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看著空蕩蕩的教室,我的心忽而也變得空蕩蕩的。我與孩子們一年的緣分伴隨著期末考試一起結束了。而我明白,這也意味著,我的教師工作第一個年頭也畫上了完整的句號。
? ? ? ?踏入教師行業之前,就知道教育家“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箴言。當初,我懷著最大的愛與熱忱開始了我的“教師夢”。本以為只要有著濃烈的愛心與熱情,就沒有感化不了的學生。直到在這條路上走了一程,才發現只是自己太年輕、太理想主義。很多時候,你遇到的并非一個個小冰塊,而可能是一座座冰山。你僅有一把大火是遠不足以融化它的,你需要的是持續不斷的火源。所以,也許光有愛也是不夠的。作為教育工作者,你需要的有一顆堅韌持久的耐心,飽含著愛的耐心。你必須把自己變成一個正能量之源,供給需要治愈的孩子,也緩釋受傷的自己。這就像一片新生稻田的守望者,或許,那句話真可以改為“沒有守望就沒有教育”。而在這點滴感悟的背后,則是我親身經歷的一個個教育故事。
(一)那一天,你為我打開一扇門
? ? ? ?對小方的印象是從一本未完成的糟糕作業開始的,那是開學以來第一次作業。對他的認識還只是作業本上的凌亂字跡,以及入學成績單上排在末尾的名字。
? ? ? ?小方是開學不久才從別的班轉入七(8)班的,個頭小小的,剪著略有些滑稽的分頭。我拿著作業去找他的時候,完全沒想到“跋扈作業”的主人竟是這么個靦腆寡言的小男生。我反其道而行之,一開口就夸上他了:“久仰你的大名,我們班的老師都知道班上轉來了一位叫‘小方’同學,而且聽說他可聰明、可厲害了!”他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抿著嘴笑了。我又趁熱打鐵,攤開他的作業:“可我真不敢相信,這會是我們小方的作業!”他以為批評要開始了,立馬收起笑容警惕起來。我問他為什么閱讀都空著不寫。他沉默半天,蹦出兩個字:不會。我笑道:“這個其實很簡單,一定難不倒聰明的小方!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嗎?”我用了十幾分鐘陪著他重讀了文章,在我的鼓勵下,他不但完成了所有題目而且還做得很不錯。我回辦公室前一再夸他:“真棒!”他也答應我以后作業都像這樣做。
? ? ? 本以為解決了個大難題,可以一勞永逸了。沒想到好了沒幾天,小方的懶病又犯了,作業甚至連交都不交。而且我發現這孩子內心很有想法,但就是極少吐露。有時候問起話來半個字也不說,嘴巴一直緊緊抿著,撬都撬不開。有一次,上課點他回答問題,為了讓他開口說話,我硬是等了十來分鐘,他站在那兒半天不吭一聲,怎么引導也沒用,我第一次對他發了火。我的耐心被他慢慢耗盡了,好一段時間我都處于焦躁的狀態中。終于,那個早自習,得知他故意弄丟卷子來逃避周末的作業,還裝作理直氣壯,我徹底爆發了。讓他先去辦公室找班主任,什么時候把卷子補上什么時候再來上語文課。他“釘”在我面前死活不愿去,僵持一會竟哭了起來??粗謶值难凵瘢液菹滦膩聿灰啦火埖匕阉M了辦公室。那次以后,他老實了不少,但我心里卻越想越后怕、越不是滋味:萬一適得其反,讓孩子因此而恨我,那不是親手毀了我之前的所有努力,把他推得更遠了嗎?于是我精心準備了一次談話,讓他在辦公室與我對面而坐,像朋友那樣坦誠地說我的心里話,為我的惡劣態度道歉。末了,我輕柔地說:“老師知道你雖然表面上沉默寡言,但內心里可能比誰都豐富。不管你信不信,其實老師一直都在用各種途徑默默關注著你。也許你現在還不太愿意主動與老師交流,但我一直都在這兒等著你,等你向我敞開心扉的那一天,好嗎?”他至始至終什么話都沒說,只是聽著,最后默默的離開了。
