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腰背 承山 求,2 、肚腹 公孫 留,3 、頭頂尋 風池 ,4 、面口 地倉 收,5 、咳喘取 二定 , 6 、夜啼 二柱 謀,7 、小腹 三陰 交 ,8 、轉胎 至陰 灸,9 、 二溝 通便秘,10 、 隱白 停崩漏, 11 、鼻衄 當泉 止,12 、心胃 內關 疏,13 、腿痛刺 重海 ,14 、目疾透 攢竹 ,15 、 大椎 解癇熱, 16 、 少商 利咽喉,17 、 阿是 蠲酸痛,18 、 人中 善急救,19 、眩暈 絕骨 覓,20 、失眠 安神 搜, 21 、疳積 四縫 妙,22 、補虛 關元 優,23 、心疾針 通里 ,24 、肝腎調 蠡溝 ,25 、遺尿 縮泉 求, 26 、胃痛 二脘 留,27 、腸癰尋 闌尾 ,2 8 、尿頻 二溪 收。
? ? ? ? ? ? ? ? ? 1 、腰背 承山 求
? ? ? ? ? ? ? ? ? 承山主治腰背疼痛,腿痛轉筋及便秘,痔瘡脫肛諸癥。筆者認為腰背疼痛是足太陽膀胱經的主要經脈病,腎與膀胱相表里,腰為腎之腑,腰痛為腎病之外候,實證腰痛宜配腰部阿是、
? ? ? ? ? ? ? ? ? 昆侖
? ? ? ? ? ? ? ? ? 、志室諸穴,針刺為主,或取三棱針點刺出血。虛證腰痛則宜配腎俞、命門、關元宜艾灸為主。《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載承山:“……善治腰疼痛,痔疼大便難……”。
? ? ? ? ? ? ? ? ? 針灸方:( 1 )急性腰部肌肉扭傷:承山,外關加耳針:腰椎、神門。( 2 )肩背酸痛:承山、天宗、或針或灸,其效俱佳。
? ? ? ? ? ? ? ? ? 2 、肚腹 公孫 留
? ? ? ? ? ? ? ? ? 公孫歸屬足太陰脾經,為其絡穴,能聯絡脾胃二經,是八脈交會穴之一,具有健脾和胃;通調腸腑,消食化滯,清熱利濕,主治胃痛,嘔吐,呃逆,消化不良,腹痛、腹脹、急慢性腸炎、痢疾,婦科疾病及頭痛諸疾。
? ? ? ? ? ? ? ? ? 有資料載:“針刺正常人的公孫穴,可以使腹部的耐痛閾顯著提高。”
? ? ? ? ? ? ? ? ? 針灸方:腹痛胃脹取穴:公孫,內關,足三里,配合中藥內服療效更佳。《席弘賦》“肚疼須是公孫妙、內關相應必然瘳”,《攔江賦》載:“胸中之病內關擔,臍下公孫用法攔。”
? ? ? ? ? ? ? ? ? 3 、頭項尋 風池
? ? ? ? ? ? ? ? ? 風池屬足少陽膽經,具有清頭明目,疏風解熱、通利官竅等功能。肝膽相表里,肝為風水之臟。易化火生風,上擾清竅,膽附于肝,肝膽之火易循經上擾,古有“諸風掉眩,皆屬于肝”,凡眩暈中風及外感風邪皆可用之。足少陽與陽維脈交會風池,陽維脈又通督脈,督脈入絡于腦,“腦為元神之府”,又按循行可治療頸項、耳、目、側頭部及腦部諸種疾病。
? ? ? ? ? ? ? ? ? 針灸方:( 1 )偏頭痛:風池、內關、豐隆、百會。( 2 )頸項強痛:風池、天柱、陽陵泉、懸鐘。
? ? ? ? ? ? ? ? ? 4 、面口 地倉 收
? ? ? ? ? ? ? ? ? 地倉屬足陽明胃經,乃手、足陽明經與陽蹺脈之會,穴有疏風通絡,調和氣血的功效。面口部位的病癥,均能治之。
? ? ? ? ? ? ? ? ? 針灸方:顏面神經麻痹取地倉、頰車、合谷、豐隆、風池。
? ? ? ? ? ? ? ? ? 《百癥賦》:“頰車地倉,正口 口 咼 于片時”。
? ? ? ? ? ? ? ? ? 針灸方:小兒流涎:地倉、合谷,承漿,足三里。《龍光賦》:“地倉能止兩流涎”。
? ? ? ? ? ? ? ? ? 此外:地倉對三叉神經痛及顏面神經麻痹,有一定療效,針灸美容時亦常用,乃治療口紋之要穴。
? ? ? ? ? ? ? ? ? 5 、咳喘取 二定
? ? ? ? ? ? ? ? ? “二定”即定喘與定咳之縮稱,定喘為經外奇穴位于頸后部。
? ? ? ? ? ? ? ? ? 主治:哮喘,咳嗽,背痛及頸椎病。
? ? ? ? ? ? ? ? ? 定咳為筆者經驗用穴、穴位于厥陰俞旁開 1 寸,即第 4 胸椎棘突下旁開 2.5 寸。
? ? ? ? ? ? ? ? ? 主治咳嗽,多痰,哮喘,胸滿煩悶及背部脹痛等癥。
? ? ? ? ? ? ? ? ? 針灸方:二定穴配大椎(灸)、足三里(灸)可防治小兒感冒。
? ? ? ? ? ? ? ? ? 6 、夜啼 二柱 謀:
? ? ? ? ? ? ? ? ? 身柱與天柱合稱“二柱”。
? ? ? ? ? ? ? ? ? 身柱:為督脈之要穴,有止咳平喘,強身益智,寧心鎮痛等功效。日本著名針灸醫家代田文 誌
? ? ? ? ? ? ? ? ? 指出小兒常灸身柱穴能宣通肺氣,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能通治小兒的多種疾病。
? ? ? ? ? ? ? ? ? 天柱屬足太陽膀胱經,余多年的經驗證實:其穴在頭項又循經于頭,對失眠、夜啼、神經衰弱、感冒、頸椎病療效較好,亦可治療癲狂癇諸癥。
? ? ? ? ? ? ? ? ? 吾恩師兒科專家彭子玉老先生善用“二柱”治療兒科疾患,多用于夜寐,小兒體虛易于外感,咳喘諸癥配合服用中藥者,其效更佳。
