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孤葉寒楓
總有一代人要背井離鄉,從農村到城市去,因為現實,因為自己,更因為夢想。
結束了忙碌的一天,換回熟悉的寂寞。懶懶的躺在沙發上,像母親溫暖臂彎。轉到昨天的頻道,讓聲音驅走寂靜。總是同樣的劇情,同樣的對白,同樣的空白。是不是這樣的夜晚,你也會這樣的想起我?
人家說:“選擇了一座城市,就等于選擇了一種人生。”當初實習時是來的上海,后來因為個人原因,回到了南昌。再后來,又去了深圳,到現在,兜兜轉轉的又回到了上海。時過境遷,故地重游,只不過換了一種身份,換了一種心態。
不能拼爹,就只能拼命。
不能拼爹,就只能拼命!這句話相信是很多在北上廣深打拼的我們,一直掛在嘴邊,并虔誠信奉的至理名言。
相信誰都想自己有一個有錢有權有勢的老爹,這樣可以少奮斗很多年,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有這么好的運氣,能夠一出生,人生的前景就一片光明。當然,可能也會有人說,我從來就沒有這樣想過。那么我想恭喜你,你成功的和不知妻美劉強東,一無所有王健林,普通家庭馬化騰,悔創阿里是馬云,北大一般撒貝寧,踏入了同一高度的裝逼境界。
從深來滬的前一天,得知在深打拼的姐姐,因為長期加班加點,過度勞累以及飲食不規律,導致胃潰瘍住院了。而那時自己剛好去江門出差,那天的自己心亂如麻。回程因為堵車接近凌晨才到達深圳,馬不停蹄的往醫院趕,可因為公司的安排,第二天要飛往上海,只能做那短暫的停留。對待姐姐,我心里有所虧欠。
自從工作以后,突然發現自己的圈子小了,原來的朋友聯系少了,和父母以及家人的溝通少了。很多時候不是無話可說,而是寧愿選擇沉默,‘’報喜不報憂‘’是咱們這個特定年代一些特定人群的特點。我們往往寧愿在陌生人面前,暴露咱們最柔軟的一面,而把最剛強的一面留給了我們最親的人。針對這個問題我曾反思過,后來我想明白了。借用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里面的橋段,唐伯虎為應聘家丁在華府門前與一位前來應征的小哥,為博取同情,互相比慘,最后小哥死亡,唐伯虎成功混入華府。
相信很多人當時是和我一樣,被逗的捧腹大笑。可咱們回頭反觀為什么會存在這個比慘的事情,可能就不怎么能笑得起來了。因為很多時候,往往只有悲慘,才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所以有時候你看到的,以及你聽到的,只是人家想讓你看到,想讓你聽到的而已。
十月份的上海,晝夜溫差很大,早出晚歸的自己,行走在人跡罕至的大馬路上,在這冬夜的冷風中,感受這特定季節的肅殺氣息。這時微信里彈出了一位老友的信息,他問我最近過得好嗎?我給他的回答是不好不壞,他表示不相信。曾經很多人對我說,很羨慕你現在的工作,到處出差,到處旅游。在他們的眼里,出差就等同于旅游,可卻沒人知道,出差在外的你就像是一個無家可歸的孩子,沒有歸屬感,拋開工作就是漫無目的流浪,身心俱疲。
這讓我想起了半年前,在外實習的室友,毫無征兆打電話對我嚎啕大哭的事情,沒有目的,沒有原因,只是單純的想發泄一下而已。當時的自己不以為然,甚至難以理解。
時隔半年,我也漸漸體會到了他當初的感覺,慢慢地能夠理解那時的他。有無數個瞬間,我也真的很想找個人通個電話,沒有原因,沒有目的,不計后果,嚎啕大哭一番,僅此而已。
可是我明白,我不能。一覺醒來,全世界都是要靠我們的人,卻沒有一個是我們靠得住的人。
也許父輩們錯過了改革開放,錯過了自己人生的大好年華,但我們是他們生命的延續,人生的升華。所以我們背井離鄉,所以我們在大城市里苦苦掙扎,卻依然表現的那么堅強。總有一代人需要背井離鄉,從農村到城市,因為現實,因為自己,更因為夢想。
但愿我們今天的堅持,能夠對得住明天的自己!
——寫于2017年10月19日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