? ? ? ? 我其實并沒有報什么希望,可就在這次談話后的一個多星期,奇跡發生了。那天語文課,我走上講臺,坐在第一排的小方忽然抬起頭對著我燦爛地笑了!這樣開心而真誠的笑容,是我在他臉上第一次見到。緊接著,他給了我一連串驚喜:上課敢于開口回答問題了,與同學們的互動與玩笑多了起來,課前課后還時不時主動找我聊幾句,諸如“這題我又寫錯了怎么辦”、“我字寫得好看嗎”之類的……最令人欣喜的當然是語文成績的提升,從開始的不及格到穩定在六十多分,甚至上了七十。
? ? ? ?在我的長久等待之后,他真的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向他內心世界的門,而這“芝麻開門”的秘訣就是“將心比心”。我常跟學生們講起這個成語,通俗的說就是“用我的真心去換你的真心”。用我的一顆心換回全班七十多個孩子的心,這是多么值得的事情。
(二)那一天,你為我點亮一顆星
? ? ? ?2015年3月,也就是七年級下學期,我有幸得到校領導信任,又接手了一個新的班級,七(1)班。這個班里有一個特殊的孩子,網上很多人把這類兒童稱為“星星的孩子”——自閉癥兒童。
? ? ? ?起初我并不知道安然是自閉癥孩子,只覺得他的行為舉止有異于其他同學。他被安排在講桌右側,沒有同桌。上課的時候,他經常不翻開課本。你對他說話,他仿佛完全沒聽見似的,一點反應也沒有。而且他總愛用兩只手不停地抓腦袋或者摳鼻子,有幾次我眼見著他把自己的鼻子摳出了血,趕緊讓他住手,可他好像實在控制不了自己。后來我找到班主任一打聽,才得知他的情況,基本無法與人順暢交流。
? ? ? ?對于這樣特殊而脆弱的孩子,我不敢“輕舉妄動”,只能小心翼翼保護他。因為觀察到他內心非常自卑,很多時候把頭埋進課桌抽屜里,偶爾和人對話,頭也一定是低成九十度,所以我從來不批評他,以鼓勵為主。他還愛鉆牛角尖,性格有些偏執,語文考試時如果狀態好,可以拿到七八十分,而若是狀態不好,認定自己寫不出這篇作文,就會整整一個小時抱著頭只字不寫??粗目瞻拙砗屯纯嗟冒櫝梢粓F的臉,我不忍心逼他,只有一遍遍鼓勵:“你的作文很真實,老師很愛看!試著動動筆吧?!贝螖刀嗔怂查_始自覺地寫。有一次以“渴望”為題作文,他寫的是《渴望放假》:“我上小學的時候學習成績不好,考試經常沒考好,同學們都說我是傻子,我也常常因為犯錯被家長打。上了中學后,我感到學的知識比小學還要難,還要多;老師比小學時嚴厲,我開始討厭上中學。星期一到星期五是我最厭惡的……到了周末,就不用受這么多苦了。睡覺睡到十二點也沒有人叫醒我;做完作業后我可以去公園里散步,和朋友們打羽毛球,在家里看連續劇?!倍潭處装僮?,我看完卻一陣心酸。一個自閉癥孩子,承受得是否太多太重了呢?這樣的壓力或許是平常孩子也無力應對的。我激動地寫下了這樣的評語:老師渴望看到你快樂,渴望傾聽你內心的聲音,渴望和你做朋友!其實我一直覺得你很聰明,也很懂事!相信自己,你能行!!
