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金說:社交禮儀》- 日常溝通中,應該遵循的基本禮儀
01.今日導讀
親愛的同學們,很高興遇見你,我是簡老師。
在開始今天的課程之前,老師這里要提醒大家一下,今天是我們第177天的學習,在180天里或畢業(yè)后有任何問題可以去公眾號或【個人中心】聯(lián)系客服。好,下面我們就開始今天的學習吧。
今天繼續(xù)為你解讀《禮儀金說:社交禮儀》這本書的第二部分內容。
昨天,我們在了解到社交禮儀是一種規(guī)則和慣例后,一共講了三種會面情況,包括日常會面、初次會面和特殊會面的規(guī)則和慣例,補充了我們日常社交中會面禮儀的不足。
那么,除了會面禮儀,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哪種禮儀是我們容易忽視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溝通禮儀。
02.面對面溝通:談話禮儀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吵架的夫妻會說:“我簡直和你沒法溝通。”在工作中,我們也會聽到領導告誡下屬:“同事之間要多溝通。”再比如,如果你愛上一個人,你不告訴他,那你永遠只能是暗戀。溝通是我們生活里非常重要的社交活動,想要讓溝通順暢有效,首先我們就必須做到最基本的溝通禮儀。接下來,我們就從面對面溝通、電話溝通和書信溝通這三種不同的溝通方式入手,了解這些溝通的基本禮儀。
首先,我們來說面對面溝通,也就是談話禮儀。
小時候,你會與父母談話、老師談話、同學談話;長大了,你要與朋友談話、領導談話、客戶談話,如果說小時候還可以隨心所謂的談,那么長大了就必須學會講究談話禮儀。因為你的談吐反應出你的修養(yǎng),影響著你的人際關系。試想一下,說話彬彬有禮的人和說話尖酸刻薄的人,你會更喜歡哪種?顯然是前者。
所以,要想讓自己成為一個彬彬有人,在日常談話中,我們就應該努力做到聲音美、語言美和態(tài)度美。
談話禮儀里的聲音美,主要是指說話時,音量適中,速度適宜,發(fā)音清晰以及音調柔美。
首先,音量適中,以對方能聽清楚為最好。比如在公共場合,有的人高談闊論,吵吵鬧鬧,觀感非常不好,特別是在一些高端餐廳,你談話聲太大,服務員還會來提醒你,所以說音量一定要控制好。
其次,速度適宜,就是說話要不快不慢。有的人說話跟機關槍一樣,語速非常快,這會讓人跟不上節(jié)奏;還有的人說話則和擠牙膏似的,半天說不出幾個字,讓人急得抓心撓肺。這兩種情況都要杜絕,一般一分鐘120字左右的語速是最好的。
再者,就是要發(fā)音清晰。這個好理解,沒人愿意和一個說話口齒不清的人持續(xù)的談話。這里特別說一下口吃和咬舌這兩種特殊的病理情況,要盡量做到不急不躁,長句短說,能慢則慢就行。
最后,聲音要柔美。你先想象一下鸚鵡的聲音,如果別人和你談話,一直用鸚鵡那種音調,你難不難受?也許有人會說,我天生音調就不柔美,怎么辦呢?其實這個是可以通過后期的練習改進的,網上搜一搜有很多方法,這里就不細說了。
而語言美則是說,在談話過程中,你的用詞用語及談話內容要美。
這里說的用詞用語,指的是你平時的表達習慣。需要注意三點:一是要親切自然,不要賣弄自己,比如成語、歇后語、名人名言,這些不是不能說,而是要說得恰當,說在點子上;另一個,要少用口頭禪。比如“知道不?”、“是嗎?”、“沒什么了不起。”這些會讓你的談話對象不舒服,甚至受到傷害;最后,就是勤用禮貌用語。比如“喝茶”就不如“請喝茶”有禮物,“等一下”也不如“請等一下”讓人感覺舒服。
那談話內容呢?首先,你得說別人感興趣的內容,比如跟一位大字不識的老大媽討論“飛碟”,就不如和她聊聊家常,說說她的子女或小孫子;其次,多說輕松的內容,你如果總是和別人說自己的苦惱,估計用不了多久,你的周圍就沒人愿意聽你的“訴苦”了;再者,就是要回避格調不高的內容。像什么上司的好惡、同事的美丑、路人的衣飾、明星八卦之類的,盡量少說,說多了會顯得你沒內涵,沒素養(yǎng)。
最后,我們再來說說談話禮儀里面的態(tài)度美。
前面我們所說的聲音美和語言美,主要是在告訴你應該怎么說,接下來我們說的態(tài)度美則是告訴你應該怎么聽。其實,在談話禮儀中,善于聆聽才是整個禮儀的精髓。你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你喜歡的朋友是那個侃侃而談,暢所欲言的人,還是那個不善言辭,善于聆聽的人?
那么,我們究竟應該怎么聽呢?
首先,不要抬杠。什么是抬杠?我舉個例子,比如剛立春,你和朋友在湖邊散步,朋友看到水里的鴨子,有感而發(fā)的說“春江水暖鴨先知。”結果你接一句:“水暖和了鵝不知?蝦不知?魚不知?”這就是典型的抬杠。這樣的談話,顯然會不歡而散;其次,不要打破沙鍋問到底。就拿戀愛來說,你要是總追問男友愛不愛自己,為什么會跟前任分手,估計最后難受的是你自己;最后,不要打斷別人。想象一下,你講得興致勃勃,周圍人聽得津津有味時,突然有人說:“最近好像變冷了。”你心里會是什么滋味呢?
