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慚愧,自從3月份開始,PMCAFF的產品博客就已經長草很久了。荒廢的原因不只是因為沒有足夠到能引起輸出的輸入,也因為自己的懶惰和迷茫,甚至當我現在開始寫這篇總結文的時候,手指已經生疏和畏懼。不過,三個月實習乃至之前三個月找實習的總結和經歷,是時候好好把很多個夜晚打的腹稿總結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了。
簡書看過我以前文章的朋友不要驚訝,畢竟產品是我的正業和求職目標呀,而這個目標,也正在實現ing~
Part 1. 第一份正兒八經實習的總結
1 競品分析真的很重要!
這是我入職以后一直認定的事,不只因為我的工作職責就是競品分析,更因為我得到這份實習offer的原因大多是因為簡歷附上的產品體驗報告和競品分析報告,讓那天面試時候因為沒有連續面試導致說話語無倫次、表現并不太好的我,得到了第一份實習offer。所以那個時候,我特別相信,寫產品分析、競品分析對找實習和工作有很大幫助。同時,也懷著這樣一份心情,開始了實習。
雖然一下子接觸了很多以前沒用過的產品和競品,但是熟悉起來并不難,甚至接到第一個競品任務的時候,也并不是感覺很難。可是當輸出的時候,才會覺得難。習慣和思路,都要盡可能學習之前的輸出形式,這也還好,可在和leader交流的過程中,也要遵從其已有的信息儲備和思維模式,而這些,對于我自己,都是未知的。所以,最初的輸出只是保有之前這份工作輸出產物的套路,而我自己更多的,是在默默地學習和儲備,就像學武之人在積攢內力一樣,看之前留下的資料,快速學習這是什么那是什么;開會的時候聽別人說,把能記下的都記下,即使不知道都是什么。這對我幫助很大,因此,我給實習生的第一條建議是
記下任何不懂的東西,在工作中像打怪一樣一個一個去搞清楚
直到這種感覺越來越少,也就來到了自己的舒適區。關于舒適區的問題,會在后面寫到。
當腦子里留下一個印象的時候,只要有一天接觸到了,就會融會貫通。這種感覺,出現在之后不久的數據分析上。不得不說,數據對于任何互聯網產品都具有重大的意義,而我深刻地體會到,做新人pm時,從數據角度可以理解前端發生地一切事和該做的一切事。于是,給實習生的第二條建議是
盡可能接觸數據,學習起來事半功倍
實習前期學到最多的,還有一條就是
做好每一件表面工作
這里的表面工作,并無任何貶義。實際上,真正工作中會發現,任何一件工作的結果都是表面工作,因為它都是署著你名字的作品,不管是文檔、原型、郵件、周報,任何落在字面上的輸出都是你的臉面。邏輯清晰,結構明了,杜絕錯漏,精簡篇幅,都是一件表面工作在點擊submit之前應該通過的標準。特別是作為一個實習生,一個新人,對你有過當面工作接觸的人都是極其有限的,因此,任何一項表面工作都是你的名片,對于自己工作形象和結果的形成,是極其重要。
最后的一點,關乎你對于自己工作的態度。至少對于我自己,我一直覺得自己做的工作對一個已成熟產品的迭代有很大意義,并努力為自己的工作創造價值,多“找”一些事兒,對加班不要有怨言,而不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想給人的感覺是,不惜力,認真努力。如今回想,確實做到以后,對自己會有很大的幫助。
2 競品分析真的那么重要嗎?