? ? ? ? ? ? ? ? ? 7 、小腹 三陰 交
? ? ? ? ? ? ? ? ? 三陰交穴乃足太陰、厥陰、少陰三陰經在此交會,故名。
? ? ? ? ? ? ? ? ? 本穴治療范圍較廣泛,有本經所過的肢體病癥,如中風半身不遂,小兒麻痹后遺癥等,有消化系統病癥如腹脹、腹痛、痢疾,消化不良腹瀉等,有泌尿生殖系病癥如五淋、遺尿遺精、陽痿。女子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崩漏、不孕及產后尿潴留等。
? ? ? ? ? ? ? ? ? 針灸方:( 1 )女子崩漏:三陰交、中極。《針灸大成》載:“中極治血崩漏下”。( 2
? ? ? ? ? ? ? ? ? )月經不調:三陰交、地機、血海。《百癥賦》云:“婦人經事改常,自有地機,血海。”
? ? ? ? ? ? ? ? ? 8 、轉胎 至陰 灸
? ? ? ? ? ? ? ? ? 至陰為足太陽膀胱經之要穴,五輸穴之一,本經井穴,至陰上治頭痛,下調胎產。
? ? ? ? ? ? ? ? ? 針灸方:胎位不正兼體虛者艾灸至陰穴同時選配三陰交或足三里穴。
? ? ? ? ? ? ? ? ? 9 、 二溝 通便秘
? ? ? ? ? ? ? ? ? 二溝即支溝及經驗用穴橫溝,支溝為手少陽三焦經火穴,有利三焦,調氣機,理胸脅,健脾和胃,降逆止嘔,瀉熱通腑之功效,主治,脅肋痛、嘔吐、便秘等癥。
? ? ? ? ? ? ? ? ? “橫溝”在大橫穴外一寸再下五分處左右計兩穴為祖輩治便秘的經驗用穴之一。
? ? ? ? ? ? ? ? ? 針灸方:( 1 )便秘兼嘔吐者:二溝配內關。( 2 )長期便秘且腹痛者:二溝配長谷穴。
? ? ? ? ? ? ? ? ? 10 、 隱白 停崩漏
? ? ? ? ? ? ? ? ? 隱白屬足太陰脾經井穴,長于健脾益氣攝血。為出血性疾病常用要穴,大凡崩漏之疾,采用艾灸療法,多能獲效。有人用艾炷灸擇時節施術療效非常。余四十年來,常取艾灸法為主治療女子崩漏,月經過多其療效可靠,加用中藥內服者十有九驗。11 、鼻衄 當孔 止
? ? ? ? ? ? ? ? ? 當孔實為當泉及孔最二穴的簡稱。
? ? ? ? ? ? ? ? ? “當泉”穴為日本針灸醫師齊藤安世用治鼻衄的經驗用穴,孔最穴為手太陰肺經之郄穴,多用于咳嗽氣喘,咯血,胸痛、咽痛聲嘶諸癥,穴有調理肺氣、清熱止血之功,余臨床四十多年來針刺本穴有明顯止衄作用。近年來配合指壓當泉穴則可提高治療效果。若只施以指壓法亦可獲效。
? ? ? ? ? ? ? ? ? 針灸方:鼻衄兼頭昏頭痛者:當泉、孔最、配印堂、風池。
? ? ? ? ? ? ? ? ? 12 、心胃 內關 疏
? ? ? ? ? ? ? ? ? 內關為手厥陰心包經絡穴,八脈交會穴,通陰維、有寧心安神、和胃降逆,寬胸理氣,鎮靜止痛等功效。
? ? ? ? ? ? ? ? ? 應強調說明的是,內關通于陰維,而陰維脈與足三陰經并會于任脈,還與足陽明胃經相合,這些經脈均循行于胸脘脅腹,故“陰維為病苦心痛”,此處之心痛實指心、胸、胃、脅肋、腹部的內臟疾患。總而言之,內關治療心、胸、胃、脅肋、腹部諸病癥療效確切。十余年前,余曾上北京中國中醫研究院針研所進修,有幸得到
? ? ? ? ? ? ? ? ? 程莘農老
? ? ? ? ? ? ? ? ? 教授的親自指點,他認為內關是治療胃部疾患,及心神疾患的重要穴道,大凡胃痛腹脹、程老常取內關、足三里、中脘、公孫諸穴其效頗佳。
? ? ? ? ? ? ? ? ? 針灸方:( 1 )胃痛胸悶:取內關、建里、上脘。( 2 )心悸失眠:內關、神門、膻中。《攔江賦》:“胸中之痛內關擔”。
? ? ? ? ? ? ? ? ? 13 、腿痛刺 重海
? ? ? ? ? ? ? ? ? 重海穴在環跳上兩寸向后橫開一寸之處。
? ? ? ? ? ? ? ? ? 吾診余喜歡畫畫寫寫,對畫竹情有獨鐘,這方面我有幸拜識了大畫 家王文農 先生,他老人家三過 虁
? ? ? ? ? ? ? ? ? 門(白帝城),曾向我推介過關公竹(即竹畫藏詩圖),不久吾上白帝城學習臨摹石碑上的關公竹后去重慶,又有幸向 萬云程老
? ? ? ? ? ? ? ? ? 先生(群眾尊稱為“萬神針”)學習了解治療下肢癱瘓、風濕腿痛的奇穴——重海,吾開業二十余載,大凡下肢疾患常用此穴,治療腰腿疼痛嚴重者,多取腎俞,重海、懸鐘三穴再選配風市、殷門、承山諸穴體會到自從加用重海穴后其療效則增強。
? ? ? ? ? ? ? ? ? 針灸方:腰酸腿痛,取重海配腎俞、足三里,或針或灸。
? ? ? ? ? ? ? ? ? 14 、目疾透 拈竹
? ? ? ? ? ? ? ? ? 拈竹乃是太陽膀胱經要穴,善治目疾。
? ? ? ? ? ? ? ? ? 針灸方:( 1 )頭目疼痛:取拈竹,合谷,風池針之。
? ? ? ? ? ? ? ? ? ( 2 )雙目紅腫:拈竹,太陽(三棱針點刺出血),合谷,耳尖(三棱針點刺出血)。
? ? ? ? ? ? ? ? ? 《百癥賦》云“目中漠漠,急尋攢竹三間”。
? ? ? ? ? ? ? ? ? 15 、 大椎 解癇熱