所以,在面對面溝通的場合里,作為“說的一方”,要做到聲音美和語言美,保持一顆善解人意的心;作為“聽的一方”,則要做到態(tài)度美,保持一顆敬人之心。
03.語言即時溝通:電話禮儀
接下來,我們再來講另一種溝通形式,電話禮儀。
說到底,電話和談話差不多,都是一種語言即時溝通,只不過多了一種媒介。所以,除了要做到上述談話禮儀中的聲音美、語言美和態(tài)度美之外,還需要注意電話這種媒介的使用禮儀。
下面,我會從打電話和接電話兩個方面講一講電話的使用禮儀。
如果你正要打電話,請注意以下這四個細節(jié)。
第一,通話時間。比如睡覺時間、用餐時間、節(jié)假日,這三個時間是通常認為不適合打電話給對方的時間;另外還要關注對方的習慣,比如有人喜歡看新聞聯(lián)播,那么7點到7點半就不要打。
第二,內容簡潔明了。像“煲電話粥”就是一個非常錯誤的示范,當然談戀愛的人除外,這里主要指的是事務性的聯(lián)系,最好不要超過三分鐘,如果是聯(lián)系客戶,電話接通后,你應該說:“您好!我是某某。我找某某”這樣直奔主題的話,而不要拐彎抹角。
第三,維護自己的“電話形象”。所謂“電話形象”其實也就是你的聲音形象,比如聲音的高低、語氣的緩急、態(tài)度的好壞等。比如你有急事找對方,在電話里,也應該盡可能用平和的語氣,而不是喘著粗氣,呼吸急促的說。
最后,講文明有教養(yǎng)。這是做人的基本素質,比如有的人撥號后,超過三十秒別人沒接,他就不耐煩,唉聲嘆氣,罵罵咧咧的,這會讓人覺得你非常沒教養(yǎng)。
好了,了解完打電話需要注意的問題,有人可能會問了,如果我們是接電話的人,又要注意些什么呢?同樣,也要注意四個細節(jié)。
首先,做好通話前的準備。比如手機隨身攜帶,不要靜音,保證電量充足;還有為了方便快速處理電話內容,最好在眼睛能看到,隨手能拿到的地方放上筆和紙,不要總說:“不好意思,請稍候,我去拿紙筆。”
其次,檢視自己的言行。反思一下,在這過程中,你有沒有一邊吃東西一邊接電話,或者一邊接電話,一邊和周圍的人聊天等行為呢?又或是故意不接電話,不征求他人的同意就替他人接電話,或是接電話的時候把腿放桌上等不雅的行為呢?
再者,要尊重通話對象。當我們接到電話時,首先要說“你好”,結束時要說“再見”。如果在公司,你要說:“這里是某某公司,我是某某,請問你找哪位?”千萬不要抄起電話就說:“你是誰呀?”、“你找誰?”
最后是一種特殊的情形,代別人接電話。別人不方便或不想接的時候,請你幫忙。這時,你接起來應該說:“你好,我是某某的同事,他現(xiàn)在不方便接電話,有什么事我可以幫忙轉告或等下讓他回電。”若是不想繼續(xù)對話,你可以說“他在開會,不方便”或“他出去了,電話落桌上了”這類比較委婉的說法。
不管你是打電話,還是接電話,都應該按照電話禮儀的規(guī)范去做,這樣才能起到良好的溝通作用,促進人際關系的交往。
04.書信延時溝通:書信及網絡禮儀
前面說到的兩點,主要是用語言溝通應該注意的禮儀。接下來,我們來講文字溝通禮儀,這也是今天的最后一個內容:書信及網絡禮儀。如果說語言溝通是一種即時性的溝通,那么文字溝通就是一種相對延時性的溝通。
記得木心有一首著名的詩《從前慢》“從前書信很慢,車馬很遠,一生只愛一個人”描述的非常的浪漫和唯美。
說起書信,70后應該記憶比較深刻,80后的記憶應該還停留在初高中,那個流行筆友的年代,90年后估計用到的機會比較少,而現(xiàn)在通訊已經非常的方便和發(fā)達了,幾乎很少有人還在采用紙質的信件進行聯(lián)絡。
不過,有不少個人或企業(yè)會采用電子郵件的方式聯(lián)絡,而電子郵件和紙質信件在正文內容的格式上基本是一致的,所以,這里重點講一下書信正文格式的規(guī)則。
在書信正文中,除了具體信件內容外,稱呼、問候、祝辭和署名都有自己特定的格式和書寫規(guī)則。
稱呼,必須在信件的第一行頂格寫,而且稱謂要準確得體。認識的人,你可以寫平時對他的稱呼,如“李經理”“王叔叔”“張女士”之類的,不認識的可以寫“敬啟者”或“尊敬的先生”,如果是至親至愛,還可以在稱呼前面加上“親愛的”或“尊敬的”。
問候,是正文內容最開頭的禮儀。一般簡單問一聲“你好”,或同時問候一下收信人的長輩、配偶、戀人及家人,如“叔叔阿姨身體還好嗎?”之類的,就可以了。
祝辭,是信的結尾用來祝福收信人的道別語。通常分為兩行,第一行前面空兩格,第二行則必須頂格。可以寫“祝新年愉快!”“祝君闔家歡樂!”“此致敬禮!”等吉祥祝福語。
署名,寫在祝辭下一行的右側。如果是長輩、親屬,可以寫“侄女某某謹叩”,寫不寫姓都無所謂;但如果是普通朋友,最好就連名帶姓寫上,比如“你的朋友某某某”,萬一對方不記得,起碼可以提示一下對方,讓他知道你是誰。