當度過了那一段勞碌慌張的適應期之后,開始審視自己的實習工作,才發現所謂的競品分析在實際工作的層面并不是真的那么重要。
首先先介紹一下我們的競品分析是怎么做的。其實很簡單,整個過程很像產品體驗,先是用,用到成為了一個熟練用戶為止,否則沒有任何的發言權。其次,要在不同的時機,分別站在用戶和pm的角度,衡量一個需求和功能的價值,做到用戶體驗和產品營收的平衡。做一個功能的目標,可能是為了優化用戶體驗,解決bug,也可能是為了技術解決不了的事做讓步,或者是給新技術做個出口,給產品整理新的架構,為了短期的節日活動,又或季度或年度的戰略,不一而足。我們做的只是站在用戶體驗的立場上,可一個需求做不做,背后的影響的因素太多了。
我所做的產品是拆分成幾個模塊的,當我發現每個模塊的pm對競品的對應模塊可謂了如指掌時,一下子覺得我的工作沒有了意義,而且,部門也很強調產品同學重視競品。這個時候,我只能安慰自己終于體會到了實際中的競品分析是什么樣子的。
起因是我之前看過一份網易新聞的競品分析報告,知道公司的競品分析是什么套路。與學生沒事就做個競品分析不同,實際中的競品分析一定是基于需求和變化出發的。一種處于產品自身的需求,pm想提一個需求,于是要看看競品是怎么做的,業界主流是什么樣的,我們是否需要跟從;另一種是競品或虎視眈眈發布了一個了不起的功能,或暗瞅瞅發布了一個細小的優化,這時候,作為競爭方,第一時間保證信息掌握到手,絕不能后知后覺。因此競品間的功能很多時候都是大抄小抄,十分雷同,甚至有種說法,當pm的功能被人抄了,正說明這個需求做得好。
做競品分析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眼界不會那么局限。雖然不能掌握別的產品的數據和技術,但是從它最近都在做什么,也能大致分析出這款競品近期的戰略和重點發展方向,再對比自身的業務,對于了解行業和不同公司的風格,都會有一定的幫助。
怎么做才能提高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呢?還是那句話,找事兒做。我還挺幸運,一方面,在我工作的期間,競品并沒閑著,發布了一些好玩兒的功能;另一方面,其他pm比較忙,能分給競品的時間并不多。因此,越來越多的情況下,競品的變化是我發現的,也在這個過程中,我掌握了每個模塊的基礎知識,對于競品的了解越來越清晰。慢慢地,我已經比其他的pm更了解競品,也能更從容地完成日常工作了。
這段時候,對于產品的其他模塊的理解和對同事的了解都越來越多。這個時候會發現,競品分析真的不是一個特別重要的環節,只能算是一個輔助。基于產品本身優化的需求就做都做不完,數據分析產出的需求仍亟待解決,競品分析帶來的需求更多是錦上添花,優先級和急迫性并不很高。我實習期間提出的需求還是有很多進入了后續版本的排期,之前提的很多建議到現在還沒有落地。這也是我實習期間比較遺憾的一件事情,沒有把自己的工作形成落地和閉環,當然,這有公司和時機的原因,而我自己本來很希望推動這件事,最終也沒能有所成績。我也從這件事中認識到,把自己的一點本職工作做好還算較為容易,而溝通和推進真的很難,特別是推進的事對他人并無短期益處,又徒增工作量,這個時候最有效的,恐怕就是得到上級的支持和推進。
3 怎樣才能更上一層樓
實習生真的只能打雜嗎?這恐怕是很多學生都有的問題。在我看來,產品實習大約分為兩種:1、如果在創業型的公司或團隊,有相關經驗,實習期穩定且足夠長,leader可能會給安排一些跟進類的工作,跟著正式的pm做一些項目邊角的工作,甚至真的可以獨當一面。
2、如果實習期比較短,對于公司,比較保守的做法是給一份邊界獨立、容易上手的工作,略帶一帶就可以完成與重點業務和工作不具備直接影響的輔助工作,即使請幾天假,也不會太耽誤進度。
