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繼續品讀《論語》第十一篇“ 先進篇 ”,本篇主要闡述了孔子對學生們的教誨之詞和相關事件。
在上文品讀了“孔子夸贊顏回好學 ”,現是談到了孔子把自己哥哥的女兒嫁給了南容。
孔子看到南容不斷得反復閱讀《詩經·大雅·抑》篇中的一句詩:“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
就是說,在白圭上寫的字可擦掉,但說出去的傷害了別人,就無法去除掉。
南容反復吟誦白圭這句詩,反應的是他懂得時常提醒自己要慎于言。
南容在《論語》中出現過三次,每次都是謹小慎微表現。
孔子知道南宋反復閱讀這首詩后,就把自己哥哥的女兒嫁給了他。
是因為南容是一個做事認真且謹慎的人,是值得托付的人。
隨后又讀到,季康子來詢問人才,問孔子他的學生誰最好學。
孔子就說,最好學的學生是顏回,可惜顏回短命早逝了,就沒有像他那么好學的學生了。
顏回不僅是孔子最喜愛的學生,更是學習的典范,他的修養和積極的性格,值得人們學習。
接下來繼續談到顏回。
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顏路:顏回的父親,也是孔子的學生。
槨:古代棺材有兩層,內層為棺,外層為槨。
鯉:孔子的兒子,字伯魯,去世的時候50歲,當時孔子70歲。
從大夫之后:即當過大夫。孔子在魯國曾任司寇,是大夫一級的官員。
“顏淵死了,他的父親顏路請求孔子把車賣了給顏淵做一個外槨。
孔子說:“不管有才能還是無才能,就說說各自的兒子吧。我兒子孔鯉死了,也只有棺,沒有槨。我不能賣掉車子步行來給他置辦槨。因為我曾經做過大夫,是不可以徒步出行的。” ”
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
古代的棺材,叫棺槨,里面一層叫“棺”,裝尸體的;外面又裹了一層叫“槨”,主要裝陪葬品用的。
皇帝官員和貴族那些人,去世后基本都是使用棺槨,特別大。
而顏回家里是非常窮,去世后家里買不起棺槨,他父親就對孔子說,能不能把他的馬車賣了,給顏回做個外槨。
大家都知道孔子是特別愛顏回的,可以說是超過了他自己的兒子孔鯉。孔鯉的死沒怎么記載過,也很少記載其它關于孔鯉的事物,但是顏回的死就有大量的記載。
但是顏路來向孔子請求賣掉馬車來為顏回買棺槨,而顏路也是孔子的學生,但孔子拒絕了。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
孔子說:“先不說才能的高低,但也是各自家的孩子。”
孔子意思是說,不管他們兩個誰的才能高低,成就大小,但好歹也是各自的孩子。
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
孔子接著說:“孔鯉死的時候,也是有棺而無槨呀,但我也不能為了購買“外槨”,而賣了馬車步行呀。”
為什么孔子不肯呢?難道自己孩子沒有馬車貴重嗎?
以吾從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隨后孔子又說:“這是因為我曾經做過大夫,是不可以徒步出行的,這是“禮”。”
孔子的意思就是,認為他是做過大夫的,雖然現在沒有做了,但也是有大夫身份的人,根據禮制,大夫出門的時候必須要坐車的。
雖然馬車破爛了,但也不能賣了給孔鯉做“外槨”,不能違背了禮儀
這就是孔子的底線,孔子的態度,在任何時候,也不能違背了禮儀制度。
孔子拒絕顏路的時候,沒有拐彎抹角,而是用很坦誠的態度直言相告。這也是不想顏回死后還違背禮儀。
繼續下章,孔子哀嘆顏回之死。
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噫:哎呀,感嘆的意思。現山東地區也還有這樣的表達。
顏淵死了,孔子說:“唉!天要亡我呀!天要亡我呀!”
在顏回病逝時,孔子已經是71歲高齡了。
孔子對顏回特別器重,可以說是孔子的衣缽傳人,是他最得意的學生,并且把推行仁政的希望寄托在顏回身上。
可是不幸的是,現在顏回死了,自己又年老體衰了,傳道的使命卻未完成。
孔子既對顏淵的死感覺萬分悲痛,又擔心仁道無人傳承,所以,發出了“天要亡我、天要亡我”這樣的悲嘆!
可見,孔子是多么重視顏回;多么悲痛顏回的早逝呀。
歲月團隊第二季征文開始啦,寫下你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個他(她)。
詳情請點擊?第二季征文:那年,那月,那個他(她)
來簡村,怎么少得了會員呢?大熊邀請你開會員啦,滿滿福利等你領,千萬權重為你助力文章。
詳情請點擊?簡書合伙人大熊之影叫你領取福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