以上這幾點禮儀不僅紙質的信件要遵守,電子郵件也要注意。
接下來,我們來說一說網絡溝通的禮儀。網絡溝通是現(xiàn)在社會交際中比較常用的方式,除了前面提到的電子郵件以外,還有網絡聊天,如QQ、微信、旺旺;,如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網絡游戲等等,這些都是常見的網絡溝通方式。
這些網絡溝通主要是以文字為主,音頻為輔。然后它們都有一定的延時性,除非溝通的對象正好在線,才能進行即時溝通。
先說網絡聊天。這是一種虛擬世界的社交活動,很容易滋生騙局。比如假裝美女向你撒嬌騙錢;或是盜取QQ偽裝成你的好友向你借錢等等,各種騙局層出不窮。
遇到這些情況,你只能舉報和報警。顯然,你沒辦法要求別人,但你可以要求自己,從遵守網絡禮儀做起。做到尊重對方,不能因為別人不認識你,你就滿口臟話、隨便諷刺挖苦別人;此外,還要做到真誠交流,千萬不能像那些騙子,滿口謊話,男士裝女士,大叔裝鮮肉,普通人裝大富豪。
再來說說媒介留言。主要是號主在公號、微博、抖音等平臺發(fā)布內容,然后網友通過留言和號主溝通的過程。如果你是號主,你發(fā)布的內容必須文明。像2018年下半年微信就封了一大波違反網絡內容規(guī)范的公眾號;如果你是網友,你的留言必須是有效溝通,如理性說說自己的看法之類的,但不要隨意辱罵。
最后再來說說網絡游戲。網游世界的禮儀規(guī)范要一分為二的來看,一方面是你自身的規(guī)范,不要將游戲中的色情、暴力帶到現(xiàn)實生活中來。否則就會像“效仿暴力游戲,男子網吧釀血案”、“效仿網游殺人練膽”這些社會新聞一樣,害人害己;另外一方面是體諒對方。比如2017年,王思聰網絡直播“吃雞”游戲時,因為林更新操作失誤,而怒罵他,這顯然是不符合網絡禮儀的。
總之,不管是歷史傳承下來的書信禮儀,還是新興發(fā)展的網絡規(guī)范,都在人類的社會交往活動中逐步形成的習慣和先例,需要我們每一個的遵守和維護,才能讓社會交往活動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
05.知識要點
以上,就是今天的主要內容,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
今天主要介紹了社交禮儀中的三種溝通禮儀,其中在談話禮儀中,需要注意做到聲音美、語言美和態(tài)度美;在電話禮儀中,要熟悉打電話和接電話的通用規(guī)則;在書信和網絡禮儀中,則要清楚書信的格式以及網絡文明用詞。良好的溝通禮儀可以有效的促進你的人際關系,讓你在社交活動中得到更多尊重和認可。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明天,我們繼續(xù)學習人與人之間的日常交際禮儀,讓你快速成為交際達人,恭喜你又讓自己進步了一點點。
關鍵詞:溝通形式、語言美、電話禮儀、書信格式
思考與討論: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沒有和別人抬過杠?或者你有沒有遇到過愛抬杠的人?這樣的人和周圍的人相處的怎么樣?
今天繼續(xù)為你解讀《禮儀金說:社交禮儀》這本書的第三部分內容。
社交,說到底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有一面之緣今生不會再見的交往,也有你來我往互相幫助的交往,不過社交禮儀的意義重點在于后面這種。所以除了昨天講到,要注意一些日常溝通上的禮儀規(guī)則之外,我們還應該要掌握幾種交際原則。
接下來,我們就從日常交際、異性交際以及送禮這三個方面,具體來講一講人際交往中,需要注意的一些禮儀原則。
02.日常交際禮儀:尊老愛幼善待親友
在日常生活中,你所接觸到的人群,基本上用老、幼、親、友這四個字就可以全部概括掉了。和他們交往的最基本禮儀原則就是“尊老愛幼”“善待親友”。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第一個交際原則。
說到尊老愛幼,可能你會說,這有什么好講的?這是從我們老祖宗開始,就一直宣揚的傳統(tǒng)美德,早就已經融入到我們中國人的骨子里了。
好,你先回想一下,你有多久沒有給遠在故鄉(xiāng)的爸媽打過電話了?又有多久沒有給孩子認認真真講個故事了?尊老愛幼不是說,你將老人和孩子放在心里就完事了,而是要通過實實在在的禮儀做出來的。
那么,尊老愛幼,到底有些什么禮儀呢?