? ? ? ? ? ? ? ? ? 大椎穴位于第七頸椎棘突之下凹陷中,先平肩取之,再令患者緩緩搖頭,第七頸椎可隨之而動(再下一椎體即第一胸椎則不會隨之轉動),此法定取大椎較為便捷,大椎穴為手足太陽經及督脈交會穴、為諸陽交會之所、統領周身之陽氣,本穴是瀉陽邪、調陽氣的要穴,有疏風清熱、寧心止癇的良好功能。
? ? ? ? ? ? ? ? ? “督脈為病,脊強反折”,大凡腦病、癲癇所致抽搐為首選穴之一。
? ? ? ? ? ? ? ? ? 針灸方:( 1 )感冒發熱:大椎、合谷、內關、曲池。
? ? ? ? ? ? ? ? ? ( 2 )癲 癇 :大椎、身柱、豐隆、合谷、太沖。
? ? ? ? ? ? ? ? ? 16 、 少商 利咽喉
? ? ? ? ? ? ? ? ? 少商屬手太陰肺經,主要功效有清熱解表,通利咽喉。本穴內可清泄肺熱,外可宣散風熱為治療咽喉腫痛之要穴,對感冒、咳喘、鼻衄、腮腺炎、聲音嘶啞均有一定療效。
? ? ? ? ? ? ? ? ? 少商為肺經井穴,又有開竅醒神,舒筋活絡,清熱止疼之功,如《時后歌》曰:“……熱血流入心肺腑,須要金針刺少商”。
? ? ? ? ? ? ? ? ? 吾父親治急性咽喉腫痛常以三棱針點刺少商,出血少許,第一天效果不顯者則次日加針合谷,效果良好。
? ? ? ? ? ? ? ? ? 針灸方:( 1 )急性喉炎取少商(點刺出血)合谷,照海。( 2 )慢性咽炎:取少商(點刺出血)、天突、太溪皆有效。
? ? ? ? ? ? ? ? ? 17 、 阿是 蠲酸痛
? ? ? ? ? ? ? ? ? 阿是穴——亦名天應穴。機體有病變,即會在人體某處按壓疼痛加劇,或脹或麻明顯,某一點即為阿是穴,故又稱不定穴。
? ? ? ? ? ? ? ? ? 阿是穴亦痛亦脹之處,亦是經絡不通之處,通過按壓探尋方有“快然”之所,即通過阿是穴的治療,調節機體,疏通經絡從而達到止痛治病的目的。《玉龍歌》云“渾身疼痛疾非常,不定穴中細審詳”。
? ? ? ? ? ? ? ? ? 針灸方:( 1 )頭痛:阿是、風池、百會、合谷、外關、太陽。( 2 )坐骨 N 痛:阿是、環跳、承扶、陰陵泉、承山。
? ? ? ? ? ? ? ? ? 18 、 人中 善急救
? ? ? ? ? ? ? ? ? 人中全身之要穴也,督脈,手足陽明之會。擅長醫治精神、神志方面病癥,如:昏迷,癲狂,癇癥,小兒急慢驚風,中暑,癔病,三叉神經痛,其他如挫閃腰痛,暈車暈船等亦有效。
? ? ? ? ? ? ? ? ? 針灸方:( 1 )昏迷:人中加針十宣(點刺放血)
? ? ? ? ? ? ? ? ? ( 2 )小兒急驚風:人中加針印堂,內關,足三里。
? ? ? ? ? ? ? ? ? ( 3 )癔病:人中加針合谷,內關,豐隆。
? ? ? ? ? ? ? ? ? 據報道,針刺本穴對呼吸功能的調整有相對特異性,其針灸效應與呼吸中樞功能狀態密切相關,尤在對呼吸中樞衰竭時療效更顯。對實驗性休克動物具有明顯的抗休克作用,當血壓降到(
? ? ? ? ? ? ? ? ? 10~40 毫米汞柱)、呼吸暫停時,針刺“人中”,絕大多數可以恢復。
? ? ? ? ? ? ? ? ? 19 、眩暈 絕骨 覓
? ? ? ? ? ? ? ? ? 懸鐘屬膽經,膽為木之性,主疏泄條達,肝腎同源,肝膽又為表里,可見膽與腎有關,腎主藏精,精又生水,《內經》有“諸風掉眩,皆屬于肝”的論述,張景岳曾提出:“無虛不作眩”,《直指方》亦云:“瘀滯不行皆可眩暈”針懸鐘可舒肝理氣,益髓生血,補腎健腦,舒筋活絡故能改善高血壓眩暈等有關病癥。
? ? ? ? ? ? ? ? ? 針灸本穴可充養髓海,治療頭暈目眩耳鳴,血虛失眠,記憶力減退,諸癥均有良好效果。
? ? ? ? ? ? ? ? ? 研究表明:本穴對高血壓有降壓作用,尤其是 III 期高血壓效果較好。
? ? ? ? ? ? ? ? ? 針灸方:高血壓、頭暈目眩:絕骨、風池、三陰交、豐隆、合谷、太沖。
? ? ? ? ? ? ? ? ? 20 、失眠 安神 搜
? ? ? ? ? ? ? ? ? 安神穴為余常用之經驗穴
? ? ? ? ? ? ? ? ? 針灸方:( 1 )頑固失眠:安神、三陰膠、足三里。《甲乙經》載:“驚不得眠,三陰交主之”。( 2
? ? ? ? ? ? ? ? ? )失眠日久,脾虛食滯者:安神、公孫、內關諸穴有效,加中藥更妙。21 、疳積 四縫 妙
? ? ? ? ? ? ? ? ? 四縫為經外奇穴,始載于《奇效良方》一書。在掌面示、中、環、小四指第 1 、 2 指關節橫紋縫中。
? ? ? ? ? ? ? ? ? 針灸方:( 1 )嘔吐明顯者加針內關,承滿。
? ? ? ? ? ? ? ? ? ( 2 )腹瀉明顯者加針長谷、中脘。
? ? ? ? ? ? ? ? ? ( 3 )便秘明顯者加針支溝、橫溝。
? ? ? ? ? ? ? ? ? ( 4 )贏瘦虛弱者加針足三里、大椎。
? ? ? ? ? ? ? ? ? 四縫穴健脾和胃,止瀉止咳,除擅治疳積厭食外,醫治百日咳其效亦佳。
? ? ? ? ? ? ? ? ? 22 、補虛 關元 優
? ? ? ? ? ? ? ? ? 關元亦大中極,丹田,與足三里,氣海并稱,為人體三大強壯穴(又云是關元,足三里,大椎三穴者),稱大椎有補養腎氣,培元固本,強身健體的補益要穴。
? ? ? ? ? ? ? ? ? 針灸方:不孕癥:關元透中極、子宮、太溪、太沖、三陰交。
