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國航天日,主題是“格物致知,叩問蒼穹”。這八個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出處于哪里?有著怎樣意義?今天我就“格物致知”去查閱學習了一下。
當看到這簡短的幾個字時,我首先感覺到的是高端大氣上檔次,很有氣勢,這其中深意肯定不簡單。對于我這個“薄學”的人來說,它的含義我是理解不到的,于是我有了要去研究一下的想法,通過粗略的學習,大致了解到它的出處和含義。
“格物致知”是一句成語,出自于西漢戴圣《禮記?大學》:“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焙笕擞伞爸轮诟裎铮裎锒笾痢币瓿龀烧Z“格物致知”。
而此成語還有一故事,那就是王陽明“格竹”。王陽明看到朱熹注疏程伊川的一句話“眾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他內心一亮:前者婁諒說“圣人可學而至”,方法是格物,今者看到朱熹說“一草一木,皆涵至理”,看來這個“理”果然是“格”出來的。既然“一草一木都有“理”,那就試試看能不能“格”出來。
王陽明想到后院有竹子,于是邀人同往,以為姓錢的同學表示欣然同意。兩人在竹子面前開始“格物”,一天到晚盯著竹子,目不轉睛。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那么容易的。“格”了三天,姓錢的同學撐不住了,主動退出。王陽明選擇了堅持,他獨自“格竹”,結果七天后,大病一場。他感嘆道:“圣賢是做不得的,無他大力量去格物了。”
王陽明和錢同學異想天開地“格竹”,在他人看來,他們這是扯淡,可是人類的文明,很多都是在看似荒誕的事物中產生的,人類的進步正是由很多古怪瘋癲閑扯的人推動的。
格:推究,致:求得,“格物致知”就是指窮就事物原理,從而獲得知識?!案裎镏轮本裰傅氖且环N實踐精神。其深意是:無論是做學問還是搞科研,只有深入實踐,認真研究客觀事物,才是尋求真理的唯一途徑。格物致知就是在躬行踐履中研究真理。學貴力行,行貴體悟,行而致知,知而促行,循序漸進,方能誠意正心,培育修齊治平之品格,造就經世致用之人才。
今天所學,只是一個粗淺的理解,我想它的來源和具體深刻含義并不是這么簡單,要深度了解其來歷和深意,還得再深入學習研究。不過對于我來說算是有很大收獲了,很開心今天的所學,很有趣的一次學習。
要將“格物致知,叩問蒼穹”的含義了解得更深,那我還得繼續努力學習,結合我國的航天事業,再好好去解讀一下它的含義,今天就學到這里,明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