? ? ? ?曾經看到一個心理故事,說的是一個心理障礙者,他總喜歡打著傘獨自蜷縮在房間的角落里,還堅持認為自己是一只蘑菇。別人都說他是精神病,只有一位醫生,他也打起傘來跟這個人一起蹲下來,并打招呼說:“你好呀!我也是一只蘑菇?!贬t生告訴他,他們是一類人,在醫生看來他的舉止一點也不奇怪。后來患者變得開心起來,并與醫生變成了親密的朋友。很多心理頑疾都是跟心理暗示有關。既然他無法走進我們的世界,那么我們何嘗不試著走入他們的世界拉他們一把呢?于是我每次都嘗試蹲下來用同等的高度與安然對話,一遍遍緩和地問他,他慢慢放松了戒備,開始跟我交流,至少有問必答。
? ? ? ??日子一天天流逝,直到我生日的那天,他親手捧著一個小小的蛋糕,站在我面前,低著頭用小得幾乎聽不見的聲音說:“這是我給你的。”我一時語塞,竟忘了說“謝謝”。仔細看那個被同學們嘲笑的面包,上面的黃桃果醬已經粘得包裝上到處都是。我趕到他座位旁對他說:“謝謝你的禮物!我非常喜歡!”可他癟著嘴不開心地說:“這個禮物不好,我放在書包里它就變成這樣了。下次買個好點的禮物……”那一刻,我覺得自己的天空星星都亮了。這個“星星的孩子”在我的世界里不聲不響地為我點亮了一顆最閃光的小星星。
? ? ?面對這個孩子,我感動、欣慰、愧疚。我只是做了我該做的一切,又怎能享受這樣的回饋。回到家,我和媽媽一起分享了這個貴重的小蛋糕,味道獨一無二,美極了。
(三)那一天,你我一起流下眼淚
? ? ? ?家長們常說十二三歲是最令人頭疼的年紀,這個時候的孩子就好像渾身長滿了刺,見誰刺誰。在我剛上班的半年里,青春期的問題并不突出,剛升入初中的孩子都在努力適應新環境,表現得乖巧聽話。但是到了下學期,情況悄然發生了改變。各科老師都反映說學生變得難管理了。而我這個已經從青春期走過的人,這次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它的威力。
? ? ? ? 七(8)班有個叫小宇的男生,長得白白胖胖,虎頭虎腦的惹人喜歡。他是個外向健談,很有個性的孩子。我在七年級開學之初就發現了他畫漫畫的特長。他愛畫并且畫得好,隨手幾筆總能惟妙惟肖。有一次過圣誕節,他不屑于與其他同學一樣互送蘋果,另辟蹊徑在香蕉上涂涂畫畫,硬是變出一個生動的“小海豚”來送給我。我拿回家給爺爺奶奶看了,他們都連連贊嘆畫得形象。孩子有這樣的技能是值得高興的事,所以我從不反對他畫畫,甚至在書本上,只要不是上課時間里畫,我都鼓勵,有時還與他用書畫交流互動。在我的課堂上,小宇總是那幾個最搶眼的學生之一,不論是思考問題還是誦讀文章,他總是躍躍欲試,表現欲望很強。我也經常請他為大家讀課外文學作品,并且給他很高的評價。但通過與小宇的母親交談,我得知他在其他課上并沒不是很愛展現自己,相反有的老師還用“沉默”來形容他,這與在語文課上的表現截然不同。他媽媽說他愛上我的課,回家常常提起我,說明他把我當做信任的人,愿意向我敞開自己。我聽了這番話十分激動,也很受鼓舞。覺得自己一直堅持正面教育為主,從各方面肯定孩子,心血真沒有白費。那個學期我們相處的非常融洽愉快。
? ? ? ? 然而令我萬萬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下學期期中考試以后,課程已接近尾聲了,而剩下的復習時間還有一個多月,我于是想多給孩子們補充一些課外素材。剛好我們有一個單元是以動物為主題的,很多孩子最近都在看沈石溪的動物小說,我就想借此契機開個故事會,讓學生到臺上來分享或者為大家講讀自己喜歡的有關動物的故事。上課不一會大家都很興奮卻又有些膽怯,一時不敢主動舉手,這時有個姓曾的同學自告奮勇的要上臺為大家讀一個有關狼的故事,我欣然同意了。可惜的是,曾同學雖有一腔熱情但是閱讀水平卻有些欠缺,遇到不認識的字容易緊張卡殼。起初教室里有些小的騷動,有的孩子在底下偷偷地笑,但是隨著故事情節的深入,大家也就忘了這點缺陷,聚精會神起來。我聽了一會,開始在教室里慢慢巡視。結果走到教室最后一排小宇的座位旁邊時,發現他在叫別的同學玩游戲,壓根沒聽。之前我一直想讓他上臺去讀,但不知為何他一改上學期的積極,裝作一副毫不稀罕的樣子,拒不參加。結果這會兒別的同學上去讀,他又在下面搗亂。我問他怎么不聽,他竟“義正言辭”地向我示威:“他讀得這么爛,我為什么要聽?聽他讀簡直是折磨我,浪費我的時間!”“那你認為你讀得比他好嗎?”“比他好多了!”“既然你讀得那么好,那么請你上去為大家讀讀吧?”我好言好語問道?!安?,我嗓子疼,才懶得去!”他氣呼呼地大聲回敬我。
