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說說植物系美食的味道,也就是味覺所感受到的。公認的五種味道當中,有四類在果蔬中特別突出,甜、酸、苦、鮮。
甜味——果實的味道(碳水化合物類)
水果:人追求美,果追求甜。甜味是果實美味的最重要因素,其主要成分就是糖,糖是光合作用的主要產物。未成熟的果實常把糖分存儲為無味的淀粉,到了成熟期間,淀粉又轉變為糖,讓果實更誘人。而在此時果實的酸含量往往會減低,于是果實又顯得更甜。
蔬菜:蔬菜大部分是清新的,沒有甜味,有些蔬菜屬于果實,在成熟的時候,會變甜。比如苦瓜成熟的時候,也會變甜。當然,我們通常是在苦瓜幼嫩的時候,就當蔬菜吃了。有些蔬菜屬于植物的根,存儲大量淀粉和纖維類物質,在貯藏過程中,部分淀粉轉變成糖,也會有些微的甜。
谷物:谷物類食品,我們平時吃的是種子,其中的胚乳部分,含有大量淀粉。只有在咀嚼的時候,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糖,才能被我們品嘗到。
酸味——提升風味(有機酸類)
植物,將果實中的有機酸,聚集在液泡里,視情況作為儲備的替代能量,也可以作化學防御,或是作為廢料代謝。
由于植物的有機酸的多種多樣,包括檸檬酸,蘋果酸,酒石酸和草酸等等,每種味道又不一樣,所以我們才會覺得帶有酸味的水果風味更為濃郁。
苦味——防御物質(生物堿類)
苦味通常只出現在蔬菜和種子(如咖啡和可可豆)中,這里面含有生物堿這樣的化學防御物質。
我們的祖先歷經幾千年的努力,設法減輕某些作物所含的苦味,比如生菜,黃瓜,茄子和甘藍。
當然,有些甘藍近親以及苦瓜等,實際上都是由于帶有苦味才受到喜愛。
而且古人還稱苦瓜為「不傳己苦與他物」,就是說與其他菜同炒,不會影響其他菜品的風味。其實就是因為這生物堿分子較大,又不溶于水,又不容易揮發,所以才顯得苦瓜賢德兼備,被稱為“君子菜”。
鮮味——氨基酸類和核苷酸類
說完甜、酸、和苦、接著是鮮。鮮也是一種味覺,我們舌面上是有鮮味的味覺受體的。滿口生津的鮮美氨基酸,是飽含蛋白質的動物系美食的特色,然而有些蔬果也包含大量谷氨酸,也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其中比較搶眼的種類有番茄,甜橙和多類海藻。
蘑菇中的鮮味主要是一些像谷氨酸或天門冬氨酸這樣的呈味氨基酸,以及像肌苷酸、鳥苷酸這樣的呈味核苷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