? ? ? ? ? ? ? ? ? 在男科的應用也廣泛,對陽痿、早泄、男子不育及前列腺炎癥均可有效。亦可用于遺尿癥,慢性腸炎等疾患。
? ? ? ? ? ? ? ? ? 針灸方:陽萎:關元透、中極、內關、足三里、太溪、志室,此乃吾父親常用之針灸方。
? ? ? ? ? ? ? ? ? 23 、心疾針 通里
? ? ? ? ? ? ? ? ? 通里擅治心悸,同時對精神情志病常作為主穴,臨床證實,大凡心律失常,神經衰弱,癔病、憂郁癥、失眠,均有尚佳療效。
? ? ? ? ? ? ? ? ?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中便有“三里內庭穴,曲池合谷接……環跳與陽陵,通里并列缺……”。可見針灸家對其重視之程度。
? ? ? ? ? ? ? ? ? 針灸方:心律失常:通里、神門、內關、膻中、三陰交、足三里。
? ? ? ? ? ? ? ? ? 24 、肝腎調 蠡溝
? ? ? ? ? ? ? ? ? 蠡溝者,足厥陰肝經絡穴,有聯絡肝膽兩經、調節兩經氣的作用,從臨床上看,對肝、腎、脾均有調治作用,即側重調肝、次之調腎,再次之為調脾。
? ? ? ? ? ? ? ? ? 實踐得知:痛經者在蠡溝穴有明顯壓痛。
? ? ? ? ? ? ? ? ? 針灸方:( 1 )痛經:蠡溝、三陰交、太溪、歸來。
? ? ? ? ? ? ? ? ? ( 2 )陰癢:蠡溝、關元、血海、三陰交。
? ? ? ? ? ? ? ? ? ( 3 )慢性前列腺炎:蠡溝、關元透中極、太溪、會陰。
? ? ? ? ? ? ? ? ? 25 、遺尿 縮泉 求
? ? ? ? ? ? ? ? ? “ 遺尿縮泉求”一句中的縮泉穴即縮泉四穴的簡稱,縮泉四穴系先父之好友武漢杏林老前輩 鄧直哉
? ? ? ? ? ? ? ? ? 先生親授,為鄧老經驗用穴亦奇穴也,鄧老與先父高少臣共事于漢口康爾眾國藥號中醫門診部,鄧老善用奇穴,學醫之初,先父令吾虛心求教,后知鄧老治遺尿或單針灸縮泉四穴,癥狀嚴重者再加十七椎、氣中、氣門三奇穴。鄧老稱此法治遺尿效如桴鼓,吾
? ? ? ? ? ? ? ? ? 30 余年曾有鄧老的這組奇穴加外敷家傳靈仙保元膏治療遺尿癥其效確鑿,此法患兒樂于接受,深受家長們贊許。
? ? ? ? ? ? ? ? ? 針灸方:小兒遺尿多年不愈:縮泉四穴,關元透中極,三陰交,針灸并施,效亦佳。
? ? ? ? ? ? ? ? ? 26 、胃痛 二脘 留
? ? ? ? ? ? ? ? ? 上脘、中脘均在人體之胃脘部,治療胃痛、胃脹及肝炎諸癥,先父 高少臣 先生常用之,合稱之“二脘”。
? ? ? ? ? ? ? ? ? “二脘”并用具有和胃健脾,清熱化痰、養心安神、清熱除煩、定驚醒神之功能
? ? ? ? ? ? ? ? ? 《玉龍賦》云“上脘、中脘治九種之心痛”。《玉龍歌》亦云“九種心痛及脾疼,上脘穴內用神針,若還脾敗中脘補,兩針神效免災侵”。針灸方:(
? ? ? ? ? ? ? ? ? 1 )胃動力障礙,厭食癥:二脘,足三里。( 2 )癌癥化療中胃腸反應:取二脘、下食關、大椎、足三里、內關酌情針灸之。
? ? ? ? ? ? ? ? ? 27 、腸癰尋 闌尾
? ? ? ? ? ? ? ? ? 闌尾穴屬奇穴,當在足三里再下兩寸許,因是此穴是足三里下兩寸再上下尋探按壓一明顯的壓痛點,此點才可定為準確的闌尾穴,針此穴(左右計兩穴)時宜配合上巨虛、長谷(針灸宜刺向麥氏點)公孫及曲池諸穴。
? ? ? ? ? ? ? ? ? 針灸方:闌尾包塊(阿是穴)二脘、上巨虛、下巨虛。
? ? ? ? ? ? ? ? ? 28 、尿頻 二溪 收
? ? ? ? ? ? ? ? ? 本穴為足少陰腎經輸穴,陰經無原,以輸代之,故又為腎經原穴,亦為回陽九針穴之一,主治范疇為因腎虛所致的多種病癥。臨床上多用于遺精、陽痿、腎虛腰痛、小便頻數,月經不調、帶下、不孕、咳喘、咯血諸疾。
研究證實:針刺太溪、列缺等穴可使腎泌尿功能增強,酚紅排出量也較針前增高,尿蛋白減少,高血壓也下降……浮腫也減輕,對腎炎病人有一定治療效果。
后溪:本穴為手太陽小腸經五輸穴之輸穴,臨床多循經選穴,多用于治療后頭、項部、肩背部、疼痛脹麻手指攣急等病癥,雖然小腸經不行腰部,但本穴為八脈交會穴之一,能通督脈,醫治腰脊酸痛,尿頻諸癥,小便赤澀效尚稱滿意,余臨癥體會“二溪”合用,其補腎壯腰、通督活絡之功尤著,治療尿頻及急性腰痛,屢試屢驗。
針灸方:( 1 )腎虛尿頻、腰痛乏力:“二溪”配腎俞,志室,足三里,十七椎。
( 2 )急性前列腺炎:中極透曲骨、二溪、陰陵泉加針耳穴:腎、神門、尿道三點。
人體穴道:-
(一)身部-
身體穴道說明-
B1 打隔、咳嗽、喉嚨痛? -
B2 酸痛疲勞 -
B3 消化不良、減輕壓力、頭痛 -
B4 暈船、增進食欲 -
B5 舒緩焦慮 -
B6 失眠 -
B7 舒緩手腕酸痛 -
B8 膝蓋酸痛、風濕痛 -
B9 胃不舒服 -
B10 舒緩膝蓋問題、水腫 -
B11 眼睛疲勞、宿醉? -
(二)臉部-
臉部穴道說明 -
F1 舒緩頭痛、使眼睛明亮 -
F2 解決青春痘、粉刺問題 -
F3 減輕鼻塞、眼睛容易流淚癥狀 -
F4 舒緩抽筋、暈眩 -
(三)手部 -
手部穴道說明 -
D1 鼻竇 D6 腰部 -
