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1):一頓板子揍出來的西夏國相!小人物張元的傳奇人生

戰爭場面

公元1041年,在寧夏隆德地區爆發了北宋與西夏之間第二次大規模軍事沖突——好水川之戰。此戰當中,西夏皇帝李元昊采納了謀士張元之計,親率大軍十萬南下攻宋,穩扎穩打、設圍伏擊,不斷引誘宋軍深入,以微小的代價在好水川口殲滅宋軍一萬多人,宋軍主將幾乎全部戰死,西夏大獲全勝。戰后,一同隨軍而至的中書令張元看著塞滿宋軍尸首的好水川口,其志得意滿之情洶涌澎湃、再也難以抑制,創作之情大發,當即在界墻上賦詩一首:“夏竦何曾聳,韓琦未足奇。滿川龍虎輦,猶自說兵機。”落款為: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張元隨大駕至此。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位high到不行西夏元師并不是西夏黨項貴族,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漢人。

科舉

這個西北白眼狼是地地道道的陜西華陰人,出生年月不詳,死期倒是記錄的很清,1044年。張這個姓,應該是真的,但是他真名叫什么就真搞不清了。張元這個名字其實是他潛入西夏后為刺激撩撥李元昊特地改的,所以為免混淆,在進入西夏之前,我們不妨稱他為張書生。

張書生年輕時候跟大多數的宋朝士子一樣,天天青燈古燭、年年讀書應試,指望自己也能有那么一天可以高中進士,進入大宋國家公務員序列,享受進士及第帶來的千鐘粟、黃金屋和顏如玉。當然其結果也同絕大多數的宋朝士子一樣,就是屢試不中。據說張書生年輕時就“以俠自任”、“負氣倜儻、有縱橫才”,這種話一般是用來評價人杰的,很少用來評價知識分子。從中不難看出張書生這個人可能從小就不那么安份守己,而且多余的精力可能也比較旺盛,屬于那種志向很大(比方平滅諸侯、一統天下之類)、難容于人(看誰都不行,也經常為人所看不上)、也不太接地氣的那種。

這種“豪俠”范的人要么學習成績不好、要么觀點非常的激進、不為考官所喜,所以張書生屢試不中似乎也不是什么怪事。既然“讀書進仕”這條道已經對自己關了門,自己又做不到像范進一樣讀到五十好幾,“少復盛名”的張書生就必須找多一條出路來安放自己那旺盛到多余的精力跟野心,于是他后面直接把四書五經一扔,帶上了一個姓胡的狐朋狗友,直接跑到西北邊塞投軍去了。

邊塞

所謂投軍,并不是說張書生和胡朋友要放棄功名去大西北當個無名的大頭小兵。當時北宋和西夏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張,隨時都有可能擦槍走火引起大戰。二人覺著這是建立功名的大好機會,他們想走戰國時蘇秦張儀那條道,側身于軍將,以謀士、幕僚的身份繼續發光發熱,間接實現自己平滅敵國、一統天下、以遂平生志之的美好愿望。然而張胡倆人屌絲一對,并無背景,也沒人舉薦,就是想投效軍將也沒有門路,于是他們就只能自我推廣,而推廣的方式和風格,絲毫不遜色于當今的“行為藝術家”。

賣身葬父

? ? ? 哥倆首先找人刻了一塊石板,那是一塊飽含著詩意的石板,因為上面真的刻滿了詩,內容無外乎哥倆屢試不中、報國無門、一身本事無處施展的瑣碎抱怨之辭。隨后雇了幾個腳夫,就在邊關城墻下拖著石板在前面走,哥倆則跟在石板后頭,一邊吟詩、一邊大哭,鬼哭狼嚎,好不熱鬧(寫到這里時,我腦子里突然浮現出《九品芝麻官》中周星馳賣身葬父的橋段)。這出鬧劇在也不知演了幾天,但還真的驚動的關防的守將,兩個神經病在城門口天天這么現眼也不是辦法,好奇疑惑之下,當時的西北邊帥收到信后還真把這倆人叫到府里聊了一聊,也就是面了個試。這次面試足以說明,張、胡哥倆策劃的這出“石板詩文”活動是成功的,他倆一下子就見到了北宋王朝負責西夏防務的最高級官員;這同時也說明,“不走尋常路”的張胡二人絕非只讀圣賢書的謙謙君子,他們更像是急著出名而恨不得把褲子都脫了上街的互聯網達人。