尊老,主要體現(xiàn)在“尊”這個字,像現(xiàn)在有些人,自己都做家長了,還和爸媽住在一起,把爸媽當作保姆使喚,飯做得不好吃要埋怨,地沒拖干凈要責備,孩子病了怪他們沒看好等等,不是說不能讓父母幫忙看孩子,但你要規(guī)范自己對待老人禮儀,要做到真正從心底尊重、體諒和關心他們。
比如,吃上媽媽做的飯,你要真誠的說聲“謝謝”,這是尊重;好吃你就多吃點,不好吃就少吃點,這是體諒;或者你也抽空做一頓飯給爸媽吃,這是關心。
愛幼,說到底是一個“愛”字,但如果把握不好度就成了溺愛或厲愛,第一個溺愛是寵溺孩子,第二個厲愛則是嚴格要求孩子。舉個例子,現(xiàn)在有很多父母,在生活上對孩子百依百順,在學習上卻又恨鐵不成鋼,這就是典型的溺愛和厲愛。
這樣的愛對孩子一點好處都沒有,所以要用禮儀來規(guī)范你對孩子的愛。具體做法就是以身作則,尊重孩子,以及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能力。比如說,如果你希望孩子平時少看電視,多讀書,那么你自己在家里時就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出表率;如果你想要孩子敬重你,那么你首先就要尊重孩子,做到不挖掘孩子的隱私,不用父母的威嚴強迫孩子;如果你不想讓你的孩子成為媽寶男,你要就放棄做孩子的將軍,轉而去做孩子的軍師,全力為他出謀劃策,但讓他自己做決斷,為自己負責。
說完了尊老愛幼,我們再來談談善待親友的禮儀。
親友,顧名思義就是親戚和朋友,他們都是你日常來往比較頻繁,關系比較密切的人。對待這種社會關系,你要做到兩個方面的禮儀:一個是自覺,另一個是體諒和幫助對方。
我們經常會講,做人要有做人的自覺。其實,做親戚也要有做親戚的自覺。比如我們不能因為關系親近就不講禮貌,比如縱容孩子在親戚家亂翻,或理所當然的占便宜,這些都是不對的;我們更不能根據親戚的身份地位,有錢沒錢來區(qū)別對待,像拜年送禮,你給當官的親戚送茅臺,普通的親戚就送二鍋頭,就是非常不可取的;當朋友也要有當朋友的自覺,比如你要經常與朋友保持聯(lián)絡,不要等有事時才想起他,平時沒事的時候半年也不打個電話,約個飯;再比如,如果朋友錯了,你要及時拉住他,因為朋友必須真誠,如果你選擇視而不見,由著對方發(fā)展,這就不是朋友的所為,而是損友的表現(xiàn)。
其次,要體諒和幫助對方。你想想,買房子缺錢的時候,你最先想到借錢的人是不是親戚朋友?愿意借給你的也基本是親戚朋友吧?所以說,不管是親戚還是朋友,我們要力所能及地給予他們幫助。
比如,你有個親戚家里比較窮,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只是意思了一下,給你提供了小幫助。這個時候你應該感激他,而不是抱怨他,因為這就是體諒,下次他找你幫忙的時候,你也要能幫就幫,而不要想著上次他不幫我,這次我也不幫他。
總之,尊老愛幼和善待親友,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人際交往原則,我們必須把握其中的禮儀和規(guī)則,這樣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與大家和睦相處。
03.異性交際禮儀:君子之交淡如水
下面,我們再來說一種特殊的交際對象,異性。可能你會說:現(xiàn)在又不是封建時代,為什么異性要拎出來說,難道還要講究什么男女授受不親?當然不是,雖然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和人之間性別的差異越來越小,但這不是說你和異性就可以隨意交往。比如,女生和女生,男生和男生,可以手挽手,勾肩搭背,但是普通男女相處就不能隨便這樣。
所以,我會從五個方面講一講男女在社交活動中,應該注意的交際禮儀。
首先,要加強自身修養(yǎng)。這句話聽起來很虛,但卻是一句真理。因為在現(xiàn)在社會中,有不少以色待人的人,女性有,男性也有。比如,有些女性靠向男性發(fā)嗲撒嬌達到自己的目的,有些男性則利用帥氣的外表騙財騙色,但美貌總有消失的時候,只有自身的修養(yǎng)和文化教養(yǎng)會有增無減。
其次,要落落大方。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人?他和同性相處的時候很正常,一遇到異性,要么就是特別拘謹,要么就是特別高冷。像我有個朋友,她覺得在異性面前要穩(wěn)重,然后每次和男性相處都端著,到現(xiàn)在連男朋友都沒交過。相親對象都說,太高冷了,高攀不起。所以,不管是同性,還是異性,我們都應當熱情、友善、做到落落大方,才能廣結善緣。
