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六、女孩,七歲。孩子學習本身沒有問題,就是知識是掌握了,都會,考試也可以,就是做作業說太難。為什么一回到家就要表現出很難,不愿意做作業,每次做作業,都想要陪著,然后討價還價,盡量往后拖。發愁,抗拒,是尋求關注?還是表達積蓄的情緒?
對于一個孩子來講,肯定是有著這樣的心理需要的。處在小學階段會有這幾點需求:比如說引起關注,尋求關注,獲取權力,報復,自暴自棄,也包括優越感,歸屬感。這是一個兒童成長過程當中在不同階段都會表現的一些必然的心理需要,只是表現的程度不同,時間可能會有所區分。但是這幾點是貫穿生命始終,不是兒童獨有的。它泛指我們生命的當中從八歲是的八十歲,其實是零到八十歲。
這幾點的需求家長要如何去掌握和了解是需要動動腦筋的。比如說問題六當中這個小女孩兒,她出現這個問題。什么都能做到,但她體驗不到快樂呀,我們如何的去誘發孩子去體驗這種快樂,去分享這種快樂,體驗這種幸福的能力,這是我們要關注的重點。
要從積極的感覺說話,你今天的作業都寫完了,你是什么樣的感覺呢?去誘導積極的情緒,你考試考得很不錯,我看得出你很高興。正向的去鼓勵她。當她出現這樣頻頻出現這樣的狀態時,又沒有影響她的主學業,有些時候真的就是在引導我們的重視,它只不過是用了一個消極的方式,乖巧的方式來贏得我們對她的關注。對她的策略采取適當的忽略,然后對于她出現的陽性的,積極的,愉悅的時候就進行正向的強化。我看得到你擁有這方面的能力。
仔細思考了蘇老師解答的內容,昨天晚上又一次就寫作業跟孩子進行了溝通。從表面上看,確實存在寫作業沒有樂趣,沒有成就感的問題。我看到的是寫作業一有難度,她就不愿意繼續,這一點在語文上是寫拼音,因為每個字帶拼音,她就不愿寫,我問她,是不會嗎?不是。確實都能寫對,但是就是不愿意寫。數學上,只要涉及口算的,她就有要求速度的陰影。可能在學校不斷的比賽中有挫敗感?因為她學前沒有訓練,比班里很多孩子基礎差一點。我認真跟她討論了寫作業的興趣,能夠感覺到對于大量的重復的練習,她都是反感的,我也會跟她講,重復的意義。比如什么鐵棒磨成針等等很多。說實在的,在故事的鋪墊上,我自認做得也可以,很少直接說教,都是反復類比,盡量把所學的理念潛移默化讓她接受。對于學習,她是有興趣的,那是天然的興趣不用逼迫,但是寫作業,在認知上不接受。
在方法方式上,也討論了學校和家里的不同。學校的老師是小鞭子抽著,她覺得老師很厲害,也會輕松的談論受懲罰的同學,感覺到對她是有威懾力的,但同時也是她接受的,并沒有特別的陰影。但是在家里我不愿強迫她,內心希望她主動。這跟她的行為有很大差距,有的時候我會表現失望,言語上,表情上都有。孩子也指出過,她說,又有烏云了,又快下雨了,這是有的。我對于孩子重復寫作業的方法其實也不太認同,之前幼兒園,孩子表現出不愿意寫,我會勸撫,實在不愿寫,我也就放棄了。我會變著花樣讓她掌握。但是寫作業這一環節的接受我卻沒有好的方法。
我已經感覺到這跟我的認知矛盾有關。我做不到堅持,我在猶豫,而孩子看到了我的猶豫,覺得有機可乘。我的行為是矛盾的,開始甚至動過手,是那種完成任務式的催促。后來卻又在交流時表達了對于作業不太認可的念頭,這是我的真實想法。孩子捕捉到的是我這樣的態度吧。所以我后來對于作業是任務這樣的說教,對于她,就是耳旁風了。我感覺到調整我的認知很重要,我知道要適應如今的教學模式。有一天,數學老師在群里說,沒辦法,這是現在的教育現狀,我就說,這話讓我笑了。事實上,家長老師都處在矛盾中,我目前也不知如何統一我的觀點。也許,只把問題交給孩子就好?但是我看到我擔心自己做的不好了,因為老師習慣于把任務發給家長,我不愿承擔不監督孩子做作業的責任。
