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國中平頭哥的西夏,是怎么把自己打沒的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王朝史上,要論起對外戰績最難看、表現也最慫包的王朝,恐怕非兩宋莫屬,以至于“弱宋”的帽子戴了千年也摘不下來。不過對于這個結論,宋人可能會覺得很委屈,因為他們其實并不怯戰畏戰,相反倒很有“戰爭販子”的潛質。

為啥這么說?因為在兩宋319年的歷史中,曾先后與遼、西夏、金、蒙古等敵對政權爆發過大規模的戰爭——但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每一場戰爭其實都是看似孱弱不堪的兩宋“打響了第一槍”!

所謂的“弱宋”其實并非某些人傳揚的那么一無是處,否則怎么可能有319年國祚?

歷時25年的宋遼之戰,是宋太宗趙炅打著“恢復幽燕”的旗號率先發動的;宋夏之戰(打了80年),還是宋仁宗趙禎在李元昊建國后下詔平叛才打響的;而打了110年的宋金之戰,則是由于宋徽宗趙佶君臣在戰場上丟了大丑,卻在背后偷挖金國的墻角,結果引來女真人近乎無休無止的攻擊;更離奇的是宋蒙之戰——在兩方剛合伙滅了金國,而且實力強橫的蒙古人還在一心西征、暫時無意南下的情況下,宋理宗趙昀卻腦袋一熱發起了“規復三京之役”(“三京”是指北宋的東京開封府、西京河南府和南京應天府,均被金國奪走,此時在蒙古治下)。這下可把蒙古人給惹毛了,于是接二連三的征討南宋,終于在46年后將其滅國。

可見宋人對于打仗還是很熱衷的。只不過他們很擅長于發動戰爭,卻完全不懂得如何體面的結束戰爭,更別提怎樣打贏戰爭了。結果只能是要么割地賠款當孫子,要么干脆兩腿一瞪被干挺,徒在青史中留下無數悲劇、鬧劇和慘劇。

宋人打仗的手藝太潮,所以結局只能是割地賠款堪比晚清

而在同時期,有一個政權其實比兩宋更好戰。他們不但也跟所有的鄰居都統統開過戰,而且戰績顯然比宋人更拿得出手,雖然最終的結局慘烈無比,但相比宋人丟臉丟出天際的“靖康之恥”,他們的表現更值得人們尊敬。

這個政權,就是黨項人建立起來的西夏。?


叛宋建國?其實人家西夏的歷史遠比北宋悠久。

北宋寶元元年(公元1038年),李元昊自立稱帝,國號為西夏——其實按照黨項人自己的說法,西夏應被稱為邦泥定國或大白高國。不過在當時會耍筆桿子的大都是宋人,他們覺得既然李元昊的先人有過夏國公的爵位和夏州節度使的職位,又地處西北,所以還是叫“西夏”比較好。至于黨項人樂不樂意、接不接受,誰在乎?

事實如何不重要,流傳下來的才是真相——這是包括西夏在內的低文明民族共同的悲劇

不過宋人能對西夏為所欲為的也僅限于此了。不過在一開始時宋人可不這么認為,對他們來說黨項人不過是一群造了反的叛賊而已,談笑間便可令其灰飛煙滅。所以在李元昊稱帝之初,宋仁宗趙禎君臣的反應就是非常激烈而且不留余地的,基本上等同于直接翻臉:

“詔削奪官爵、互市,揭榜于邊,募人能擒元昊若斬首獻者,即為定難軍節度使。又遣賀永年赍嫚書,納旌節及所授敕告置神明匣,留歸孃族而去。”(《宋史·卷四百八十五·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所謂屁股決定腦袋,就是說一個人所處的位置,往往就決定了他的立場。像北宋君臣天然的認為幽云十六州自古以來就是中原的地盤,所以就應該是大宋朝的固有疆域。但是在契丹人(甚至包括很大一部分幽云地區的漢人)的眼中,幽云之地得之于后晉石敬瑭,自然跟要等到25年后才立國的北宋沒有半毛錢的關系。