男女交往,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禮儀規(guī)則,那就是,你要有分寸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不能越界。尤其是已婚或者是有對象的人,異性交往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分寸。比如,已婚男女之間盡量不要單獨外出觀光、游覽,不要動不動就談心,更不要輕易給對方送禮物;對于未婚單身的普通男女,同樣也要注意,比如約會時盡量選白天,如果是觀看演出等特殊的活動,也盡量不要太晚。
另外,和異性相處的地點一定要注意,如果你是女性,不要輕易答應和異性同去單獨住宿的房間、賓館的客房、歌廳酒廊等,如果你是男性,也不要隨便約在這些地方;還有就是你如果不是要追別人,就不要來往的次數(shù)太過于頻繁,否則會造成誤解;再就是要注意你的言談和舉止,比如不要隨隨便便的向異性傾訴,你個人生活的不幸、感情的失敗、生活的寂寞等等,更不要隨意和異性動手動腳、打打鬧鬧,這樣會顯得特別的沒有素質和輕佻。
另外,單身男女在交往時,有一種特別的狀況:表白。我們經常會看到那種當眾表白的戲碼,周圍的觀眾倒是看的起勁,但是從來沒有人關注被表白的人想法。所以在表白的時候,要注意兩點禮儀:第一點,要全面了解對方后,選擇合適的時機表白。不要憑一時沖動就隨意表白,應該再深入了解對方后,循序漸進的相處,然后水到渠成的表白;第二點,掌握恰當?shù)谋戆追绞剑圆灰饘Ψ椒锤凶鳛榈谝辉瓌t。比如對方如何喜歡秀恩愛的,你就可以選擇當眾表白,但如果對方比較含蓄,那你就可以鴻雁傳書,千萬不要為了感動自己,而忽略對方感受。
最后,再來說說,約會禮儀。有些女性,總是喜歡用遲到提高自己的身價,或考驗對方的忠誠,這是很失禮的。本來男女雙方約個會,你情我愿的事兒,沒有誰比誰高貴,所以準時赴約、平等對待,是你約會要遵守的第一個基本禮儀;約會的第二個基本禮儀是干脆利落。什么意思呢?比如可能同時有幾個追你,對于明顯不喜歡的人,你要干脆利落的說清楚;或別人向你表白,你打算拒絕,那么一定要干脆利落的說明白,千萬不要礙于情面支支吾吾,一拖再拖。
所以,與異性的交際原則是,君子之交淡如水。除了戀人間的表白和約會外,你在和其他異性相處時,一定要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不要忸忸怩怩,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分寸感。這樣的你,才會真正地贏得異性的尊重,收獲更多的朋友。
04.贈送禮物禮儀:禮多人不怪
今天要講到的最后一個交際原則是,禮多人不怪。送禮,可以說是中國人的一項傳統(tǒng)活動,逢年過節(jié),走親訪友,都少不得要帶點伴手禮。歷史上有個很著名的故事“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講的是一個使臣給唐太宗送鵝毛的故事。所以說,贈送禮物其實是個技術活兒,送得好,鵝毛也是對的。
那么,贈送禮物,到底有些什么禮儀呢?根據禮物的不同,我們主要分為鮮花禮儀和物品禮儀兩大類。
說起鮮花,你肯定馬上想到浪漫。不過,花可不能隨便送,這里可是有大學問的。送花主要有兩個動作,選和送,其中選是選花的品種、花色、數(shù)目和包裝,而送是指送花的對象和送花的方式,這些都是你在送花時需要遵守的禮儀。
選花,選的是品種、花色和數(shù)目。不同品種、花色和數(shù)目,意義各不同,你要根據送花的對象、送花的場合以及送花的目的分別進行挑選。
比如同樣是玫瑰,紅色代表愛情,黃色卻代表友情;在數(shù)量上,1朵紅玫瑰表示你是我的唯一,11朵紅玫瑰代表一心一意,99朵則代表天長地久,這些慣例都是送花時需要注意的。不過最擅長選花的人,應該是花店的花藝師,選花時盡量多向她們請教。
此外,選好花之后,你還要請人幫你修剪、搭配和包裝,做到這些步驟,鮮花才是一份完整意義上的禮物。
送花,則要特別注意收花人的年齡、性別、文化背景等。比如,你不小心得罪了領導,想表示歉意,如果領導是一位女士,你可以送一束鮮花,但領導是男士,你要是送鮮花就比較尷尬了。所以,送花是好意,但不能送錯對象。
以花束的方式送花,是我們社交活動中最常見的方式,只要選對了花、送對了人,幾乎可以用在任何場合。除了花束,還有花籃、盆花等,也用的比較多。像花籃一般用在開業(yè)、開幕、演出等比較正式的活動;盆花,則是送長輩或是朋友搬家的最好選擇。
有的人可能會說,除了特殊場合,鮮花一點也不實用,我覺得還是送物品比較實在。的確,作為表示感謝、祝福或關愛的禮物,除了鮮花之外,物品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不過贈送物品,不是隨便送什么都行,同樣要注意品種、對象、包裝、場合以及怎么送等方面的禮儀規(guī)則。
