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誠〈孟子〉學習筆記147,5-3-3,滕文公章句3-3》

《金文誠〈孟子〉學習筆記147,5-3-3,滕文公章句3-3》

今天是丙申年庚子月甲子日,冬月初十,2016年12月8日星期四。

【"是故賢君必恭儉禮下,取于民有制。陽虎曰:‘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

一.恭、儉與民生政治的關系。

1,孟子接著上文說道,人民大眾、百姓人家,有恒產或沒有恒產,關系到社會安定,國家安危,民心向背,此事不可謂不重。下一步自然浮現出來,那就是,要想改變成為這樣的國家社會,改革的痛點在哪兒呢?他提出,當務之急的舉措就是"取于民有制",即,向民眾收稅有規章。

2,這一章此后,可以說是孟子的專論,過去沒人這樣系統闡述過,就是后來推尊孟子的歷代賢人,也只能依據此章所論加以討論而已。

3,就算當今時代,民主觀念相當普及的時代,孟子的民生主張都是"激烈"的,而在2500年前戰國時代,面對著梁惠王、齊宣王、滕文公這些國家的統治者,提出來約束他的權力,還利于民,孟子也是天下第一人。這樣的政策建議,有可能讓腦袋搬家。如果沒有養成的浩然正氣,想到了也是不提。不敢提,不會提。敢提是大勇,勇氣,是孟子的不動心說的核心品質;提出來,是浩然正氣,就是孟子所說的配義與道。

4,所以,學《孟子》不能照字面上翻譯,再把二手翻譯再翻譯,這么學《孟子》,則成了師父所謂的"酸秀才"。

怎么學呢?還原時代語境,即以同情的理解解讀文本,以同理心,站在孟子的情境中體會它們。比如說,孟子提出民生政治主張,放在當今的社會語境中很平常,但是,放在戰國時代的語境中就是開天辟地的主張。如果今天的你,處于這樣激烈的情境中,你會選擇當一個"懂事的人"呢?還是選擇做孟子呢?好,選擇做孟子。做得成孟子嗎?孟子為什么做成了,腦袋還在脖子上?做成是不動心功夫,腦袋還在脖子上是浩然之氣的功夫。不動心和浩然之氣不分2500年前還是2500年后,這個,你要不要學習呢?

二.繼續恭與儉和民生政治的關系。

孟子說,古代的賢君具有兩個品德修養,一個是恭,一個是儉。

恭,是持己謙恭,不敢以貴而驕。想想現代人"我爸是李剛"的驕橫無知,即知不修身則必自辱;

儉,是自奉節儉,不敢以富而侈。看看周圍,曬富和攀比之風盛行,即知不修德則必自陷。

謙恭不是對著鏡子里的自己謙恭。謙恭表現在對待地位低于自己的人的態度。

魯定公問孔子:"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這問話中彌漫著優越感,孔子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意思是說,你別管你的大臣們忠不忠心的事,你只問自己待你的臣子們有沒有盡禮?當然,后半句也是讓做部下的人反求諸己,不要問你老板是不是以禮待你,你只問自己有沒有盡心盡力地做好本職工作!人與人之間必然有長幼之序,尊卑高下,但是,中間加上一個禮,全然不同了。這是中國文化的核心機樞。

節儉,不是一個人自己儉樸就完事大吉。作為領導人負有管束家屬、親族、部下的責任。南北朝時期梁武帝自己吃齋四十年,卻疏于管理國家事務,導致整個官僚體系貪腐無度。所以,節儉直接指向"取于民有制",規定不能征收規章以外的賦稅,不能在具體的工作時間安排免費勞役,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有效地控制住傷害民生的現象出現。

不恭不儉會有什么后果呢?如果不恭,就會侮人;如果不儉,就會奪人。如此一來,則將陷入魔鬼循環。

三.大壞蛋陽虎和孟子。

陽虎,又叫陽貨,與孔子同時代人,他是魯國季孫氏的家宰,獨攬大權,又是一個以權干政,以下犯上,謀反作惡的人。

孟子引用陽虎說過的話,"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什么意思呢?

陽虎的意思是說,要想富,就不能有好心腸;如果做好人,就發不了財。可以想像到一個惡人說出惡狠狠的狠話的樣子。他的重心落在一個富字上。

同一句話,從孟子口中說出來則又完全不同了。孟子的意思是說,如果一味追求財富,就會傷害到仁;為仁就不應該以富有為終極目標。孟子的重心落在一個仁字上。

惡人圣人,小人君子,啥區別呢?立心不同。

起心動念,是修身極微極精的關鍵點,要在這些念頭、動機、目的上下足克己功夫,才能有望上達。

言語就是心靈,別以為話語只是話語,你說出什么話就在引導你做什么事,話語就是行為力。年輕人常說:"我就是隨便說說。"智者卻常告誡:"話不要亂說。"因為一個人說的話,就是他行為的大功率馬達。

張居正先生講解說,以富有為目的,固然甘于不仁,然而財聚則人必散,也是富不起來的,富了也是空勞把捉一場。以仁為目的,固然不是追求財富,然而,有沒有國民都很富有,只有君主一個人窮的道理呢?

不以利為利,這是大仁;

以仁為利,這是大利。

【學習參考書目】

《四書章句集注》朱熹著

《張居正講解<孟子>》張居正著

《讀四書大全說》王夫之著

《孟子正義》焦循著

《孟子譯注》楊伯峻著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