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Q84如果讓杜拉斯來寫,大概200多頁就能說完整個故事了。
第一部的前兩章就有種棄書的念頭,拖沓,無比拖沓冗長的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這就是不太喜歡的所謂“匠氣”。《海邊的卡夫卡》還有懸念可以吸引我讀下去,但1Q84有什么?不厭其祥的拉長故事背景,是的,1Q84的第一部就只是個開頭,第二部是正文,第三部是結尾,私以為第一部和第三部完全可以用幾章的文字進行說明,但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偏偏就用了三部曲的形式來撈錢,除去村上絮絮叨叨的廢話,200多頁最多300頁,故事就可以說完了。
幸好是先看了《海邊的卡夫卡》,對村上的魔幻故事有了一定的閱讀基礎,所以對1Q84里“小小人”和“空氣蛹” 的設定沒有感到突兀。像中田無論如何也要找到“入口石”關閉入口,小時候就認識的天吾和青豆用不同的方式和“小小人”對抗,最終連成一體,離開1Q84的世界。“1Q84” 這個名字是青豆取的,我一直覺得,以村上的寫作技能,把故事從1984切換到1Q84應該會用一種比較自然的過渡寫法,不知道是我的期待高還是村上在這方面并沒有花心思,1984到1Q84就只是青豆自己臆想出來的一個名號,之后所有的經歷,都是天吾和青豆兩個人臆想出來覺得應該是這樣就是這樣的發展,然后故事情節就按照兩個人臆想出來的發展了。《蘇菲的世界》也是書中人與現實人之間的故事切換,但喬斯坦就比村上更勝一籌,但是《蘇菲的世界》是講哲學的,可以算的上是哲學入門書,在虛幻與現實之間的轉換很自然,最后還能給讀者帶來驚喜。而1Q84,看完后對村上的故事建構能力已經不能再茍同了。
為了將天吾和青豆這兩個主人公聯系在一起,還故意用一個路人“牛河”的視角進行描寫,然后為了這個人物又用了三分之一的章節來豐富他的人生背景。等天吾和青豆終于離開1Q84了,關于“小小人”和“空氣蛹”的后續問題就不談了,好像1Q84就是天吾和青豆兩個人的一個歷險空間,兩個人不想玩了要結束了就結束。但明明是因為“小小人”和“空氣蛹”才把他們拉進1Q84的世界,拖沓的描寫卻不把應該完善的后續寫完,這樣真的好嗎?
要不要繼續補檔《挪威的森林》 呢?如果看完《挪威》還是想黑村上,那證明村上的文字真的不適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