我們先說品種和對象。不同的對象,禮物的選擇不同。你面對五花八門、品種繁多的物品,該怎么選擇呢?在這里我拋磚引玉,根據不同的對象,舉一些例子。比如夫妻情侶之間,男士可以送領帶、襯衫、皮帶、錢包、刮胡刀等實用的私人物品,女士除了鮮花外,可以送化妝品、衣服、包包和首飾;送父母的,則應該投其所好,愛釣魚的爸爸送漁具,愛拍照的媽媽送紗巾等;如果是送其他長輩,男性可以送暢銷書、盆花、茶具、收藏品,女性可以送衣服或補品;送給孩子的話,像智力玩具、童話、漫畫、科普讀物都是不錯的,幼兒送卡通玩具和小衣服更合適。
俗話說:好馬配好鞍。禮物選好了,還需要你精心的包裝,最好能用賀卡寫上一些祝福話。一份心意滿滿的禮物才算是完成了。你該怎么送呢?首先,根據場合不同,可以分為喜禮、賀禮、見面禮和慰問禮。比如結婚、生子、喬遷、升學等場合,你要送,這叫喜禮;公司開張、個人做壽、演出成功,元旦、春節(jié)、中秋、國慶等良辰吉日,這些場合你也要送,這叫賀禮;初見公婆、探訪遠親,這些場合要送見面禮;看望病人、至親去世的場合要送慰問禮。其次,你可以通過自己、托人送、郵寄三種方式進行贈送。親自送的話要注意,最好是一進門就遞給對方,如果是送給夫妻或戀人,最好是是遞送給女士。
其實,鮮花也好,物品也罷,都不過是表達心意的方式,這些禮儀無非是要體現(xiàn)出你的真心、用心和貼心,只要做到這三心,我相信無論什么禮物,收到禮物的人都會非常開心。
05.知識要點
好的,今天的內容就講到這里,讓我們再一起來回顧一下。
今天主要介紹介紹了人際交往的三大原則,日常交際,我們要尊老愛幼善待親友;異性交際,要保持君子之交,注意分寸;人情往來,要送上真心、用心、貼心的禮物。做到了這些禮儀規(guī)則,我相信你一定會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明天,我們將從邀約、待客、做客三個方面一起來學習宴請禮儀。恭喜你又讓自己進步了一點點。
關鍵詞:尊重和體諒、自覺、分寸感、送禮選擇
思考與討論:思考一下,你有多久沒有耐心地和父母說過話了?他們生日的時候,你一般會準備什么禮物呢?
四,
《禮儀金說:社交禮儀》- 宴請三部曲,掌握宴會個人禮儀
01.今日導讀
親愛的同學們,很高興遇見你,我是簡老師。
今天是我們的180天讀書計劃的第179天了,在這里老師想為每一位堅持學習打卡的同學點贊,你們真的很棒。今晚八點將會提前進行王院長主持的180天畢業(yè)典禮,為你180天的學習添上完美的一筆,同學們點擊聽書上方畢業(yè)典禮入口即可進入。好,下面我們就開始今天的學習吧。
今天繼續(xù)為你解讀《禮儀金說:社交禮儀》這本書的第四部分內容。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網上曾經有個段子說,世界上沒有什么事兒是吃一頓飯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吃兩頓。雖然是個段子,但也確確實實地體現(xiàn)出了吃對中國人的重要性。小到日常道謝,大到紅白喜事,中國人總愛在飯桌上完成這些活動。在這些活動中,除了食物之外,個人禮儀才是對你真正的考驗。
所以接下來,我將從邀約、待客、做客這三個方面,來為你講一講社交活動中的宴請禮儀。
02.宴會第一步:邀約禮儀
說到宴請,不管你是請親戚朋友吃便飯的普通請客,還是請家人齊聚一堂的家庭聚會,又或者是老人大壽、寶寶滿月的生日宴,以及婚禮舞會這種相對正式的宴會,作為組織者來講,你的第一個步驟都是邀約。
所以我們先說今天的第一個內容,邀約禮儀。
首先,你要確定邀約的主題。比如你是約朋友逛街、踏青;還是說辦個小型的生日聚會;又或者是給家里的老人辦六十大壽;還是說舉辦舞會或者婚禮等。不同的主題,邀約的形式和邀約的對象都是不同的。你如果是舉辦結婚宴會,那么你最好是用正式的請柬邀約,請的人應該以結婚雙方的親屬、好友為主;你如果是舉行小型的中秋家宴,那么可以用電話或者口頭邀約,邀約的人最好是父母及兄弟姐妹。
確定主題后,你就可以考慮適合的邀約形式了。一般來說,邀約有正式與非正式之分。正式的邀約,比如婚禮、舞會、壽宴等等,大多采用書面形式,在中國,用的最多的就是請柬;非正式邀約,如家宴、接風等等,可以用口頭邀約,當面說、托人說或打電話說都可以。此外,正式邀約,也可以先口頭說,再補請柬;非正式邀約,尤其是一些約人逛街、踏青之類的,你別沒事發(fā)個請柬,這會讓別人覺得很尷尬。
另外,邀約對象的選擇,也是邀約禮儀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有這樣三個方面需要你注意:第一,要根據不同主題邀約不同對象,不要請一些不相干的人。比如你父親過壽,你跑去請你的同事,別人只會覺得你就是想收點禮金;其次,要避免同時邀請兩個關系非常差的人。比如你有兩個朋友,一見面就互掐,你最好不要讓他們出現(xiàn)在一個場合,免得破壞了現(xiàn)場的氛圍;另外,條件允許的話,最好邀請對方攜家人一起。尤其是像一些結婚禮儀、舞會之類的,應該一并邀請對方的配偶或戀人。
