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周情況:
①早起和晨跑。工作日12日至16日,均為5:15起床、晨跑5公里。雙休日:17日、18日分別在5:15、5:30起床,晨跑分別為10公里、11公里。周跑量47公里。
②讀書。《隨遇而安》已讀完,開始讀《西方近代思想講義》。
③練筆。寫了一篇黨總支活動報道稿,寫了一篇旬復盤。
④時事。工作日瀏覽新聞網頁,關注股市和房市變化。
⑤流水賬。每天都在堅持。
2
本周身體基本完全恢復,開始幾天還是有些流鼻涕,到了周末已經沒有任何癥狀,痛苦的病毒性感冒終于熬過去了。
幫著一位老鄉聯系戰友,讓他有機會去看看已當兵的孩子。經過找多人打聽,終于通過3層關系找到了能幫忙的人。反復商量對接,準備五一期間去。很多事,目的明確才方便求人辦,目的不明確求人也難辦成。很多事,都在可行與不可行之間,找對人就可行,找不對人就不可行。
周末兩天主要活動是戶外。周六,和愛人、孩子一起參加了公司組織的植樹拓展活動。在藍圖白云下,沐浴暮春的涼風,把松樹苗種在山野之間。過程比較短,選苗、挖坑、扶樹、填土、澆水,由于坑是事先挖了差不多的,所以我們種了3棵樹,一共用時不到半小時。愛人感慨,現在植樹真幸福,想想上小學的時候植樹,單刨坑都得半天,而且大太陽還曬的不行,走路走好遠才能開始載。如今植樹更像體驗生活、做做樣子,車拉到植樹點附近,坑都挖的差不多,樹苗和水就在旁邊,不需要費多少力氣。
拓展活動與其他團建差不多,分組,每個組起隊名、定口號、畫logo,具體項目有沙包打靶、滾鐵環、水果連連看、手腳并用等。大人、家屬、孩子一起上,不管水平如何,都是哈哈一笑。滾鐵環最受歡迎,擅長的向手生的傳授經驗,沒一會兒,會的、不會的都在場上推著鐵環跑起來,一個個都回到了童年。
周日,孩子和一個同學約好去市焦化廠,這是一個廢棄的化工廠,目前還在整治階段,但好奇的人們把這里變成了小眾的打卡地。的確,這一大片廠房,多個反應塔、堆料樓高高矗立,依稀可以想象出當年這里工人進進出出、爐灰四散的情景。樓是水泥灰,反應爐滿是鐵銹,硬朗的工業風加濃重的復古氣息,如果一個妙齡佳人身著鮮艷服裝,置身其間,擺個嫵媚妖嬈的姿勢,強烈的對比,非常文藝。
我們去的目的卻不在此,而是探險。從探險角度看,這個地方非常像戰后,可謂滿目瘡痍。或許做個真人CS場地也不錯,又或者作為特警訓練基地也可以,總之看到這種場景,頭腦備受沖擊,難免有些胡思亂想。我們沿著當年的進料通道一個個臺階爬升,直到上至頂樓,內部還有銹跡斑斑的大型設備,放眼望去是一座座廠房,所有這些都訴說著當年這里的輝煌和繁盛。繁華過后,如今是一片荒蕪,或許整治后成為一座博物館,或是什么文創基地,還會再煥發生機吧。
3
下周目標:
①早起和運動。天氣允許的情況下,工作日(含周日)每天5:15起床,晨跑5公里以上;周六,5:30起床,晨跑10公里以上。
②工作。做好證照管理相關工作。
③讀書。參加平心共讀《西方近代思想講義》,學習中級經濟師相關課程。
④練筆。植樹拓展活動報道、周復盤。
⑤時事。工作日早上,用半個小時瀏覽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