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每天的教育生活中更多的是瑣碎的事物,是一個一個的細節。但就在這細節當中蘊含著教育的智慧。
在這一輯里,魏老師選了6篇文章。
第1篇怎樣正確地發出一條通知
首先要獲取反饋。第二,在適適合的時候發送信息,設置溫馨提示。第三,要素齊全,了解信息接受者的處境。第四,得體。
第2篇為什么要教學生學會鼓掌
這是對演出者應該獲得的起碼的尊重。
尊重分為兩類,一類是應得的尊重,一類叫贏得的尊重。
第3篇,每一個孩子都需要一頂桂冠
在同伴中,讓孩子引以為自豪的領域或能力。頭戴桂冠的孩子臉上是有光的,其生命是有光的。
不要剝奪孩子的熱愛。孩子的桂冠可能與天賦有關,可能與訓練有關。
教師曾經擁有桂冠,最終我們不需要桂冠,讓自己成為無冕的王者,可以深入任何陌生的領域,敢于進行任何必要的冒險,這是一種真正的自我實現者的自由。但孩子做不到,他們需要一點桂冠,就要需要一根拐杖。
第4篇,每天早晨你幾點到學校
走在學生前面,走在問題前面。這就是干老師所謂的積極管理。
早到校是一種儀式,儀式背后是你用一種面對生活的內在緊張感來喚醒學生的緊張感,從而最大限度的避免生命的散漫懈怠。同時精神的緊張,能讓你的身體和情緒舒展開來。
第5篇, 說說孩子跟人打招呼這件小事兒
所謂教養,乃是一種基于尊重的相互調適。
與人交往的一切原則可化為兩條:一曰消極原則不傷人。二曰積極原則,向別人表達善意,例如打招呼。
可以引導,而不要強迫孩子一定要向別人打招呼。
第6篇忙來正式修煉時——關于期末工作的五條建議
一、保持專注,讓心情平靜下來。
二、狠抓常規,讓學生適度緊張起來。
三、列出清單,確定完成任務的時間表。
四、抓出焦點,確保重點事情不被湮沒。
五、多激勵,少批評,給學生打氣也可以自己打氣。
非常懇切而科學的建議,這都是基于教育學理論的深層次理解之上的建議。我們可以直接發揚拿來主義,在期末階段應用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