站在不同的立場上,自然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而趙禎所指控的“叛逆”這個身份,李元昊顯然也不會認同。在他稱帝后給趙禎的上表中,便曾就這一問題做出過一番解釋:

“臣祖宗本出帝胄,當東晉之末運,創后魏之初基。遠祖思恭,當唐季率兵拯難,受封賜姓。祖繼遷,心知兵要,手握乾符,大舉義旗,悉降諸部。臨河五郡,不旋踵而歸;沿邊七州,悉差肩而克。父德明,嗣奉世基,勉從朝命。真王之號,夙感于頒宣;尺土之封,顯蒙于割裂。”(引用同上)

李元昊自稱是北魏皇族拓跋氏之后,這當然是種窮小子發達以后往自己臉上涂脂抹粉、亂認祖宗的做法,跟隋楊自稱出身弘農楊氏、唐李吹噓源出隴西李氏之所為如出一轍。事實上李元昊是黨項人,而黨項人又屬西羌的一支,怎么會跟出身正宗鮮卑貴族的拓跋氏扯上關系?

但李元昊所說的,也并非都是胡扯。

拓跋鮮卑源出東胡,跟屬于羌人分支的黨項人八竿子打不著

我們都知道藩鎮割據是唐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之后的五代十國其實就是這些藩鎮在徹底失去控制后分裂出來的一個亂世。相對而言,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這“五代”大部分人還算熟悉,前蜀、后蜀、南吳、南唐、吳越、閩國、南楚、南漢、南平、北漢這“十國”看起來就比較眼生了。而鮮為人知的是,還有趙、北平、晉、岐、定難、桀燕、殷、武平、泉漳等小股或藩鎮殘余勢力曾與五代十國共存共生過,而且除了定難、武平、泉漳外均有過稱王稱帝的歷史,將其排除在五代十國之外是沒有道理的。

而李元昊的先人,就出身其中的“定難”——即定難軍節度使。話說當年李元昊的老祖宗李思恭因平定黃巢之亂而被唐僖宗李儇賜李姓,封夏國公,實領銀州(今陜西米脂)、夏州(今陜西橫山)、綏州(今陜西綏德)、宥州(今陜西靖邊)與靜州(今陜西米脂西)這五州之地時,后來被宋太祖趙匡胤追尊為僖祖獻皇帝的趙朓還是個“九品芝麻官”(縣令,此為調侃,唐縣令官品在從六品上到從七品上之間)。所以別看人家西夏李家是蠻夷,但與北宋趙家比起來,后者才是個真正的暴發戶。

定難軍節度使的地盤慘了點,但在那樣的亂世能存活下來就是本事

無論風云如何變幻,時代的腳步匆匆的邁過唐、五代十國直至來到北宋,從李思恭到李繼筠這8代定難軍節度使始終在事實上割據西北一方,形同獨立王國。不過西北地區畢竟地瘠人稀,難以跟強大的中原和北方勢力相抗衡,所以歷代定難軍節度使對外的身段都很柔軟。不管鄰居換成了漢人、沙陀人還是契丹人,他們的選擇都是“俯首稱臣”:

“五年,遼復遣金吾衛上將軍蕭孝誠赍玉冊金印,冊為尚書令、大夏國王。”(《宋史·卷四百八十五·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所以后來黨項李氏先附宋又叛宋以后,北宋君臣視之為大逆不道的叛逆之舉,咬牙切齒的要出兵“討逆”時,黨項人就非常不以為然。畢竟他們附過唐、附過后梁、后唐、后周、契丹等一堆國家,接受過的冊封更是數不勝數。要是每次一次投靠和依附都要如此鄭重認真的對待,恐怕得把所有的黨項人都大卸八塊,而且連他們自己都分不清楚哪塊是屬于誰的……


西夏建國——集黨項三代之力再加上北宋這個“豬對手”幫忙,其實也沒費啥勁。

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第九代定難軍節度使李繼捧因為無法服眾而導致內訌,只好慌慌張張的逃到北宋請求庇護。這件事在當時并沒有引起多大關注,起碼在黨項人眼中是這樣——畢竟類似的事件以前也不是沒發生過。再說黨項人也不像漢人有那么多的規矩,跑了個李繼捧,他們自然可以再推舉出一位節度使來,只要是黨項人、只要姓李就沒有問題。

