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葉子經過院子里的核桃樹,看到幾片葉子上爬著一種干黃的蟲子。蟲子爬著的葉子,已經被啃噬了邊緣。
葉子不自覺地皺眉,討厭這些蟲子。
葉子之所以不喜歡這些蟲子,是因為她覺得,這些蟲子是害蟲,不該吃樹葉。
有一次,葉子曾跟一位老師探討過這個問題。老師問:那葉子是干什么的呢?葉子答:葉子是給花兒提供營養的。老師又問:那花兒是干什么的呢?葉子答:花兒是為了讓人們欣賞、美觀的。答完,葉子自己也覺得荒謬,不由得“撲哧”笑了。老師說:放眼地球上的問題,就是源于人類這種自我中心。
現在,葉子看著核桃樹葉上的蟲子,還是那種感覺。她認為,葉子是給核桃提供營養的,核桃長成是為了讓人吃的;所以,蟲子如果吃葉子,那蟲子就是壞蛋,就是害蟲,就是不應該的。
曾經有一次,葉子看到毛毛蟲在蠶食鳶尾葉時,難過的要死。糾結之后,她最終還是在地上找了兩根樹枝,把毛毛蟲夾離了葉片。她怕毛毛蟲再爬到葉子上去吃,狠了狠心,又把毛毛蟲夾起,高高地舉到了空中,然后松開樹枝,讓毛毛蟲自由落體到了地上。葉子非常矛盾,她既希望高空墜落可以摔死毛毛蟲;卻又希望,毛毛蟲是軟體動物,沒有骨頭,最好別摔死??墒?,當毛毛蟲掉落地上后,葉子看著它丑陋的樣子,又可憐又討厭又害怕,擔心它沒死,就又拿樹枝把毛毛蟲夾到了一群螞蟻上面。葉子看著螞蟻慢慢爬上了幾乎不動的毛毛蟲身上,毛毛蟲在螞蟻嘴下開始掙扎,她才倍受煎熬地離開了。
一次次地觀察,葉子對于蟲子吃葉子的情況,已不像以前那么難受、抗拒了。這次,葉子只是站在核桃樹旁,靜靜地看著。
“上天有好生之德?!庇钪婕仍O計、生養出來了蟲子,就一定會給它一條生路。蟲子自然是要吃葉子的,不然,它們吃什么?它們不會飛,又爬得慢,大概葉子就是它們的食物。
想想也不用擔心什么。葉子觀察了一下,被蟲子吃掉的部分,大約只占整片葉子的20%左右。完全不影響葉子給果實提供養分。蟲子吃葉子的速度,大概小于果實成長的速度。到秋天的時候,核桃成熟,葉子也漸完成使命,枯黃掉落了。也許那時候,蟲子或死或冬眠,也結束了它的覓食期。葉子、果實、蟲子,它們大概差不多的生命節奏和周期吧。
葉子越看越覺得,宇宙對它的每一個創造物都那么仁慈,都給它們活路。這世間一切,都是宇宙的子民啊。
宇宙是沒有觀點的,宇宙允許一切的發生,為萬物提供了發生和存在的空間。認為該不該、對不對的是人的觀念。觀察宇宙呈現的這些自然現象,就像在一張白布上呈現出影像,清晰照出了觀察者的觀念。無觀點襯托出了觀點。這大概就是格物致知吧,葉子于此收獲良多。
葉子還有一個深刻的了悟。蟲子只吃了很少部分的葉子,還剩下大部分的葉子,而且,留下來的大部分葉子也肥厚敦實、油光發亮,那些碧黃色的葉脈,如同金鉻絲線一般美麗,可為什么,大多數的人,一看到葉子上有蟲子,就認為是不好的、不美的了呢?
這大概又是人們的另一個習慣吧!我們從小就被不斷教育:唯有不斷改正缺點,才能變得優秀與完善。這就造成了,我們從小到大就是看缺點、看缺點??茨睦锊缓谩⒛睦锊蛔?、哪里不夠。這樣不斷地強化、強化,慢慢便固化。以至于我們長大以后,一生都養成了看不好、看缺憾的心理與習慣。明明那里放著大面積的好和美,但我們的心識就是沒法拉到那里,習慣性地被拉到那一點點缺憾的地方難過、煎熬。
轉變,是需要持續練習的。
在看所謂大面積的“好”時,一定要先改變對小面積所謂“不好”的看法。被吃掉的葉子邊緣也沒什么不好。葉子細心觀察了一下,不免都吃了一驚:幾乎每片葉子都有缺陷、豁豁牙牙,有的邊緣被啃噬,有的中間有個洞……總之,幾乎每一片葉子都是如此。大自然既然如此,那說明這樣就是正常的,這樣就是完美的。在人的觀念里有好壞、美丑、完美與不完美之別,但在宇宙眼里,一切都是完美的。否則它不會讓它們發生與存在。
在人類的社會中應該也是這樣。葉子又想到了人類中那些殘障人。他們其實就像這些葉子一樣,有著這樣那樣的缺憾或缺損。但這有什么意義呢?這些殘障人也是在完成著他們的人生,體驗著他們的人生。從靈魂層面來說,人與人完全相同,只是不同的生命體驗而已。不需要難過、同情、可憐、自卑、鄙視。
就是所謂的正常人當中,人們自己說來也并非個個十全十美,比如,有的胖有的瘦,有的高有的矮,有的脫發、有的少白頭,有的狐臭……這其實也真的沒什么區別,大家只不過體驗不同的人生而已,從性質上來說,都是體驗。只有不同,沒有好壞。
從抽象的層面來看,有無婚姻、孩子、財富多少、活長活短……等也全無意義,大家也只不過體驗不同的生命方式而已。一種生命方式絕不比另一種生命方式更優。關鍵是看當事人喜歡哪一種、享受哪一種。在這里,人是可以有選擇的。
唯有消除掉所謂的“好”與“不好”之后,我們才能做到,更好地享受現有的、自已喜歡的。就像唯有把被啃噬的葉子邊緣也視為正常,才可能放下它,然后把注意力放到留下的大部分葉子,欣賞到它的美,那油光、敦實、那碧黃色的葉脈,如金鉻絲線。
生命在無分別中才能接受,接受之后才有自由的美。自由無疆,美麗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