D2 耳朵 D7 直腸 -
D3 肩膀 D8 眼瞼 -
D4 肝臟 D9 胃 -
D5 膽 D10 脖子 -
〈包括手的背部〉 -
足底對應穴位及病癥 -
? ? 涌泉穴取穴法: -
? ? 取穴時,可采用正坐或仰臥,蹺足的姿勢,人體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詳見此足底穴-位圖解相關圖示) -
? ? 主治疾病: -
? ?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神經衰弱、精力減退、倦怠感、婦女病、失眠、多眠-癥、高血壓、暈眩、焦躁、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怕冷癥、腎臟-病等。? -
? ? 大敦穴取穴法: -
取穴時,可采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大敦穴位于人體的足部,大拇趾(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約二毫米處。(詳見此腳底穴位圖相關圖示) -
主治疾病: -
此的主治疾病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癥。除此之外,自古以來亦-被視為鎮靜及恢復神智的要穴。此穴位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
? ? 太沖穴取穴法: -
取穴時,可采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太沖穴位于足背側,第一、二趾跖骨-連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即-是此穴。(詳見此腳底穴位圖相關圖示) -
主治疾病: -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肝臟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生殖系統疾病。此穴位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
? ? 太白穴取穴法: -
取定穴位時,可采用仰臥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勢,太白穴位于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小頭后下方凹陷處。(詳見此足底穴位圖相關圖示) -
主治疾病: -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胃痛、腹脹、吐瀉、痢疾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
? ? 太溪穴取穴法: -
取穴時,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臥的姿勢,太溪穴位于足內側,內踝-后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詳見此足部穴位圖解中相關圖示) -
主治疾病: -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腎臟病、牙痛、喉嚨腫痛、氣喘、支氣管炎、手腳冰-涼、女性生理不順、關節炎、精力不濟、手腳無力、風濕痛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少陰腎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
? ? 申脈穴取穴法: -
取定穴位時,可采用仰臥或正坐的姿勢,申脈穴位于人體的足外側部位,-腳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處。(詳見此足部穴位圖中的相關圖示) -
主治疾病: -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增進耐性、怕冷癥(怯寒癥)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
? ? 丘墟穴取穴法: -
取穴時,可采用仰臥的姿勢,丘墟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詳見此足部穴位圖中相關圖示) -
主治癥狀: -
此穴為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主要穴位,主治癥狀為:可以使頭腦清晰、能-使自己情緒穩定,能承受不幸等心理壓力等。 -
? ? 昆侖穴取穴法: -
昆侖穴位于人體的腳踝外側,在外踝頂點與腳跟相連線的中央點。(或足-外踝后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詳見此腳部穴位圖相關圖示) -