李繼捧對于西夏而言堪稱頭號“夏奸”,西夏與北宋的一系列爭端均因他而起

可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李繼捧雖然膽子小,卻是個實實在在的狠人——既然不讓我當節度使,那么你們誰都別想當!于是他求見宋太宗趙炅,主動放棄世襲的節度使之位,并獻上銀、夏、綏、宥四州八縣之地,直接將黨項人長期以來在西北搞獨立王國的法理基礎給整沒了。

天上掉下個大餡餅,還正好砸在自己頭上,趙炅怎么能不喜出望外?他立即封李繼捧為彰德軍節度使(當然是遙領,不任實職也沒有實權的那種節度使),同時派遣大軍火速殺入西北搶地盤。至此,已經在西北大地當了百余年土皇帝的黨項李氏,似乎即將迎來末路。

這時,李繼捧的弟弟李繼遷站了出來,帶領一部分不愿降宋的族人逃到地斤澤(今內蒙巴彥淖爾)繼續頑抗,并不斷通過襲擾戰術打擊宋軍、發展自己。

到了雍熙二年(985年),李繼遷自覺羽翼已豐,于是誘殺宋將曹光實并出兵占據了銀州、攻破了會州(今甘肅靖遠),公開跟北宋翻臉。不過面對看起來很厲害的宋人,李繼遷還是有點心虛,趕緊又發揮黨項人的特長,跑去依附了契丹并求來了個夏國王的封號,試圖嚇阻剛被契丹揍得鼻青臉腫的宋人。

李繼遷是黨項人歷史中的關鍵人物,沒有他就沒有后來的西夏

還別說,李繼遷這招果然見效,再加上趙炅對收復幽云十六州還不死心,所以只好假裝沒看著黨項人在西北耍的小花招。沒想到這卻讓李繼遷深受鼓舞,小動作越發頻繁,終于在至道二年(公元996年)截了宋軍的糧草,還發兵包圍了重鎮靈州(今寧夏靈武),終于捅翻了馬蜂窩。

這工夫趙炅已經被契丹人徹底打懵了,正憋了一肚子火,便打算拿看似不怎么經打的黨項人出口惡氣、找回面子。于是他湊出五路大軍,揪住李繼遷就是一頓暴揍,終于讓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知道了“嘚瑟大了會掉毛”的道理。

其實這個道理不用趙炅教,人家黨項人的字典(如果他們有的話)里從來不曾出現過“面子”或是“風骨”之類的字眼。所以挨了一頓暴揍的李繼遷毫不猶豫的跪地求饒,并請求再一次附宋。已經病入膏肓的趙炅只能應允,并授其授夏州刺史、定難軍節度使。

趙炅死后,宋真宗趙恒即位。相比于他那個雖然打仗水平不咋地但起碼骨頭還挺硬的老爹,趙恒就是個十足的慫包軟蛋。面對表面屈服但實際上仍與宋軍處于戰爭狀態、甚至攻陷了靈州的李繼遷,趙恒做出的反應居然是遣使議和——堂堂天子向自己的名義上的臣子求和,真是曠世奇聞、滑天下之大稽!而且議和的結果還是割讓夏、綏、銀、宥、靜五州之地給李繼遷,在事實上承認了李繼遷的獨立地位,至此西夏脫宋建國的趨勢已不可遏止。

北宋最終的悲慘結局,其實就是在趙恒手中注定的

在李繼遷之后,繼位的李德明非常明智的沒去招惹契丹和北宋這兩個強大的鄰居,而是全力向西拓展。他先后與吐蕃、回鶻開戰,奪取了西涼府、甘州、瓜州、沙州等地,勢力范圍擴展至玉門關及整個河西走廊,不但徹底隔絕了北宋與西域的商道(同時斷絕了宋軍最后的戰馬來源地),還為后來的西夏建國打下了充分的戰略縱深和回旋余地。同時,李德明還在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營建興州城并定都于此。

