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福格行為模型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發生很多無法堅持下去的好習慣,也有很多無法改變的懷習慣。
開始我們抱怨自己沒有毅力,事實上還真的不是毅力的問題。學習了《福格行為模型》以后才知道,人的行動受到三個要素的約束,即行為發生于動機、能力和提示的組合。
結合自己實際生活中的具體案例,才明白一切行為都是要設計的,通過設計行為模型就能培養好習慣,改掉壞習慣,讓自己的工作生活更美好。
三要素同時發生才會有行為
那么福格行為模型有哪些要素呢?福格教授給我們講述了三個要素是促使行為發生的必然條件,第一個是動機,第二個是能力,第三個是提示。
動機就是你要做某件事情的欲望,你如果沒有動機也就是自己都沒有欲望,那這個行為就很難發生了,動機的來源有多種多樣,有主管的,也有客觀的。主觀的動機就是自己對這個行為由自己極度想要的愿望。客觀動機就是不去不做這個行為,在客觀上會受到損失或者其它的不利情況。比如說,你要開會遲到就要被罰款100元,那你為了不被罰款就主動地按時參加會議,動機就成為你做事的第一要素。
能力是你行為發生的客觀條件,有時候你有動機,但是你卻沒有能力,我們經常說的一個口頭語: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理想就是你的動機,骨感就是你的能力,如果你能力達不到,那行為也就不會發生。
比如說,你要結婚,這個結婚的行為發生也必須有這三個要素,你i年齡正好適合結婚年齡,也想成家立業,首先動機有了,但是,你生活在偏僻農村,也沒有足夠的結婚的資金,在附近還無法找到和你年齡相配的配偶,即便你動機非常強烈,但是,能力限制你無法找的合適的配偶,你的結婚美夢也只能泡湯。所以說,能力是動機的發生的支撐,如果沒有能力,那行為一定不會發生。
提示就是觸發你動機和能力發生的導火索。早上你要早起讀書,愿望有了,早睡早起的能力也不是問題,就是到時候起不來。因為,你睡的非常沉,沒人去叫你早起,那就是沒有提示,好了,找到了問題,就要解決問題,為了早起買個鬧鐘就行了,到了時間,鬧鐘機會提示你該起了。你看起床這樣的小事,如果動機、能力、提示都了,早起的行為必然就會發生。
福格行為模型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
動機、能力和提示構成的福格行為模型的三個基本要去,他們之間存在著必然的邏輯關系,動機越強,就越容易發生行為,能力越強就更容易實現動機,如果有了提示那就更能完美的促使行為的發生,當三個要素同時具備,那行為也就必然會發生。
有時候動機強,能力弱,也能發生行為,例如:媽媽為了挽救孩子,在孩子受到大黑熊發生的危險時,可以付不顧生的和大黑熊搏斗,盡管媽媽的能力弱,但是,她的動機非常強烈。這也會促使行為發生。但是,你能力很強的時候,如果沒有動機,那行為發生也是非常困難的。
提示是發生行為必不可少的要素。在舉個案例:別人欠我們的錢,我們就是要不回來,時間拖了很久,但是,我們沒有積極的分析債務人為什么不還錢的原因。還錢的行為的發生,首先是債務人有沒有還錢的動機,他想還錢嗎?這是第一要分析的。第二你要明確的知道他有能力還還錢嗎?這是他現實履行還錢能力問題,如果他也不想賴賬,也有能力,那就是提示了。你每天打個電話催款,隔三差五的去他家里要賬,你不斷的催賬,就是不斷的在提示,如果經過提示沒有效果,那就他的動機出了問題,你應該采取的行動是起訴,通過法律解決。我就曾經遇見過這樣的事情。
研究福格行為模型要素的邏輯關系能讓我們面對客觀世界處理好應該處理的事情,這三個要素之間也是互相作用的。動機、行為和提示不是孤立的存在,到底如何理解他們之間的作用呢?這就需要認真的研究具體的案例,通過你想要做到行為,挖掘他們之間的作用大小,促使你想要行為的發生。
福格行為模型的啟發?帶你給的思維模型
行為=動機+能力+提示。動機越強、能力越強、行為越容易發生,提示在積極的促使動機和能力,點燃行為盡快的發生。
福格行為模擬有那些行動
案例一:我每天就是忍不住躺在床上刷抖音,如和改變呢?
每天晚上吃飯完了,就忍不住躺在床上刷抖音,我知道這個習慣不好,就是改不掉,如個改變呢?如何用福格行為模型改變這習慣?
刷抖音是個行為給我帶來短暫的多巴胺分泌,讓我成癮。看來動機是很難改變了,手機隨時就在身邊,能力是有了,晚飯后的哪一刻給我的提示就是沒啥事情,就刷刷抖音吧,這是對我強烈提示。改變動機非常難,改變提示也非常難,看來只能改變能力。
我吃晚飯的時候就把手機關機,這是我能做到的,吃飯完了,我就下樓散步,散步一個一小時后再回家,這樣就把刷抖音的事情錯過去。晚上開始讀書,完成白天沒有完成的工作,我堅持一段時間后,吃晚飯完,刷抖音的習慣就慢慢的改變了。
吃飯關機就是提示,讓能力不能,即便有動機也無法實行行為。
案例二,我要減肥,有不想運動,那只能管住自己的嘴,不吃晚飯,我是如何做到的?
不吃晚飯是個行為,減肥是我的動機,看來動機是有了,那動機不吃晚飯就一定能能做嗎?不一定,因為,到了晚飯時間,全家都在吃飯,香噴噴的晚餐甜點對我的誘惑還是非常大的,動機在美食面前就會削弱。提示是無法消除的,因為,幾十年晚餐的時間打卡,已經形成的固定的提示。
如何辦?只能從能力下手,在全家的晚餐時間,正好我不在家,我離開廚房去干我自己的事情。實在是腸胃咕咕,那就立即喝杯牛奶,吃半個黃瓜,讓能力不能達,堅持半年,晚上就沒有饑餓的感覺,堅持下去,減肥的目的就達到了。
生活中,工作中這樣案例非常多,每次就套用福格行為模型研究,這樣就會培養出完全自律的習慣,一旦形成自律,生活的一切就會變的非常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