主治疾病: -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頭痛、腰痛、高血壓、眼疾、怕冷癥、腹氣上逆、腸-
結石、下痢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
? ? 足臨泣取穴法: -
取穴時,可采用仰臥的姿勢,足臨泣穴位于足背外側,第四趾、小趾跖骨夾縫中。(詳見此腳部穴位圖相關圖示) -
主治癥狀: -
此穴的主治癥狀為:膽經頭痛、腰痛、肌肉痙攣、眼疾、膽囊炎、中風、-神經官能癥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
? ? 行間穴取穴法: -
取穴時,可采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行間穴位于人體的足背側,大拇趾、-二趾合縫后方赤白肉分界處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邊緣。(詳見此腳上穴位圖-相關圖示) -
? ? 主治疾病: -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宿醉不適、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癥、肝臟疾病、-腹氣上逆、肋間神經痛、月經過多、粘膜炎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
? ? 里內庭取穴法: -
取穴時,可采用正坐或仰臥,蹺足的姿勢,此穴位于腳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腳趾彎曲時趾尖碰到處。約第二趾趾根下約三厘米處。 -
主治疾病: -
此穴的主治癥狀為:食物中毒、蕁麻疹等。 -
? ? 下痢穴取穴法: -
取定穴位時,可采用正坐或仰臥,蹺足的姿勢,此穴位于足背部位,腳拇-趾和第2趾中間向里2厘米處。(詳見此腳底穴位圖相關圖示) -
主治疾病: -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此穴,對于治療下痢非常有效。 -
? ? 高血壓點取穴法: -
此穴位于腳的大拇趾趾根上,有粗的橫紋。在其中央是稱為“高血壓點”-的穴位。(詳見此腳底按摩穴位圖相關圖示) -
主治疾病: -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此穴位,對于治療高血壓很有療效。? -
? ? 第二厲兌取穴法: -
取穴時,可采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第二厲兌位于人體的足部,第二趾甲-根、邊緣中央下方的二毫米處。(詳見此足底穴位圖相關圖示) -
? 主治疾病: -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呃逆、嘔吐、食欲不振等。 -
? ? 第三厲兌取穴方法: -
第三厲兌位于人體的足部,第三趾甲根邊緣下方約二毫米處,稍微靠第二-趾。(詳見此足底按摩穴位圖相關圖示) -
主治疾病: -
此的主治疾病為:指壓此穴位,對于治療燒心、噯氣很有效果。? 特效穴位:-
? ?
1.? 合谷:對感染性炎癥人,具有較高的防治效果,增強機體的防御能-,對于白細胞具有雙向調整作用,能使血液中血小板明顯增加,可使血清中的-球蛋白含量上升,對甲狀腺機能具有調整作用,對血液循環功能有調整作用,-輕手法引起血管收縮,重手法引起血管擴張,能降低高血壓病人血中膽固朜的-含量。 -
? ?
? 2.? 手三里:針刺對胃的蠕動,張力,排空及小腸的運動機能,具-有明顯增強作用。 -
? ?
? 3.? 曲池:治皮膚的要穴,艾灸該穴可使血糖上升,能使血小板顯-著增加,具有增強白細胞的吞噬功能,對于感染炎癥的病人,具有較高的防治-效率。 -
? ?
4.? 迎香: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有效率達70~90%。 -
? ?
5.? 頰車:對甲亢病人有治療效應。 -
? ?
6.? 人迎:有顯著的降壓效果,尤其對收縮壓最顯著。 -
? ? ? 7.? 足三里:①對胃的蠕動,張力,排空,大小腸以闌尾的運動機-能均有明顯作用,對胃酸和胃蛋白有雙向調整作用,②增強膽囊運動和排空能-力,使膽汁流量增多增快,③具有調整血壓作用,④對病人血糖有影響,⑤能-使血液中細胞總數增加,艾灸足三里,大椎,脾俞可使白細胞迅速上升,針刺-能使痛閾明顯升高,能促進神經再生,促進損傷神經的恢復。 -
? ?
8.? 豐隆:針刺豐隆穴可引起血管收縮反應,配曲池對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有顯效,并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
? ?
? 9.? 解溪:能促進神經再生,促進受損傷神經功能的恢復。 -
? ?