當爹的幾乎把能干的活都干完了,所以當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繼位后,西夏建國只差最后的臨門一腳。李元昊需要干的,只是一些名義上的事情而已:

“元昊既襲封……復以李、趙賜姓不足重,自號‘嵬名’氏,稱‘吾祖’。吾祖,華言可汗也。于是屬族悉改‘嵬名’,蕃部尊榮之,疏族不與焉……明道二年,元昊改元‘顯道’。”(《西夏書事·卷十一》清·吳廣成)

除了改姓、改元,李元昊還給自己更名曩霄,號“兀卒”,同時下達了“禿發令”——即剃光頭頂,周圍留發,穿耳戴重環飾,以異于漢人發式。而且禿發令還是強制性的,不從者統統處死,頗有滿清初年“留發不留頭”的架勢。此外,他還下令創造西夏文字、簡化禮樂制度,反正就是要在轄境內清除一切漢人留下的痕跡。

李元昊是一代梟雄,但西夏建國主要是靠他的父祖之力

到了寶元元年(公元1038年),李元昊覺得準備工作做得差不多了,于是正式稱帝建國。


西北平頭哥——一個做不到見人就打的黨項人,絕對不是個合格的黨項人

李元昊生性暴戾,好猜忌、嗜殺戮,但卻不乏謀略手段。更何況黨項人的本性,就是理所當然的將弱者當肥羊,至于強者,可以認爹,但坑爹的手段更是層出不窮。

對于北宋,李元昊的心情非常復雜。誠然,在他稱帝之前黨項人與宋人之間就已經打了幾十年的仗,而且互有勝負。但北宋的人力、物力、財力無不是數倍乃至于數十倍于西夏,即便單純比拼軍力,對于已經被契丹人打得失魂落魄的宋軍,李元昊也沒有必勝的把握。因此在稱帝之初,他還是放軟身段向北宋稱臣,并希望他的大夏國能得到宋人的承認。

西夏的地理位置十分惡劣,四面皆敵,想不好戰都不行

但是李元昊的這種示好的行為根本無法得到以宋仁宗趙禎為首的北宋君臣的承認。畢竟宋人信奉的是“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當然像契丹人這種他們打不過的可不算數。對于西夏,趙禎的心情其實比李元昊還要矛盾——如果黨項人依舊在名義上承認北宋的宗主地位,哪怕實際上形同獨立王國,他也能捏著鼻子假裝沒看見;可如今李元昊明目張膽的稱帝建國了,趙禎就無法視而不見了,否則要是大家都有樣學樣,大宋朝還不四分五裂了?

可要是出兵“平叛”,趙禎還真輕易下不了這個決心,畢竟宋軍的戰斗力和以往的戰績實在沒法給予他信心。于是最終西夏人等來的就是前文曾引用過的“詔削奪官爵、互市,揭榜于邊,募人能擒元昊若斬首獻者,即為定難軍節度使”這種不痛不癢的結果,而且在事實上給李元昊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這個爹好坑、得坑,而且必須得坑!

這下李元昊還有啥可客氣的?于是歷時達80年之久的宋夏戰爭立馬開打。而且李元昊一出手就打出了三川口、好水川、麟府豐、定川寨這令北宋痛徹心扉的四大戰役,不但將宋軍在西北地區的戰略機動兵力基本打光,還迫使灰頭土臉的北宋群臣簽下了《慶歷和議》(當然,前提是窮嗖嗖的西夏人也打不動了)。

宋夏戰爭的結果,其實是北宋憑借人多錢多將窮鬼西夏給拖垮的

從此北宋需要對外繳納歲幣的對象又多了一個,當然名義上是大財主宋人“賜”給窮鬼西夏人的。當然北宋君臣對這種被逼無奈下的賞賜感覺是非常不爽的,尤其是當他們發現西夏人由于國力和人力的貧弱無法動搖北宋的統治根基,甚至連關中的核心地區都不能形成實質性的威脅以后,這種不爽的感覺就很快轉化為持續不斷的戰爭。于是從宋英宗趙曙開始,北宋連續四朝皇帝都持續不斷的對西夏發動戰爭,終于在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攻克了橫山,使得西夏徹底失去屏障、面臨亡國之危。在不得已之下,西夏崇宗李乾順只好向宋朝表示臣服,宋夏戰爭正式結束。