我自己做的就是第二種實習,實習中只覺得要盡量把自己的工作完成好,但進入了舒適區以后,也是束手無策。離職后和leader談了談,才發覺,在發現這個問題以后,可以和leader談談工作狀態和渴望調整的意愿,轉去做跟進類的工作。這只是一個我自己的例子,平時和同學的交流中也會發現,實習能否在順利的基礎上更上一個臺階,很多時候有賴于leader,也就是又回到了剛開始實習時的問題
融入與溝通
只不過,開始實習時,融入與溝通指的都是工作層面,而后期,是和自己的leader與團隊成員。有的時候,工作結果并不能直接判定一個人是否適合整個團隊,能不能談得來、玩到一起,相處起來是否舒服,會更重要。換位思考,當一個新人來到一個團隊,人自然下都會有潛意識,希望對你的性格、生活面貌、興趣愛好有所了解。互聯網是一個很open的環境,千萬不要太封閉自己,除了完成工作任務,和身邊的同事多交朋友,平時吃吃喝喝玩玩鬧鬧,慢慢就對彼此有所了解。再聊工作上的事,就比刻板的溝通容易得多。這并不是為了融入而融入的功利做法,學生有時在情商培養真的很欠缺,在學校又待得太久,對職場上的交往總會有所恐懼。但我覺得,實習的意義也在于身處不同的環境,認識不同的人,找到自己喜歡的氛圍和工作,為求職做準備。哪怕一份實習待遇不高,做的事很簡單,但如果能讓我接觸到很厲害的人,有機會每天在他們身邊工作,幾個月相處下來,必定也會有很好的收獲。
Part 2. 找實習和工作的一點小小經驗
找實習和工作的時間也很長了,但其實我并沒有認為這個過程有太多人力可操控的東西。與技術崗不同,非技術崗的招聘沒有太多一定之規,更多情況下是自圓其說,隨機性=不確定性更強,很多時候就是靠緣分呢。不過,下面的校招建議都是我精挑細選出來的,以優先級由高到低排列,互聯網非技術崗都通用哦
1、喜歡做這份工作,而不是不喜歡寫代碼,又想要高薪
2、校招信息收集及時、流暢
3、簡歷找對應職位工作2年以內的前輩把關
4、面試的時候說真話,而不是學來的套話;準備好過往經歷的描述,盡量準備好可能被提問的問題的回答,保持專注和快速反應能力
5、最好之前有過實習,有含金量更加;沒有實習的話自己做實際項目
6、準備好前期積累的作品集縮略閱讀版和完整版各一份
逐一解釋:
1、喜歡是初心,喜歡的前提是了解。因此,推薦有任何機會都去實習,學到非書本上能學到的東西
2、校招信息收集最重要,不要因錯過而悔恨,這點本事也是非技術崗的基本功。需要提醒的是,不要太過相信一些求職公眾號,以官方渠道為準
3、對應職位的人最清楚這個職位的簡歷需要什么,畢業時間不要太長的原因是,對學生的了解和求職的經歷都還新鮮適用
4、很重要的一點,不僅因為說不說真話一眼就能看出來,也是因為說真話的時候,人的狀態是最放松的,可能激發出來好的應對策略。準備充足是應該的,但是準備永不可能萬全,應變能力才是王道。不過,這一點的基礎是,之前的經歷夠好,有的可說,否則就只能去準備產品題的一份獨家答案,面試一定會問到
5、實習經歷真的太重要了!
6、作品集都是之前積累好的,由于篇幅一定很長,準備一份字數不多、利于閱讀的縮略版,面試時面試官的體驗會好很多
Part 3. 為下一份工作定6個小目標
1、快速學習業務和實現機制
2、提升邏輯和數據分析的能力
3、書面、口頭的表達都并非越少越好,最直接明確說請所有問題
4、及早融入,熱愛溝通
5、制定工作計劃,做好時間管理,提高效率
6、持續學習,定期總結
以上就是一篇內容相當冗長的總結,鑒于有很多感受想要表達,因此沒有好好控制寫作邏輯。本文也參加“來簡書聊聊你的產品之路|@產品專題征文”主題征文,趕個末班車。十分歡迎大家留言,指出我的問題,糾正我在產品和寫作上的不足,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