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奶奶呀,還是姥姥呀?是紅眼還是白眼?(天津人管外孫子或者外孫女叫做白眼,管孫子或者孫女叫做紅眼)是奶奶還是媽媽?“
由于中年得子,在抱著孩子出去玩的時候,我經常遭遇這樣的盤問。
一開始遇到這樣的問題,我會笑著告訴對方,我是孩子的媽媽。后來,被這樣問得多了,我會告訴人家我是奶奶;然后五分鐘之后再遇到這樣的問題的時候,我會告訴他是白眼。
別以為我這樣回答,對方就不會追問。通常對方會接著說,是二胎吧?我會很配合地說,是呀。老大是男孩還是女孩啊?是女孩。大的多大了?都上高中了。有的人會繼續問,姐姐喜歡弟弟嗎?我會微笑著告訴他,喜歡!對方終于滿意了我的回答,有一種自己答對了,加十分的表情。
講真,一開始受到這樣的追問我會有點不高興;后來呢,我有點無奈;再后來,我會非常配合,然后讓對方滿意。
之所以屢屢遭遇這樣無理的盤問,我分析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個是環境的原因,另外一個是問話人文化素質的原因。
首先說環境吧,我生活在天津的郊區,這里的很多居民是附近的村鎮遷徙過來的村民。在他們過去的環境中,40多歲就當姥姥姥爺或者爺爺奶奶的,很是尋常。他們自己往往也是這個樣子,所以他們理解的別人也是這個樣子,他們難以想象別人竟然跟他們不一樣。
第二個是個人素質的原因。往往提這樣問題的人本身文化素質并不高。所以他說出來的話,讓人聽著很不舒服。如果是文化素質較高的人,有疑問的話他們可能會問,你是孩子什么人,而不會這樣直接。所以受教育程度真的決定著讓別人的舒服程度,也決定著一個人說話的方式方法。
我有一位老師,他也是中年得子。他說在日常生活中,他也曾有類似我這樣的遭遇。但是,他到北京等先進城市的時候,從來沒有遭遇過這樣的情形,甚至有的人還夸他長得年輕。
所以,環境和周遭以及文化程度真的會影響人。這也是我們要接受更高教育的原因,要不受周圍環境的限制。
不受周圍環境限制,就是不能只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去理解別人,如果別人稍有不同就不能夠理解。
我們也不要做那種說話讓別人感到很不舒服,有意無意刺探他人隱私,揣測他人生活,把他人生活的狀況當作談資的人。
提高自己的受教育程度,它可以給你廣闊的世界和視野,去理解別人,去明了別人是可以和你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