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合谷:對感染性炎癥人,具有較高的防治效果,增強機體的防御能,對甲狀腺機能具有調整作用,對血液循環功能有調整作用,輕手法引起血管收縮,重手法引起血管擴張,能降低高血壓病人血中膽固朜的含量。
圖片發自簡書App
2. 手三里:針刺對胃的蠕動,張力,排空及小腸的運動機能,具有明顯增強作用。
3. 曲池:治皮膚的要穴,艾灸該穴可使血糖上升,能使血小板顯著增加,具有增強白細胞的吞噬功能,對于感染炎癥的病人,具有較高的防治效率。
圖片發自簡書App
4. 迎香: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有效率達70~90%。
圖片發自簡書App
5. 頰車:對甲亢病人有治療效應。
圖片發自簡書App
6. 人迎:有顯著的降壓效果,尤其對收縮壓最顯著。
圖片發自簡書App
7. 足三里:①對胃的蠕動,張力,排空,大小腸以闌尾的運動機能均有明顯作用,對胃酸和胃蛋白有雙向調整作用,②增強膽囊運動和排空能力,使膽汁流量增多增快,③具有調整血壓作用,④對病人血糖有影響,⑤能使血液中細胞總數增加,艾灸足三里,大椎,脾俞可使白細胞迅速上升,針刺能使痛閾明顯升高,能促進神經再生,促進損傷神經的恢復。
圖片發自簡書App
8. 豐隆:針刺豐隆穴可引起血管收縮反應,配曲池對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有顯效,并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圖片發自簡書App
9. 解溪:能促進神經再生,促進受損傷神經功能的恢復。
圖片發自簡書App
10. 公孫:針刺不公孫穴對胃的里蠕動,張力,排空,大小腸以及闌尾的運動機能,均有明顯的增強作用,對胃酸的分泌有抑制作用,消化道潰瘍,幽門痙攣,胃內容物滯留有良好作用。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