黨項人打不贏就認慫是常規操作,宋夏戰爭咋就結束了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女真人打過來啦,北宋很快就亡啦,還跟西夏打個毛線?此后的南宋被女真人一口氣攆到了長江流域以南,跟西夏都不接壤,想打都打不著。

在西夏189年的歷史上,跟北宋掐架是主流,但這不意味著渾身上下無不流淌著好戰血液的黨項人就能感到滿足。所以在跟宋人打生打死之余,他們還時常忍不住要抽空跟其他的鄰居練練手。

回鶻人有著悠久而輝煌的歷史,但也隨著唐朝的滅亡走向了分裂與沒落

最常被西夏人拿來當陪練的是回鶻人和吐蕃人。在中晚唐時期曾牛叉得不得了的回鶻人早已沒落,部族也已星散,所以非常倒霉的遇上西夏人的只是其中的一支——河西回鶻,也稱甘州回鶻。對于這個本事不大但地盤很大的“肥羊”,契丹人和黨項人都垂涎已久,最終還是李元昊棋高一著,在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攻取甘州。河西回鶻自此失去了公認的汗王,只能淪為其他豪強勢力的附庸。

位于如今青海境內的青唐吐蕃,則是個比北宋更讓西夏頭疼的對手。可以說在西夏的歷史上,除了最后的蒙古人,將黨項人揍得最慘的就是青唐吐蕃。尤其是青唐吐蕃首領唃廝啰早在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就接受北宋的冊封,二者形成對西夏的夾擊之勢,這就使得歷代西夏統治者都不得不將青唐吐蕃作為首要打擊對象。

雖然吐蕃人已經不復唐時的強盛,但也不是好惹的。為西夏建國奠基的李繼遷就死在了青唐吐蕃人的手里,李元昊也曾被唃廝啰打得慘敗。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西夏攻宋時,唃廝啰之子董氈更是曾使用圍魏救趙之計,大肆攻伐劫掠西夏后方,迫使西夏不得不撤兵。

不過后來宋神宗趙頊采納了王韶的《平戎策》、實施“熙河開邊”之后,北宋與青唐吐蕃的關系破裂,董氈及其后繼位的阿里骨一度采取了聯夏抗宋的策略,至此青唐吐蕃與西夏間的戰爭基本結束。

要是沒有以唃廝啰為首的青唐吐蕃的牽制,北宋還不知道得被西夏揍成什么熊樣

東邊的北宋、西邊的甘州回鶻、南邊的青唐吐蕃,西夏人已經打遍了大半圈,又怎么能放過北邊的契丹?

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剛把北宋打慫并忙著就和議問題討價還價的李元昊,又迎來了人生中最重大的一個危機——契丹人要打來了!

這也是在《慶歷和議》中,李元昊居然接受已經在事實上戰敗的北宋皇帝冊封、稱臣、奉其為正朔的主要原因。對于這位梟雄而言,丟掉面子根本不是問題,真正重要的是西夏根本無法承受宋遼兩國的夾攻。

這邊安撫好了宋人,李元昊調頭就朝契丹人殺了過去。

遼夏戰爭爆發的原因,在表面上有一大堆,導火索是李元昊這個大色鬼喜歡小三卻冷落了高貴的遼國公主(即興平公主,下嫁李元昊),導致其離奇死亡。不過無論是遼興宗耶律宗真還是李元昊都很清楚,作為當時天下首強的遼國根本不愿意在自己的臥榻之側崛起另一個強大的政權。雖然這些黨項人窮得一塌糊涂,但也橫得一塌糊涂,與這種又窮又橫的家伙做鄰居,耶律宗真總覺得缺乏安全感,不如趁著他們跟宋人斗得兩敗俱傷時徹底將其鏟除。