? ? 縱然自我推廣得策略如此成功,這次面試的結果卻是讓人失望的,《西夏書事》說哥倆在塞上“放意詩酒,出語驚人,而邊帥皆莫之知,悵無所適”,《宋史》中則說“西夏用兵時,有張、李(可能就是那個胡)二生,欲獻策于韓、范二公,恥于自媒,乃刻詩碑,使人曳之而過。韓、范疑而不用。”我們并不知道張胡二人當年到底說了什么話,獻了什么策,但這兩種記載其實殊途同歸,說白了,像張、胡這些野路子的知識分子、以及他們出的那些太過生猛的主意,是非常難于被代表社會精英基層的北宋士大夫們所接受的。野心家們的志向,在一個成熟的社會體系內,是沒有多少可供施展的空間的。

前途暗淡

? ? ? 面試結束后不久,哥倆就從塞上被“送”回了原籍,不知道是“禮送”,還是“遣送回藉、嚴加看管”,反正是被弄回了老家。我們可以想見,張書生當時的心情應該是非常藥膏、郁悶且極其壓抑的,科舉無門、從軍又無路,他的本事無人欣賞,他的志向無處施展,他去了很多地方卻又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往哪里去,是為“俱困場屋,薄游不得志”。回藉不久,張元書生不知又行了什么惹是生非的怪異之舉,被當地官府發現(也可能從塞上回來后就一直被盯梢),于是被捉進縣衙打了一頓板子。而正是這頓板子讓他發現,無論煩不煩惱、郁不郁悶,整個大宋天下都已經沒有他老張的存身之處了。有道是“條條大路通羅馬”,他卻是條條大路走不通,該試的都試過了,試過的又都失敗了,官場不給我開門,軍隊不要我,現在回了老家居然都要打板子來羞辱我?你們大宋處處都嫌棄我我,那這個大宋天下我待著還有什么用?既然你們這些在朝廷上占著地盤的飯桶看不上我,那我就跑西夏去打你們,讓你們看看我本事到底有多大!正所謂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當初胸中燃燒的一片報國之志,已經變成了對故國赤裸裸的怨恨。

出逃

心情悲憤又悲奮張書生再次叫上了自己的小弟胡某(亦或李某),二人一拍即合,稍事修整便準備西奔,去求取異國的榮華富貴。然而客觀的講,張元確實也不是個徹頭徹尾的狼心狗肺之徒,出行前他曾偶遇項羽廟,這位大幾百年前悲劇英雄不知觸動了張元的哪根情腸,多年懷才不遇的壓抑、即將離開故土的悲傷、對異國前途的茫然與無助一時間競噴涌而發,張元“乃竭囊沽酒,對羽極飲,酹酒泥像,又歌'秦皇草昧,劉項起吞并'之詞,悲歌累日,大慟而遁”。這一走,確是永別,一直到死,張元再沒能夠回到過自己的家鄉。

塞外

? ? 大約在宋仁宗景祐年間,也就是1034-1037年之間的樣子, 張、胡二人不知道用什么法子“偷渡”到了西夏國內,一入異邦,哥倆立刻固態萌生。在宋朝老家都需要自我推廣,身在異國他鄉要想有一番作為就更不能寂寂無名。出名最快得法子,莫過于讓大人物關注自己,而這次哥倆瞄上的大人物那就真的很大,是西夏國主李元昊(時尚未稱帝)。畢竟已經在西北邊防軍的城墻下上演過一出真人秀,還成功的釣上了邊帥,所以就算是身在外國,讓大人物上鉤的路數也不會有很大差別,出點奇招就行,而出奇招,對學富五車的張書生而言是不存在任何問題的。不久,哥倆就改了名字,張書生成了張元;胡朋友,則成了吳昊。

? ? “張元”和“吳昊”有了新名字后,在西夏國內成天干的就是兩件事,喝酒和創作,所謂創作,就是寫詩。哥倆流連于西夏國內(應該是首都內)的各大酒樓,每每酩酊大醉之時便要在酒樓的墻上到處即興題詩,寫完了詩那自然是要落款的,落款是“張元吳昊來飲此樓”。“元昊”這么扎眼的兩個字自然難逃巡邏兵士們的法眼,就算他們不識字酒樓老板也得上趕著舉報,再加上張吳二人一看就是外國人,行為又乖張瘋癲,辨識度很高,不久就被拿下,執送至國主李元昊處受審。