此外,你還要考慮發(fā)出邀約的時間。你想一想,你晚上已經下班在回家的路上了,結果朋友打電話約你一起吃晚飯,你會欣然赴約嗎?我想不管你們關系有多好,你多少會覺得有點不被尊重的感覺吧?所以,不管是正式、非正式,大宴會還是小聚餐,都要給對方預留一定的準備時間。通常宴會越正式,邀約時間就越要提前。比如婚宴、壽宴、酒會等,至少要提前半個月;舞會、小型生日會等,至少提前三到五天;普通的吃飯、逛街,則最少要提前一天。
最后,再給大家重點說說,請柬的發(fā)送禮儀。可能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就是婚禮的請柬,那么這個結婚的請柬,到底應該怎么交到別人的手里呢?目前來說,大概有三種方式是可行的,親自遞交、委托他人轉交以及郵寄或電子郵件。如果是親自遞交,應該是身體站立并且雙手呈上,然后同時說一聲:“歡迎大駕光臨!”或“請您賞光!”;若是委托他人轉交,最好找和你關系密切的人,像配偶、戀人、兄妹或是子女,不要隨便找人轉交,會顯得不禮貌;郵寄或是電子郵件的方式,最好不要單獨用,配合口頭邀約會顯得更尊重人一些。
總之,只要你在邀約的時候,根據宴請的主題,確定好邀約的形式和對象,注意好發(fā)送邀約的時間以及請柬的發(fā)送方式,基本上就不會在宴請邀約的禮儀上出現(xiàn)大的差錯。
03.宴會第二步:待客禮儀
你的邀約發(fā)出去了,接下來要進行的,就是宴請的第二步,待客。主要包括前期準備上的禮儀和接待客人過程中的禮儀。
比如你要搞清楚,家宴和壽宴應該分別準備些什么?如果是請人到家里吃飯,你要安排什么菜?客人來了之后,用什么茶點招待?吃飯的時候,應該如何落座?等等。這些都是你必須提前考慮周全,準備充分的。下面,我們就接著講一講待客禮儀。
首先,你要和客人約定好具體的時間、地點。通常,這些是由你來決定,尤其是像婚宴、壽宴、舞會、生日宴等大型宴會,基本上都是由主人家定。但像一些人員不多的小型朋友聚會、家庭聚餐,最好問下對方的意見。比如“我爸爸馬上要過生日了,我想這周六請你和家人一起來家里吃個飯,可以嗎?”
接著,你要進行宴請相關的準備工作了。總的來說,你要做好三個方面的準備,才算是做好了待客的禮儀。
第一,環(huán)境準備。如果是在家請客,你要做好衛(wèi)生,像什么臭襪子、臟衣服、臟碗筷都要洗干凈,收拾好;如果是酒店請客,則要提前和酒店打好招呼,布置好場地。比如婚禮、生日宴,在家里或酒店都可以掛上一些氣球、彩帶、鮮花等來烘托喜慶的氛圍。
第二,待客用品準備。不管是家里還是酒店,準備好飯菜酒水以及茶點這是最基本的,比如國人待客必備的“四大件”:水果、糖、煙、飲料。如果是特殊的宴請,如壽宴或生日宴,你要準備蛋糕和長壽面;舞會,你要安排好接待人員、舞曲、紀念品等等。
第三,著裝準備。比如婚禮上,新人盡量穿婚紗,如果是為子女舉行婚禮,你也要穿得喜慶些;舞會上,女士盡量穿禮服,男士盡量穿正裝;如果說在家里宴客,也要提前把家居服換掉,穿上得體合適的衣服。
最后,就是要注意一些宴請過程中的禮儀。這其中,包括迎客禮儀、落座禮儀、招待禮儀和送客禮儀。
先說迎客禮儀。如果是婚宴、舞會等,在酒店舉辦的宴請,門口要安排專門的人員,幫忙收請柬和引導客人入席;如果是在家里,對于第一次到訪的客人,最好根據約定的時間到大門口或是樓下迎接;與客人見面后,你要主動握手,并表示問候。
再來說落座禮儀。這里要分為兩點來講,一個是在家里,客人來了要引導客人上座,參考依據是舒服為上,如沙發(fā)比凳子舒服;高位為上,如椅子比馬扎高;以右為上,像兩把并排的椅子,客人應該坐右邊;面門為上,就是面對正門的座位為上座;最后是客人為大,也就是優(yōu)先客人自己的選擇。
另外一個是吃飯時的落座禮儀,主要記住兩個最簡單的基本原則“面門為上”和“以右為尊”。比如好幾張桌子,那么離門最遠的右側就是主桌;再比如一張桌子,面對門的為主位,那么這個位置是主人或主賓的,其他人就按“以右為尊”的順序依次排下來。
另外就是招待禮儀。主要是說客人到了酒店或家里,還沒開席,應該怎么招待呢?前面說的茶點這時候就派上用場了,你可以多上些不同品種的水果、糖果或酒水;此外,還可以準備些電影、象棋、撲克牌、飛行棋等適合家用的游戲娛樂節(jié)目,讓客人避免無聊。
最后就是送客禮儀。客人提出要離開后,你要挽留一下。如果客人執(zhí)意要走,你應該一同起身熱情送客。比如將客人送至門外、樓下,待客人遠去后,揮手致意,并說:“歡迎再來!”要目送客人的身影或乘坐的交通工具不見之后,在回到自己的居所。
無論是待客的準備,還是宴客的細節(jié),這其中的每一步都有自己的禮儀和規(guī)范,有些是流傳了幾千年的老規(guī)矩,也有一些是在新的社交活動中慢慢形成的,但所有這些禮儀和規(guī)范都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要讓客人賓至如歸。
04.宴會第三步:做客禮儀
作為主人,應該讓客人賓至如歸,那作為客人,是不是就可以真的不把自己當外人呢?顯然不是。不知道你有沒有見過,有些去參加親戚酒席的人,他們快速地吃完飯,然后拿著塑料袋大裝大攬的開始收剩菜,甚至都沒和主人家說一聲,就私自裝菜,你說這樣做客,是不是多少有些沒教養(yǎng)呢?