? ? ? ? 我于是又想起這學期他的種種細微變化:上課不那么踴躍了,但是變得喜歡辯駁其他人的觀點,并且表現出一種對周圍事物不感興趣而又不屑的態度。甚至有一次我們在講一篇課外閱讀文章,他不知怎么異常氣憤地起來質問文章作者憑什么用一個長者的姿態對他們的童年指手畫腳。其他同學都莫名其妙地望著他,說并沒有讀出他的這種感覺,作者只是在懷念自己的童年罷了。我不明白為什么這個孩子為什們變得如此有“攻擊性”,好像要反對一切。后來想想,這大概就是青春期的表現之一吧。從心理學上來說,青少年的“危險期”也就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年齡大概在十二三歲至十五六歲,正好與處于初中階段的孩子的年齡相吻合。這個時期的少年,由于身體狀態的劇變,逐漸引起內心世界的發現,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獨立精神越來越強。他們不愿再做模仿者與執行者,而是力爭成為發現者與選擇者。他們想要證明自己是個有獨立思想的“大人”了,卻往往用力過猛,表現出反叛與逆反。
? ? ? ?那節課下課前,我第一次批評了小宇。告訴他那樣是不尊重人的表現,即使同學讀得不好,但起碼人家勇敢嘗試并且樂于奉獻。自己既然做不到,又有什么資格對做了的人品頭論足呢?事后,沒想到教育效果沒達到,反倒激起了他莫大的敵意。我收到了一張言辭激烈的抗議書,里面的話語我不忍卒讀,硬是分了三四次才看完。不能相信前幾個星期還給我寫信、塞紙條、畫漫畫的貼心小男孩怎么轉眼變成拿著文字的匕首要來刺我的人。文中堅持說自己沒錯,我批評他是在用“有權人”的權威壓制他,等等口不擇言。我倒不是氣憤,而是寒心,難過得想要躲起來。恰巧班主任經過,搶過去先于我讀完,氣得要叫家長來。后來我去上課也就把這件事先放一邊,靜下來想想也沒什么,孩子正是容易沖動的年齡。
? ? ? ?下午放學的時候,又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先是小宇的好朋友替他送來一封道歉信,上面是他一貫圖文并茂的風格,寫著:“劉姐姐,大人不計小人過,能原諒我嗎?”看完我忍不住笑了。過了一會,我正準備下班,卻在辦公室門口看到了躊躇的他——耷拉著腦袋,忐忑又害羞。他說想跟我談談,于是我帶他到安靜的走廊上。他開口便是道歉,而我未開口卻已原諒。我倆臨窗而立,說到情深處,我們都哭了。他說:“我本來只是為了引起同學們的關注,故意不上去讀。沒想到我會變成《農夫與蛇》中的那條蛇。班主任告訴我,如果不是您,我可能根本沒有機會參加上次的經典誦讀大賽。您那么信任我,給我機會讓我領讀,我臨場忘詞表演砸了您卻半點沒有責怪我,反而一直鼓勵安慰我……”說著抽泣得停不下來。我攬著他的肩膀說都過去了。作為老師,我本不應該在學生面前掉眼淚,也從沒想過,有一天會和學生一起流淚。然而真情所致,不能自已。所有的委屈和酸楚都被這淚水沖刷掉了。孩子們就是這樣,上一秒口無遮攔,能讓你心如寒冰;下一秒又難過懂事,讓你感動落淚。其實當教師有很多不為人知的辛酸,很多無奈不能為外人道。但是不管怎樣,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的本心并不壞,只是不知道怎樣理智的表達。所以不管他們說了什么做了什么,都別跟他們較真。有時候,原諒與包容恰恰是最有效的教育。
? ? ? ?談話結束前他問我:“那么,老師,我們還是朋友嗎?”我笑著說:“我也想問,我們還是朋友嗎?”然后他咧著嘴笑了,伸出手來,和我緊緊握了握?!袄蠋熢僖?!”轉身像小鳥一樣,快活地飛走了。接下來的小宇又變回了那個幽默可愛的開心果,并且溫順許多,這次風波讓我們更近了。
尾 聲
? ? ? ?都說守望者是孤獨的,其實不然。因為他們身后還有一片生機歡騰的麥田。短短一年里,我倦怠過、迷茫過,有得有失,有笑有淚。最后一節課上,我為孩子們放了一首《驪歌》,不想煽情所以沒多說什么,結果有幾個小姑娘小伙子眼睛已然先紅了。這一年,我們是一起成長的。我由一個只憑一時熱情的守衛者,成長為了一個憑借教育信念前行的守望者。我原想收獲一縷春風,他們卻給了我整個春天。
? ? ? ? 我的教育之路還只踏出了第一步,而像冰心說的,只要生命道路的兩旁有情、有愛,隨時播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教育的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也不覺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是悲涼。
(注:文中孩子姓名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