此時的契丹人還未喪失勇武,但攤上個二貨皇帝,所以下場肯定好不了

于是耶律宗真親率10萬大軍殺入西夏境內,李元昊率2萬人迎戰,遼夏之間爆發了著名的河曲之戰。

河曲之戰與其說是西夏打敗了遼國,不如說是李元昊把耶律宗真耍得團團轉。

因為此前打北宋打得過于順風順水,所以李元昊興沖沖的帶著仨倆弟兄就敢跑去跟遼軍硬懟,然后不出所料的被強橫的契丹人打成了狗。于是他立刻發揮黨項人身段柔軟的特長向耶律宗真謝罪請降,身為著名二貨一枚的耶律宗真也打算答應,可遼國的重臣名將一點都不二,堅決要求趁他病要他命,一鼓作氣將西夏滅掉,以絕后患。

李元昊見勢不妙撒腿就跑,而且一邊跑一邊堅壁清野——話說當時除了北宋,其他軍隊都沒有隨軍攜帶糧草的習慣,都是打到哪兒搶到哪兒,以戰養戰。李元昊的缺德戰術讓契丹人啥都搶不著,無論人馬都餓得夠嗆,所以當西夏使者再次出現在他們面前要求議和請降時,哪怕是最堅定的主戰派也沒法堅持自己的主張了。

誰知所謂的議和只是李元昊麻痹契丹人的手段。正當雙方討價還價之時,西夏大軍突然殺到,措手不及的遼軍大敗,近百名契丹貴族、重臣被俘,耶律宗真僅率數十騎逃脫。

黨項人在戰場上未必打得過契丹人,但比智商,李元昊能把耶律宗真甩出幾條街

河曲之戰,是遼國立國130余年來前所未有的大敗,蒙受奇恥大辱的耶律宗真在戰后甚至被一個卑賤的伶人出言凌辱:

“興宗敗于李元昊也,單騎突出,幾不得脫。先是,元昊獲遼人,輒劓其鼻,有奔北者惟恐追及。故羅衣輕止之曰:‘且觀鼻在否?’上怒,以毳索系帳后,將殺之。”(《遼史·卷一百九·列傳第三十九》)

經此一戰后,耶律宗真將西夏視為大敵,為此還將云州升格為大同府,作為遼五京之一和對夏作戰的大本營。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李元昊為子所弒,西夏陷入內亂,耶律宗真趁機發動南、北、中三路大軍攻夏,以為報復。此戰中,遼國的南路軍被西夏人擊潰,中路軍無功而返,唯有北路軍打敗了西夏名將沒藏訛龐,俘李元昊遺孀沒移皇后及官僚家屬多人,并獲大量牲畜而還,雙方算是打了個平手。

此后遼國開始衰落,西夏內亂頻仍,所以兩國間基本沒有閑工夫打仗,算是相安無事。

李元昊強搶兒媳婦當皇后,結果被太子寧林格所弒,真是讓人無語

自從李元昊死后,西夏內部就沒消停過,先是沒藏氏亂政,后有大小梁氏太后專權,所以一時間沒工夫出門掐架,基本都在關起門來搞內訌。可當某天他們偶爾一抬頭,卻發現這個天下怎么變得面目全非了?

在東北方的某個犄角旮旯突然蹦出來一群被稱為女真人的蠻子,居然將曾經不可一世的契丹人揍得就剩下最后一口氣,想必契丹人的手下敗將——宋人的下場也好不到哪兒去。于是能征善戰的女真人就引起了渾身上下充滿了好戰因子的西夏人的興趣。

要不,咱們也掐一架?