10.? 公孫:針刺公孫穴對胃的里蠕動,張力,排空,大小腸以及闌-尾的運動機能,均有明顯的增強作用,對胃酸的分泌有抑制作用,消化道潰瘍-,幽門痙攣,胃內容物滯留有良好作用。 -
? ?
11.? 三陰交:為消化,生殖,泌尿系統,婦科疾患之常用要穴,三-陰交配合谷,秩邊,針刺后立即加強子宮收縮,且持續時間延長,對婦科疾病-手術的鎮痛作用十分顯著,對于膀胱張力具有調節作用,治療陣發性房心動過-
速,心房顫動以及室性早博都有一定的療效。 -
? ? ?
12.? 陰陵泉:下痢里急后重,推之針之,桴鼓相應,所苦頓解。 -
? ? ?
13.? 少海:可緩解結腸痙攣,對痙攣性結腸炎的治療有良效。 -
? ? ?
14.? 神門:治心臟病,精神病之要穴,可使心率減慢,對神經垂體-高血壓的動物,刺后可使血壓降低。 -
? ?
15.? 少澤:電針少澤可使垂體后葉催產素的分泌增強。 -
? ?
16.? 后溪:配申脈治療癲癇白天發作者為佳。 -
? ?
17.? 天宗:對膽囊有收縮作用,針刺天宗,肩井,腎俞,對乳腺增-生有很好的療效,并提高免疫功能。 -
? ?
18.? 攢竹:針刺攢竹可使心率減慢。 -
? ?
19.? 天柱:可使頭痛清醒,記憶力增強,針刺天柱,能解除支氣管-痙攣。 -
? ? ?
20.? 大杼:針刺大杼,飛揚,足三里等留針7分鐘,可使血鈣增加-1mg%,留針15分鐘增加3 mg%,繼續留針,血鈣不再發生變化。 -
? ? ?
21.? 風門:常患感冒傷風之人,按之灸之,頗見功效。 -
? ? ?
22.? 肺俞:針刺肺俞,能解除支氣管痙攣,改善氣道阻力,治療支-氣管哮喘有良好的效果,可延緩動脈硬化。 -
? ? ?
23.? 心俞:可使心率減慢,治療心房顫動有良效。 -
? ? ?
24.? 肝俞:血小板增加,針刺肝俞可使膽道壓力降,解除括約肌痙-攣,對血糖有調作用,針刺后白膽固醇明顯下降。 -
? ? ?
25.? 脾俞:針刺全血血細胞減少病人的脾俞,能使血小板增加,艾-炙脾俞對放射治療后白細胞數過低的癌癥病人,可使的細胞迅速上升,針刺脾-俞可降低膽道壓力,解除括約肌的痙攣。 -
? ? ?
26.? 胃俞:對消化道潰瘍,胃幽門痙攣,胃內容物滯留等具有明顯-的治療作用,針刺可增強膽囊的收縮作用。 -
? ? ?
27.? 三焦俞:對腎與輸尿管結故事石用三焦俞,腎俞,京門,天樞-,氣海為主穴,治療后約半數患者能排出結石。 -
? ? ?
28.? 腎俞:針刺腎俞,能顯著抑制鈉潴留,故有利尿作用。 -
? ? ? ?
29.? 殷門:針刺殷門,肺俞可緩解支管哮喘證,一般在3~45min獲-得緩解。 -
? ?
30.? 秩邊:可使孕婦子宮收縮增強,即時效果顯著。 -
? ? ?
31.? 至陰:矯正胎位有顯著療效。 -
? ? ? 32.? 涌泉:對失血性休克動物的呼吸與循環機能有興奮作用,有很-好的降血壓作用。 -
? ? ?
33.? 照海:能促進腎臟泌尿功能,日排尿量顯著增多。 -
? ? ?
34.? 內關:配公孫調理三焦平衡,增強胃腸功能,雙向調節心率。 -
? ? ?
35.? 風池:治風之要穴,有雙向調整胃酸及胃蛋白酶。 -
? ? ?
36.? 環跳:針刺環跳,具有促進神經再生作用,可促進受損傷神經-功能的恢復,可使胃酸及胃蛋白酶雙向調節。 -
? ? ?
37.? 懸鐘:此穴與細胞生成有關,也是嗜酸性折細胞的敏感穴,對-嗜酸性白細胞有特異性。 -
? ? ?
38.? 章門:具有明顯的抗組織胺作用。 -
? ? ?
39.? 長強:補腎,健脾,通絡,固銳。 -
? ? ?
40.? 大椎:針刺大椎可使體溫下降,針刺大椎可使的細胞增加,并-明顯左移,艾灸或電針,能提高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針刺大椎可治心房-顫動。 -
? ? ?
41.? 中極:中極配關元,大赫有促進垂體──性腺功能的作用。 -中極配血海,大赫,三陰交,可興奮下丘腦──垂體系統,使黃體生成素增加-。 -
中極配頰車,對垂體,性腺功能有一定影響。 -
? ? ?
42.? 石門:針刺婦女的石門并配合谷,經4~6次可使子宮變更達到-避孕目的。 -
? ? ?
43.? 鳩尾:針刺鳩尾,對血壓有調節作用。 -
? ? ?