待客有待客之禮,做客也要有做客的本分,這個本分就是做客禮儀。和待客禮儀一樣,做客禮儀也可以分為事前準備的禮儀和做客過程中的禮儀兩個部分。
做客之前的準備主要包括邀約回復、著裝準備和禮物準備三個方面。
我們先來說說邀約回復。當你接到別人的邀約,請你去做客,你應該盡早回復,并且回復得越清楚越好。比如“好的,我一定準時前往”或“不好意思,我那天要出差,可能無法到場,請見諒”。千萬不要說一些模棱兩可的話,像什么“我盡量”“到時候再看”,這些是不太禮貌的。
另外,你可能會問,沒有邀約,我可以自己去嗎?如果是去親戚朋友家,當然可以,你提前打個招呼,約好時間就行;如果是宴會、舞會這種正式場合,沒請你,你就別去了,因為去了也不一定讓你進。
如果你已經說好了要去做客,最好提前準備一下服裝。一些平常的聚餐、吃飯,大方得體的日常服裝就行;如果是婚禮、生日宴等大型聚會,你最好準備稍微正式一點的,比如女士準備套裙、連衣裙、旗袍等,男士準備休閑商務裝。這里稍微說下舞會和冷餐會,這種在國內一般屬于相對正式的商務活動,女士最好準備一套簡約的禮服,畫點淡妝,男士最好穿西裝。不過無論是去什么場合做客,建議你都不要穿太過隨性的運動裝。
另外,做客的伴手禮也很重要。目前國內,像婚禮、壽宴、生日宴這種在酒店舉辦的大型宴會,基本上形成了送紅包的慣例。那如果是去家里做客,應該帶些什么樣的伴手禮呢?其實很簡單,若是日常拜訪,可以帶點水果、牛奶;逢年過節(jié),再加上點煙酒禮盒就行了。更具體的禮物選擇,可以參考昨天我們講的禮物禮儀內容。
做好了以上準備,做客當天我們就可以輕松愉悅的出門了。這個時候,你要根據時間提前出門準時到場,到場以后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這些都是你在做客過程中需要遵守的禮儀。
準時到達約定的地點,這是作為客人的基本禮儀。這里的準時,是說你既不要遲到,也不要早到。你可能會說,遲到是不禮貌,為什么早到也不行呢?舉個例子,比如你和朋友約定3點到她家,結果你2點就到了,按門鈴的時候,可能吵醒了她家正在睡午覺的小寶寶,是不是感覺挺失禮?原則上來說,在約定時間的前后兩三分鐘內到達最好,如果早了可以自己隨便轉一轉,整理下衣服什么的,待時間到了在入場;晚了要盡早說明情況和道歉。
到場后,不管是別人家里,還是公共場合,你都要注意你的言談舉止。如果是去別人家里,你要主動和其他人打招呼,進行簡單的問候;停留期間不要擅自進入臥室、書房等私密空間;招待你吃完的果殼垃圾,也不要隨地亂丟。總之,你的舉止要大方,講話要禮貌。
如果是在婚宴、舞會、壽宴這種公共的場合,你的舉止言談更要得體。像有些地方的婚宴有鬧新娘的習俗,你作為客人,可以適可而止的“鬧”,但不要信口開河,亂說“葷話”,讓新娘難堪;再說冷餐會上,你排隊取餐時,要遵循“多次少取”的原則,站要有站相,吃要有吃相;還有就是參加舞會,女士面對男士的邀請,不要輕易拒絕;而男士在和女士跳舞時,千萬不要借機揩油。
待客要賓至如歸,做客則要客隨主便。在上面的做客禮儀中,無論是要你準時到場、著裝體面、準備禮物,還是讓你注意言談舉止,都是為了讓你成為一個懂得“客隨主便”,更受歡迎的“客人”。
05.知識要點
以上,就是今天要講的主要內容,下面我們再一起簡單的回顧一下。
作為主人,從邀約的時間、地點、對象,到待客的環(huán)境準備、菜品準備、座次安排,都需要你去按照一定的禮儀規(guī)則去細細考量,才能讓客人感到賓至如歸;而作為客人,你也要遵守時間約定、注意服裝選擇、準備適當?shù)亩Y物,并在宴請中留意你的言談舉止,才能成為一個受歡迎的客人。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明天,我們將從交通工具和藝術場館,分別來學習公共場合應該注意的禮儀規(guī)范。恭喜你又讓自己進步了一點點。
關鍵詞:請柬禮儀、以右為尊、賓至如歸、準時到場、言談得體
思考與討論:如果你要給家里的老人過六十大壽,你會如何選擇時間和場地,邀請哪些人參加?準備一些什么菜品和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