還有一點就是情緒。我心里清楚,我必須接納孩子這種不愿寫作業的狀況,但是就是沒做到。我最看不了她躺倒在那里勉強寫,看不了她沒精打采的樣子,無奈的表情。我知道那是她的表達,就是要告訴我的,可我偏偏吃那一套。我會為這氣得七竅生煙。我的習慣是抑制自己的情緒表達,但是表情會露出不耐煩,可能語氣上也會有,我知道孩子是有感覺的。我也正是基于這一點認為孩子有引起關注的可能。我看到自己不自由主的跟她對抗了。我在覺察自己,也看到被家長管教后只能坐的板板正正的,表現得精神抖擻的我,我知道這不是我的自然狀態,但是覺察到這個程度,下次看到仍然會心頭火起,可能沒有找到問題的根本吧。一是關于情緒的控制,我看到蘇老師有方法,我下次試試,先平息自己的情緒,可能處理問題效果才會好。二是盡量弱化她的引起關注引起的反應,昨天我說了自己的無法接受,然后起身離開。下次試試遇到這種情況先起身轉換的方式。
關于強化積極面,這一點做得不好。在針對孩子這一件事上,我看到的都是消極面,可能是我在情緒中。每次鼓勵,也有些言不由衷。最近嘗試過游戲的方式,也定下規則,但隨之又發現她不能說到說到做到,又引發我的情緒,說到底,還是在內心不喜歡。關于如何讓孩子在這件事情上形成成就感,我需要繼續探索。
靜心覺察自己,腦子里蹦出五個字“習得性無助”!這才是讓我恐慌的原因,擔心結果無法逆轉,自責自己以往教育的失誤,這讓我陷入無限的恐慌之中無法自拔。
問題七、女孩,七歲。天天都要求跟她玩,想做自己的事情,很難。例如她寫作業,我在旁邊看書,她會不斷打斷我,然后設法阻擋視線,目的就是一直盯著她。我不知道是我陪伴不夠,還是她沒有習慣看到我的需求?
這個問題涵蓋著陪伴,但描述得不詳細。七歲應該是入學了,天天都要求你陪她玩,陪她是多久啊?(基本上是從接回家就開始全陪,直到睡覺,中間如果做什么,她都會以我沒有陪伴而拖延,等待。或者會說,又沒人陪我玩,就看電視,這也是對我的威脅)如果孩子從早晨離開中午見不到你的晚上回來,那孩子想和你玩兒純屬正常,只不過在這個過程當中她要求的頻率次數和程度。(她希望的是每時每刻陪伴,我沒有做到。后來我們約定,可以做一會兒作業,玩一會兒,我也同意了,但是做作業還是懶洋洋,這也讓我心里不舒服,有的時候會說,你這樣我就沒有心思跟你玩了。)有些時候在這個里邊她會打斷你的看書,那反應出來的是她的注意力不集中嗎?(看她做其他事注意力是很集中的,比如畫畫,看書,我知道做作業是她不愿意的事,所以各種找借口。)所以在這個過程里面要考慮她的注意力集中的程度,然后也可以考慮她白天和小朋友合作的程度(仔細詢問了跟小朋友相處情況,一切都很好,我看到她跟同學玩,確實也讓人很放心。),玩兒的時候情緒和需要在群體當中是否得到滿足(非常陶醉于跟同伴玩耍),如果她和小朋友建立不起良好的玩伴關系(有很多好朋友,也善于跟陌生人交朋友),那她是壓抑的。回來找你玩兒是在釋放情緒,所以我們要考慮我們孩子幾個方面,她是不是有些敏感(偶爾有),多疑呢(不明顯)。或者是表現出不是很自信呢(有的時候會有不自信的表現,比如不是很有把握的陌生環境,但是總得來說,屬于適應環境很快的孩子),她具有這方面的問題嗎?也考慮一下我們的孩子有什么優勢嗎?(唱歌,跳舞,畫畫,甚至學習,都算是表現比較突出的孩子,我也經常鼓勵,她很自信,但也很淡定。)在唱歌兒的,畫畫兒的,跳舞啊,學習呀,她哪些方面表現的比較好,能讓她有驕傲的地方呢?要把這些問題,綜上所述考慮全面,然后再去考慮她對你的需要。