44.? 膻中:膻中配內關,足三里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有效率89.2%。
人體穴道:-
(一)身部-
身體穴道說明-
B1 打隔、咳嗽、喉嚨痛? -
B2 酸痛疲勞 -
B3 消化不良、減輕壓力、頭痛 -
B4 暈船、增進食欲 -
B5 舒緩焦慮 -
B6 失眠 -
B7 舒緩手腕酸痛 -
B8 膝蓋酸痛、風濕痛 -
B9 胃不舒服 -
B10 舒緩膝蓋問題、水腫 -
B11 眼睛疲勞、宿醉? -
(二)臉部-
臉部穴道說明 -
F1 舒緩頭痛、使眼睛明亮 -
F2 解決青春痘、粉刺問題 -
F3 減輕鼻塞、眼睛容易流淚癥狀 -
F4 舒緩抽筋、暈眩 -
(三)手部 -
手部穴道說明 -
D1 鼻竇 D6 腰部 -
D2 耳朵 D7 直腸 -
D3 肩膀 D8 眼瞼 -
D4 肝臟 D9 胃 -
D5 膽 D10 脖子 -
〈包括手的背部〉 -
足底對應穴位及病癥 -
? ? 涌泉穴取穴法: -
? ? 取穴時,可采用正坐或仰臥,蹺足的姿勢,人體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詳見此足底穴-位圖解相關圖示) -
? ? 主治疾病: -
? ?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神經衰弱、精力減退、倦怠感、婦女病、失眠、多眠-癥、高血壓、暈眩、焦躁、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怕冷癥、腎臟-病等。? -
? ? 大敦穴取穴法: -
取穴時,可采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大敦穴位于人體的足部,大拇趾(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約二毫米處。(詳見此腳底穴位圖相關圖示) -
主治疾病: -
此的主治疾病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癥。除此之外,自古以來亦-被視為鎮靜及恢復神智的要穴。此穴位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
? ? 太沖穴取穴法: -
取穴時,可采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太沖穴位于足背側,第一、二趾跖骨-連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即-是此穴。(詳見此腳底穴位圖相關圖示) -
主治疾病: -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肝臟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生殖系統疾病。此穴位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
? ? 太白穴取穴法: -
取定穴位時,可采用仰臥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勢,太白穴位于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小頭后下方凹陷處。(詳見此足底穴位圖相關圖示) -
主治疾病: -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胃痛、腹脹、吐瀉、痢疾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
? ? 太溪穴取穴法: -
取穴時,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臥的姿勢,太溪穴位于足內側,內踝-后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詳見此足部穴位圖解中相關圖示) -
主治疾病: -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腎臟病、牙痛、喉嚨腫痛、氣喘、支氣管炎、手腳冰-涼、女性生理不順、關節炎、精力不濟、手腳無力、風濕痛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少陰腎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
? ? 申脈穴取穴法: -
取定穴位時,可采用仰臥或正坐的姿勢,申脈穴位于人體的足外側部位,-腳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處。(詳見此足部穴位圖中的相關圖示) -
主治疾病: -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增進耐性、怕冷癥(怯寒癥)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
? ? 丘墟穴取穴法: -
取穴時,可采用仰臥的姿勢,丘墟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詳見此足部穴位圖中相關圖示) -
主治癥狀: -
此穴為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主要穴位,主治癥狀為:可以使頭腦清晰、能-使自己情緒穩定,能承受不幸等心理壓力等。 -
? ? 昆侖穴取穴法: -
昆侖穴位于人體的腳踝外側,在外踝頂點與腳跟相連線的中央點。(或足-外踝后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詳見此腳部穴位圖相關圖示) -
主治疾病: -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頭痛、腰痛、高血壓、眼疾、怕冷癥、腹氣上逆、腸-
結石、下痢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
? ? 足臨泣取穴法: -
取穴時,可采用仰臥的姿勢,足臨泣穴位于足背外側,第四趾、小趾跖骨夾縫中。(詳見此腳部穴位圖相關圖示) -
主治癥狀: -
此穴的主治癥狀為:膽經頭痛、腰痛、肌肉痙攣、眼疾、膽囊炎、中風、-神經官能癥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
? ? 行間穴取穴法: -
取穴時,可采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行間穴位于人體的足背側,大拇趾、-二趾合縫后方赤白肉分界處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邊緣。(詳見此腳上穴位圖-相關圖示) -
? ? 主治疾病: -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宿醉不適、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癥、肝臟疾病、-腹氣上逆、肋間神經痛、月經過多、粘膜炎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
? ? 里內庭取穴法: -
取穴時,可采用正坐或仰臥,蹺足的姿勢,此穴位于腳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腳趾彎曲時趾尖碰到處。約第二趾趾根下約三厘米處。 -
主治疾病: -
此穴的主治癥狀為:食物中毒、蕁麻疹等。 -
? ? 下痢穴取穴法: -
取定穴位時,可采用正坐或仰臥,蹺足的姿勢,此穴位于足背部位,腳拇-趾和第2趾中間向里2厘米處。(詳見此腳底穴位圖相關圖示) -
主治疾病: -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此穴,對于治療下痢非常有效。 -
? ? 高血壓點取穴法: -
此穴位于腳的大拇趾趾根上,有粗的橫紋。在其中央是稱為“高血壓點”-的穴位。(詳見此腳底按摩穴位圖相關圖示) -
主治疾病: -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此穴位,對于治療高血壓很有療效。? -
? ? 第二厲兌取穴法: -
取穴時,可采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第二厲兌位于人體的足部,第二趾甲-根、邊緣中央下方的二毫米處。(詳見此足底穴位圖相關圖示) -
? 主治疾病: -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呃逆、嘔吐、食欲不振等。 -
? ? 第三厲兌取穴方法: -
第三厲兌位于人體的足部,第三趾甲根邊緣下方約二毫米處,稍微靠第二-趾。(詳見此足底按摩穴位圖相關圖示) -
主治疾病: -
此的主治疾病為:指壓此穴位,對于治療燒心、噯氣很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