李元昊

? ? 李元昊一收到消息就知道這倆癟三是沖著自個開來的,這位西平王殺人如麻、脾氣暴躁幾乎是國內外人人皆知、家喻戶曉,他活了這么大歲數還真沒見過哪個無名小卒敢跟他弄這個。于是他就像當初西北軍的那個邊帥一樣,被哥倆釣上了鉤,帶著奇怪、懵懂又有點惱火的心情親自提審了哥倆,上來就是一句喝問:你倆跑我們國里來想干啥?你倆哪來的狗膽敢冒犯我的名諱?

? ? ? 沒成想二人直接就頂回來一句:你連自己姓啥都快忘了,還顧得上自己叫啥名字!這一句懟回來,殺人不眨眼的國主大人頓時悚然一震。

? ? 說到這里,簡短表一表李元昊和西夏國的情況。西夏是黨項貴族建立的政權,而李元昊的先祖們卻一直自稱是拓跋鮮卑的后代,意思他們是姓拓跋的;唐僖宗時候這個家族被賜姓李;到趙宋的時候又被賜姓趙,那他們的祖姓到底是什么,就真像張元說的一樣,已經搞不清了。至于李元昊本人,雖然仍以西平王的身份臣侍于宋,但從他爹李德明開始就已經關起國門來做皇帝了。李元昊本人也是龍虎之才,吐蕃被他打的叫爹,回鶻手上的河西走廊被他蠶食殆盡,國內無論大臣小民都被他收拾的服服帖帖,就立國之基來講,西夏早都可以和宋朝分庭抗禮,他本人也早有稱帝的念想和準備,所以兩國關系才日趨緊張。但即便到此箭在弦上之時,宋朝在名義上還是西夏的宗主,張吳二人之所言,正是在此處戳痛了李元昊的神經。

? ? ? 但神經痛不痛已經無所謂了,這兩個北宋二流子過人的見識和膽識令西平王大感驚詫,能把自己都釣上鉤更能說明來者不是一般人。現如今李元昊稱帝在即,正值用人之際,這兩個“大能人”的到來令“準皇帝”龍心大閱,他十分開心的將二人收入麾下,日見信愛,又不斷的委以重用(奉為謀主)。幾乎就是轉瞬之間,那個在北宋人見人嫌的張元,一下子成了西夏朝堂上炙手可熱的大紅人,他終于踏上了自己的福地、遇到了自己的“明公”,找到了可以充分施展才華的舞臺,搭在西夏這臺即將啟動的戰車上,張元開啟了自己堪稱為開掛的后半生。

做官

? ? ? 公元1038年開始,李元昊和他的兩個寶貝謀臣一樣,改了名、改了姓,還做了皇帝建了國。藩屬獨立,宗主國肯定不能看著不管,于是宋夏開戰。所以對李元昊而言,做皇帝和打北宋幾乎就是同一件事情,在這件事情上,張元不斷的投入自己的智力、才學和熱情,以一種不把北宋弄死不罷休的勁頭,積極投入到了對宋戰爭的方方面面當中。史載,李元昊對張、吳二人一見傾心,不久便“奉為謀主,大為邊患”,“凡夏國立國規模,入寇方略,多二人教之”。尤其張元,與國君李元昊的關系更可以說是情投意合,“元好陰謀,多奇計,然性喜誅殺,元昊殘暴,多其贊成,故倚畀尤重”,君臣二人陰謀、打仗個殺人方面合拍到不行。在不斷給宋朝搗亂、幫西夏建國的過程中,張元的官也跟著越做越大,陸續被封為中書令、尚書令、太師等要職,升遷速度遠遠高于北宋中第的舉子們,就是用坐著火箭升官來形容也不過分,歷史上堪與其際遇相提并論的,恐怕只有秦昭王時代的范雎。而給張元的開掛人生帶來巔峰的,便是本文開頭時候提及的好水川之戰。此戰當中,張元用壓倒性的勝利和遍布山谷的宋軍的尸首證明了自己無與倫比的破壞能量,以及宋軍當中無論文臣主帥皆是飯桶。界上寺的題詩中充滿了對宋朝君臣的不屑與藐視,同時將自己在宋時多年所受的壓抑和不快傾瀉而出,讀起來確實又解氣,又過癮,然其代價,卻是一萬多同胞的血肉。

