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 《詠鵝》唐 駱賓王
《詠鵝》
唐 ?駱賓王
鵝 ?鵝 ?鵝 ?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這首詩,恐怕沒有人會背不下來,大家教給寶貝們的最簡單的一首詩恐怕就是這首了吧,但是小伙伴們知不知道這首歌是駱賓王在什么情況下創作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詩人簡介 】
駱賓王(約638—684),字觀光,生于婺州義烏(今浙江金華義烏),唐代初期著名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杰”,在四杰中他的詩作是最多的。他的名字和表字也很有來源,取自《易經》中的觀卦:“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駱賓王的出身并不好,但七歲就能寫詩,號稱是“神童”,今天這首《詠鵝》就是他七歲時寫的。駱賓王的詩辭采華膽,格律謹嚴,特別擅長寫七言歌行,名作 《帝京篇》為初唐罕有的長篇,當時名氣很大。也寫過不少邊塞詩。例如,“晚鳳迷朔氣,新瓜照邊秋。灶火通軍壁,烽煙上戍樓。” 豪情壯志,見聞親切。
【 詩詞賞析 】
這首詩以清新歡快的語言,抓住事物鵝的突出特征來進行描寫。寫得自然、真切、傳神。首句連用三個“鵝”字,表達了詩人對鵝十分喜愛之情。次句“曲項向天歌”,描寫鵝鳴叫的神態?!扒棥倍中稳甍Z向天高歌之態,十分確切。鵝的高歌與雞鳴不同,雞是引頸長鳴,鵝是曲項高歌。三、四句寫鵝游水嬉戲的情景,“浮”“撥”兩個動詞生動地表現了鵝游水嬉戲的姿態。“白毛”“紅掌”“綠水”等幾個色彩鮮艷的詞組給人以鮮明的視覺形象鵝白毛紅掌,浮在清水綠波之上,兩下互相映襯,構成一幅美麗的“白鵝嬉水圖”。 ?詩人通過白描的手法,簡單的略加勾勒,鵝的鮮明形象就脫穎而出。
【 故事里的事 】
話說我們的大詩人駱賓王,從小就才思敏捷。在他7歲的時候,有一天家里來了客人,家里人呢忙著招待客人。駱賓王呢就一個人跑到池塘邊去玩耍。池塘的邊上有許多美麗的花草,草叢里不時有螞蚱,小蛐蛐兒跳來跳去,一群大白鵝正在池塘的水面上戲水。駱賓王最喜歡大白鵝啦~!就抓了幾個螞蚱向池里扔去,鵝群便撲撲楞楞向岸邊游了過來。駱賓王高興極了,一邊跳一邊喊:“鵝,鵝,鵝”。還在一邊撿起了木棍在地上畫起了大白鵝游泳的圖呢!
這時候,家里人才發現,哎呀,小駱賓王不見了~!于是,趕快出來找他。在池塘邊,看著駱賓王在地上比比劃劃,客人也跟著過來了??吹降厣像樫e王畫的大白鵝游泳圖,都說:“這孩子畫的可真像啊~!將來可不得了” 。于是靈機一動,想考考這孩子,就說:“賢侄啊,這池塘里的大白鵝你畫的可真像啊,不過啊,這畫上可缺了一首詩,你能不能給大白鵝也寫一首詩呢?”
駱賓王也沒有多想,朝著水面上的大白鵝看了幾眼,脫口就吟出了一首詩,客人們聽后紛紛的鼓掌,跟駱賓王的爸爸說:“哎呀,您可生出了個神童呀~!七歲的孩子就能寫這么好的詩呀,了不得呀!”
駱賓王7歲寫大白鵝的詩很快就流傳開來,這首詩就是我們上面提到的《詠鵝》,詩的意思是鵝彎著脖子向著天空唱歌,它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綠水上,紅色的鵝掌輕輕的滑動著清澈的水波。
【 朗讀要點 】
“鵝,鵝,鵝,”要讀的活潑歡快一點,略重一點,可以想象一下看到大白鵝時歡快的心情。
“曲項向天歌”要讀的高亢,仿佛在歌唱一樣。
“白毛”“紅掌”兩詞娿重讀
“浮綠水”“撥清波”聲音要延長,語氣要輕緩,好像大白鵝在水面上輕快的游來游去。
今天的彩叔講古詩文字版內容就分享到這里了,大家對于這首耳熟能詳的詩,有沒有多一些認識呢?
希望可以幫到大家陪孩子一起學習~!
每天一首小詩,每天一個故事~!
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