只不過西夏人跟北宋和遼國這樣的文明或是半文明人打交道多了,也沾上了一身的壞毛病,比如要掐個架還得找個借口。于是夏崇宗李乾順打起了援遼的旗號,在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出兵3萬去救遼天祚帝耶律延禧,跟金國名將完顏婁室打了一場,結果被揍了個半身不遂。可李乾順還是不服氣,第二年再次出兵援遼,結果被女真人堵住去路就是死活過不去。

剛出山時的女真人,戰斗力恐怕只有后來的蒙古人可比,西夏完全不是對手

這下李乾順心虛了,終于認識到女真人不好惹。正好金國也派來了使者,要求西夏停止支持天祚帝,以事遼之禮事金,并割讓遼國西北的一塊土地給西夏作為回報。于是李乾順借坡下驢,同意與金國結盟,再也不想跟這個硬茬子掐架了。

當鐵木真崛起以后,曾與蒙古的克烈部發生過激烈的戰爭,并在合闌真沙陀之戰中戰敗,險些全軍覆沒。因此當他最終擊敗克烈部,大仇人桑昆逃到西夏以后,自然要不依不饒的前來討要。

不過夏桓宗李純祐卻認為,克烈部向來都是西夏人的鐵哥們,自然不能出賣朋友。而且自西夏建國以來,東西南北中打了個遍,也沒見怕過誰,蒙古人又算老幾?

于是慘烈的蒙夏戰爭又開打。從開禧元年(公元1205年)到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蒙古五次攻打西夏,黨項人雖然屢戰屢敗且不斷的喪土失地,但始終堅決抵抗,誓死不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蒙古第三次攻夏時,夏襄宗李安全向盟友金國求救,結果早已腐化墮落的女真人卻不敢招惹蒙古人。這下可把西夏人給惹火了,干脆向蒙古求和,然后咬牙切齒的去跟女真人打生打死。夏金二度開戰而且一打就是數年光景,最后的結果是兩敗俱傷,讓在一邊偷著樂的蒙古人占了大便宜。

與其說西夏敗于蒙古,不如說是被蒙古耗干了最后一滴血。后來的南宋也是如此

終于在寶慶三年,蒙古大軍包圍了夏都中興府(即興慶府),已經油盡燈枯的黨項人再也無力作戰,夏末帝李睍只能出城投降,西夏就此亡國。

由于西夏的頑強抵抗給蒙古人造成了巨大的傷亡,再加上鐵木真的死亡,所以即便是李睍投降,蒙古人仍然在中興府展開屠殺,黨項人幾乎被屠戮一空:

“眾方議降,會帝崩,諸將擒夏主殺之,復議屠中興,察罕力諫止之,馳入,安集遺民。”(《元史·卷一百二十·列傳第七》)


寫在最后——?

據有關史料記載,西夏總人口在最高峰時也不會超過300萬,卻始終保持著數量在50萬以上的軍隊,而且幾乎一直征戰不斷。再加上西夏國力貧弱、財力不濟,所以黨項人雖然勇猛,但卻打不了持久戰——只要戰爭持續的時間一長,西夏軍隊就會被要命的后勤問題拖垮。北宋就是采取這種戰術,差點讓西夏亡了國。

西夏始終無法解決這個致命的問題,這也大大影響了他們的戰績。除了已經半殘的河西回鶻,西夏雖然打遍了周邊的大小、新老所有的鄰居,但徹底打贏、打垮的一個都沒有。這也使得他們無法獲取豐厚的戰爭紅利,不能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只能越打越弱。最終西夏亡于蒙古之后,黨項人近乎于絕種,其實也不光是因為蒙古人的屠殺——經過165年殘酷戰爭的洗禮,本來就不多的黨項人,已經沒剩下多少了。

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非洲有種神奇的動物名曰蜜獾,個頭不大,長相也不怎么兇猛,看上去還挺萌,綽號“平頭哥”。也就是這位平頭哥,性情極其兇猛好戰,就算單槍匹馬遇上獅群難免成為人家的盤中餐,也得先撲上去咬它一口再說。因此蜜獾被稱為世界上最無所畏懼的動物。

其實西夏就非常像這位平頭哥——打不打得贏是一回事,反正要先打過再說。一個遇到哪怕僅是類似人形生物的黨項人,如果不先撲上去打一架的,一定是個冒牌的黨項人……

所以黨項人絕種了,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9,460評論 6 538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067評論 3 42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7,467評論 0 382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468評論 1 316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184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582評論 1 325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616評論 3 444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794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343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096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291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863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513評論 3 34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941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190評論 1 29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026評論 3 396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253評論 2 375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