戰爭

? ? ? 好水川之戰后,張元于同年官拜相國,這幾乎已經是人臣之極了。然而張相國的志向卻依然還在路上。好水川的勝利極大的刺激了西夏君臣們的野心,尤其是張相國,他就像“當初那個少年”一半,以不亞于小青年們的旺盛精力繼續給宋夏戰爭添磚加瓦,不把宋朝給弄死誓不罷休!他時而攛掇元昊進取關中、踐土中原 ,時而鼓動西夏與遼國聯盟,兩國從西、北兩個方向分別進軍、合力攻宋,必使南朝收尾不得相顧、勢窮力竭、窮窘至亡,李皇帝計無不從。轉過年來(1042),同樣是在張元的謀劃下,李元昊再次提兵十萬進兵渭州,發動定川寨之戰。臨行前大皇帝發布詔書曰:“朕當親臨渭水,直據長安”,據說這兩句氣壯山河的大話也是出自張元手筆。然而天不遂人愿,宋軍對西夏的這次來襲早有防備,雖然夏軍依然在固原獲得了殲滅宋軍葛懷敏部近九千余人的大勝,卻在進犯彭陽的途中遭遇宋朝原州知州景泰的頑強抵抗與截擊,這塊硬骨頭非但沒啃下,進犯的西夏軍反被宋軍全殲,與此同時,聞訊的范仲淹也率兵20于萬前來救援。李元昊自感不不敵,未敢再繼續深入,大掠一通后撤回國內。

議合

? ? 這一仗打完后,吃了虧李元昊開始冷靜了,不那么狂妄,也不再想著一舉拿下關中、進據長安了。他深深地感覺到了大宋家底之豐厚,以及什么叫做瘦死的的駱駝比馬大。他李元昊確實有打勝仗的本事,但是他沒人家北宋那么多錢,再這么打下去,自己極有可能因連戰連勝而貧窮虛耗至死。加之最近西夏與遼國之間摩擦加劇,宋夏之間的議合也就提上了日程。宋夏關系一旦和緩,也就意味著張相國消滅宋國以遂平生志之的夢想即將落空。無論張元對宋夏合議反對的多激烈,無論他還能再提出多少條滅宋的妙計,李元昊都拒絕被他的夢想所綁架。答案很簡單,國家是他李元昊的,不是給他張元拿來禍禍的。宋夏關系既已發生轉向,奇謀詭計類的東西也就再沒多少能派上用場的地方,經歷了幾年熾熱的蜜月期后,李元昊對這位來自北宋的奇人越發冷淡。定川寨戰役結束后的兩年中,再也看不到張元有什么妙計為李元昊所采信,甚至都看不到他在歷史上還有發出過什么聲音。到1044年,被閑置的張元在憂郁中離逝,好友吳昊,則不知所終。

? ? ? 這便是小人物張元傳奇的一生,他在母國郁郁不得志,為出人頭地逃奔敵國,與敵酋李元昊一見傾心,并迅速在夏宋間掀起腥風血雨,頗有“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味道。但其高峰期又十分短促,最后又在被閑置冷落郁郁而終。但是,死去的張元并不知道,即便死了,他依然在對時局發生著影響。張、胡(吳)二生的出逃給北宋朝廷造成了極大的心理震撼,為防止諸生投敵的歷史“悲劇”再度上演,本來就對讀書人好到不行的北宋朝廷再度施恩于天下,1057年,宋庭另設“同進士出身”這一名次,意思只要能參加到殿試,就算得了倒第一,你一樣都是有名次的,能把多少士子吸收進來就吸收多少,盡量不要走漏網之魚。這一舉,大概也算是張元對后代士子們間接所做的一處貢獻吧。

? ? ? 如喜歡拙作,請點擊頭像關注,以便第一時間接收文章更新提示,感謝您的支持。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9,517評論 6 539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087評論 3 42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7,521評論 0 382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493評論 1 316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207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603評論 1 325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624評論 3 444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813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364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110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305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874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532評論 3 34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953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209評論 1 29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033評論 3 396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268評論 2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