至駕車去羅布泊找石頭。據說有一個李姓的老板,為了找石頭,把家都搬到了羅布泊。人稱“石癡”。敦煌本地人則去黨河的河床找石頭。尤其夏天,非常多。玩石,品石,收藏石,似乎成了一種趨勢。
看完店內石頭,我們又去街上走了走。
悠閑的下午,有磨石的,有做根雕的,也有閑聊的。但大家的話,似乎都離不開石頭。
轉悠了半天,天空的那輪太陽似乎快低到樹梢了。于是,我們也轉身離開了。
那個奇石村,在夕光中,寧靜而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