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豆豆
親愛的大朋友小朋友們,你們好!歡迎來到快樂讀書吧。今天呢,我們來講一個7歲小神童寫詩的故事。
《詠鵝》(唐)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
聽我念了這首詩,是不是有小朋友會說,這首詩我早就會背了!是的,這首詩是咱們中國孩子啟蒙的必備唐詩,可以說是無人不知。
之所以你會喜歡,一個是讀起來特別好聽,朗朗上口。再一個是詩人把大白鵝的形態寫得太生動了。
你看,雖然只有短短四句,但既有聲音、動作,還有顏色對比,白鵝在水里游動的樣子,被作者寫得活靈活現,神采飛揚。這首詩是不是特別棒!
不過,你恐怕不知道,這首詩的作者駱賓王寫下這首詩時,還是個7歲的小孩兒呢。
駱賓王是唐朝初期的詩人,算下來,距今已經一千多年了。也就是說,雖然他是7歲時寫的這首詩,可這首詩的年齡已經有1000多歲了哦。
駱賓王生在婺(wù)州義烏,也就是現在的浙江義烏縣城。他小的時候,就住在縣城北的一個小村子里。在他家的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駱家塘。春天來的時候,駱家塘清澈見底,楊柳扶岸,水上有成群的大白鵝覓食嬉戲,景色格外迷人。
有一天,他家中來了一位叔叔。這位叔叔見他長得清秀可愛,一看就是個聰明孩子,很喜歡他,就和他逗著玩,問了他幾個難題。沒想到,別看駱賓王年紀小,可對答如流,一個都沒難倒他。
這位叔叔驚訝不已,連連夸他,說沒想到他才7歲,就能回答得這么好。駱賓王聽了,心里很高興。
叔叔臨別時,駱賓王跟著大人一起去送這位叔叔,走到駱家塘的邊兒上,他們還在池塘邊欣賞了一會兒風景。
看見一群白鵝正在池塘里游來游去,這位叔叔又想考考小駱賓王了,便指著那些大白鵝對他說:
“ 小家伙,你看這些大白鵝漂不漂亮?你能以鵝為題,給叔叔作首詩嗎?”?
小駱賓王歪著腦袋說:“沒問題,讓我想想。”
這時,池塘里的大白鵝似乎知道小駱賓王要作詩了,竟然拍打著翅膀,伸長了脖子,"鵝鵝鵝" 地放聲唱起歌來。小駱賓王聽到鵝的叫聲,看著鵝在水面上自由自在地游,心里感到很快活,不禁脫口而出道: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
“鵝!鵝!鵝!”一群鵝兒伸著彎曲的脖子,朝著藍天大聲地歌著唱。它們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的水面上,紅色的腳掌劃著清波,就像船槳一樣。
第一句,連了三個"鵝"字,"鵝鵝鵝" ,多有氣勢,多像大白鵝唱歌的聲音。
"曲項向天歌",這說的是大白鵝鳴叫時的神態。一個“曲”字,把鵝伸長脖子,向著藍天高歌的形象生動地寫了出來。在小駱賓王的眼中,大白鵝的樣子多么神氣!
再聽下面兩句,“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這兩句寫的是鵝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游動的樣子,小詩人用的是一組對偶句。
鵝們的羽毛是潔白的,春天的江水是碧綠的,“白”“綠”對照,鮮明耀眼,這是同一個句子里面的對偶,叫做當句對;鵝們的腳掌是鮮紅的,池水的波紋是青的,清澈的波紋,“紅”“青”映襯,十分艷麗,這也是當句對。兩句中又“白”“紅”相對,“綠”“青”相對,這是上下對。
在這組對偶句中,小詩人的動詞也用的恰到好處。“浮”字是說大白鵝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動不動。“撥”字則是說大白鵝在水中用力劃水,掀起了水波。
這樣,同句和上下句,都形成了對仗,而且,動靜相生,妙趣無窮。多么美、多么協調,就像一幅畫卷一樣。
小駱賓王這首詩一出口,就得到了大家的贊賞。岸邊聽到的人,個個都為他鼓掌,夸他是個小神童。這首詩從此流傳下來,如今已經過了1000多年,我們還在吟誦它。
為什么小駱賓王能寫出這么好的詩呢?
那是因為,他能細心地觀察生活中各種事物的獨特之處,比如聲音、形象、動作、顏色等,并可以抓住特點進行描繪。
在這首詩里, "曲項"、"白毛"、"紅掌",就是白鵝的形體特征,"向天歌"、"浮綠水"、"撥清波",是白鵝的生活習性和行動特征。
小詩人正是抓住了這些特征,才把白鵝浮水給寫活了。所以,小朋友要想也能寫出好作文來,平時就要善于觀察,不斷積累哦。
最后,讓我們一起再來誦讀一遍這首古詩吧。
《詠鵝》(唐)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
好啦,今天就到這里,下期我們快樂讀書吧,不見不散哦。
?陪孩子一起快樂讀書吧!我是杜豆豆,兩個孩子的媽媽,愛讀書、愛碼字,歡迎關注我,在讀書的路上快樂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