如果我們剛才說的同伴關系,師生關系在群體當中不能滿足,她再粘你的時候也屬于正常。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除了評估那一側之外,可能就要和孩子有一些溝通,主動的去了解而不是煩惱。是陪伴不夠嗎?那就看看我們的陪伴是如何的陪伴。孩子要的僅僅是你坐在身邊,還要和她有一種精神的鏈接。這個精神的鏈接我們也提到了兩部分。可能和學齡前的兒童相處時,陪伴是足夠的,關注度是足夠的,如果她上學時沒有這個鏈接延申到學校,沒有把這個關系從家庭轉化到社會,那是一個環境適應的問題。
自問,跟孩子的溝通還是很多,孩子也比較喜歡講述她的學校生活,感受,當然也可能存在避開家長可能不接受部分的可能,但是相對而言,精神鏈接是有的。
陪伴方面講,我確實沒有一直盯著,很多時候都是她寫作業,我看書,但我覺得這也是她這個年齡寫作業應該有的狀態,也是我們事先約好的。對,約好了,但是寫的時候又以各種理由打斷,我會說,你先寫會的,但還是沒有堅持真的到最后再答復,因為孩子寫作業很慢,我還是忍不住催促了,有的時候也會忍不住出主意。有的時候,會自顧自的看手機,孩子是不喜歡我看手機的,這也是我覺得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我其實一直在想,她已經七歲了,應該更多的時間是自己獨自完成,我想要通過我們各自做事形成一個新的習慣。有的時候,我會說,我不看手機,看紙質書,其實看手機,也是微信讀書,連讀書的內容,讀書的進度,都會告知孩子,表示我們一起學習。
如果從需求看,我能夠感覺出她是希望我一直看著她,但這是我做不到,也不想一直如此的。有的時候我會覺得,她一直要求陪寫作業,也是對我的懲罰,我覺得其實她不是要陪,要的是自主,可是我又做不到完全放手,我感覺到自己狀態的緊張。我也知道,我的狀態,我的煩躁,對孩子產生影響了。
關于從家庭的鏈接發展到學校,我感覺這對我是很好的提示。但是孩子性格很外向,普通交流是沒有問題的,我問過她跟同學討論學習、做作業嗎?說,是不討論的。但是顯然其他方面的交流很暢通。跟老師的溝通有怯意,身體會有緊張的收縮,但是需要跟老師申請的事情,甚至拒絕的請求也都從容表達了。我覺得好像目前也只能如此了。
以上是我根據蘇老師的答疑整理的孩子的情況,其實燕顏后來提出的問題,比如,是否全心陪伴,我內心會有自責,但又覺得孩子大了,適度陪伴才是合適吧?但是怎樣才適度?是按照孩子的要求嗎?顯然我也有自己的實際情況,我是做不到所有時間都用來陪伴的,那這樣就會有缺失嗎?
我試過有一次約好陪伴時間,當時孩子自行分配了陪作業和陪玩時間,我尊重她的意見,寫到后來,她看沒有玩的時間,大哭,那天她寫作業其實很主動,但作業也沒有做完。
說實在的,到了一年級下學期,作業確實增多了,孩子們有時候寫作業需要一個小時還多,確實也很累。所以,其實我從心里也是覺得孩子作業是一個負擔。到底如何引導,越發沒有主意了。
大致就是這樣的情況了,敘述比較亂,其實我思緒也是亂的,有點一籌莫展,希望能得到蘇老師繼續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