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跟你溝通過程中抱怨某件事時,你要先感受孩子的感受,將孩子的感受講出來。
當孩子跟你抱怨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經歷了什么事,引起了情緒上的波動。跟你溝通時候可能很生氣,很擔心,或者很害怕。這時候他沉浸在他的情緒里,你跟他講很多大道理,或者讓他馬上停止這個情緒,他根本聽不進去。
這時候,你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為什么他有這個情緒,他經歷了什么事情,給他造成了這個情緒。比如說孩子回來跟你抱怨:數學很難學。這時候,你應該好好想想他是經歷了什么事情。是的,這個空想,很難。因為你并沒有24小時都在他身邊,所以你看不到他到底經歷了什么事情。不過,你可以想想,自己曾經是不是有同樣的經歷:作文好難寫,語文好難,英語好難,物理好難等(總有一個科目你是覺得不容易的)。我之前覺得物理好難,因為我物理的考試分數總是不優秀,每次拿到分數的時候,心情很不好,怕父母看到了不開心。物理課上的很枯燥,老師講的我都聽不進去,很想快點結束。作業好難寫,總是要花很多時間寫。在我當時看來,物理真的是太難了。所以你的寶貝跟你抱怨數學好難學的時候,說不定他也經歷了這些事。你將自己當時類似的經歷的感受回憶地越仔細,你越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他的感受。
這時候,你已經感受到孩子的感受了。接下來你只需要將你的感受(可能也是孩子的感受)講出來。
“數學不是一門好學的課程?!?/p>
“你是不是總是擔心考試考的不好?"
“你擔心我們對你失望?”
"你肯定覺得數學課很枯燥,很想快點下課。”
“是不是每天要花很多時間在數學作業上,都沒有時間看電視了?!?/p>
(任何一個回答都可以)
孩子很難將自己的感受說出來。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他們通常會生氣,然后把他們的窘迫遷怒與他人,而這常常激怒父母,然后父母就責怪孩子,說一些事后會覺得后悔的話,可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
如果父母能夠學會感覺孩子說的話中的感受,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只有當孩子心情平靜時,他們才能正確地思考,才能做出正確地舉動。
妹妹早上起來就跟我抱怨說自己的禮物沒有哥哥的多。
首先你要感受妹妹的感受。她真的只是單純覺得玩具比哥哥的少,所以抱怨嗎?
不,她一定是因為收到的玩具比哥哥少這件事讓她產生了一些情緒,所以她才會抱怨。
自己開始回憶過去的經歷里,是不是有類似的情況:跟父母抱怨不公平,抱怨父母偏心,抱怨老師偏心。其實抱怨的時候內心是很擔心的,擔心父母愛別人更多點,擔心老師更喜歡其他的同學。
你感受到妹妹的感受了,將她的感受說出來。
“你是不是擔心媽媽愛哥哥更多?當然不會?!比缓缶o緊抱住妹妹。
妹妹開心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