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9月26日開始這個《暢游龍江》系列,至今已過去將近四個整月。
斷斷續續地回憶,瑣瑣碎碎地記錄,不經意間倒也留下了48篇游記。
說游記,其實是有些高抬自己了。最多,也只能算是與旅游有關隨筆吧?
即便是與旅游有關的隨筆,其實與真正的旅游相去甚遠。
因為工作關系,專門出去旅游的機會少得可憐。這個系列涉及的景點,大多只是路過而已,有的甚至只有一眼之緣,壓根兒沒有深度游賞的福氣。
盡管如此,我還是堅持著完成了這個系列,以此作為在黑龍江省工作和生活14個年頭的一份紀念,也以此寄托我對龍江大地的感恩與懷念之情。
剛開始寫這個系列的時候,我抱著介紹龍江壯麗河山、感悟美好生活的態度,盡可能地展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盡可能地謳歌這片土地獨具特色的邊塞人文。
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有朋友開玩笑,說我是黑龍江旅游部門的“托兒”,專挑好的說,似有做廣告、搞宣傳的嫌疑。
哈哈,如果真有這個本事,或者真有此類美差,我自然是求之不得。
但寫著寫著,無意之間,我的情緒和筆觸都發生了一些變化,變得有些傷感,有些憤懣,甚至有些出離憤怒。
那些被人為糟蹋的自然景觀,那些刻滿屈辱的中國近代史遺跡,讓我痛心疾首,讓我悲憤滿懷,也讓我的文字不再那么輕松和諧。
我無意去剝開那些血淋淋的民族傷口,也無力去改變些什么,可我實在無法心平氣和地去描繪滿是屈辱的龍江邊防。
我從位于與內蒙古交界的黑龍江源頭開始,一直寫到與吉林省相鄰的綏芬河,沿著將近三千多公里的中俄邊境線,不時觸及傷痛,經常感受屈辱,心情實在難以輕松起來。
原本,這條邊境線還可以再遠許多許多,黑龍江也只我們的內河而已。但歷史無情,無法更改,或者難以更改,很多時候只能是徒增傷悲罷了。
我曾多次意識到這個問題,也提醒自己不要總是糾纏于歷史的屈辱。
可我很快發現,只要涉及到龍江邊防,涉及到邊境線上的那些人文和自然景觀,那種屈辱之感總是揮之不去。
由于這個原因,我有意略去了一些我去過但讓人悲傷的地方,如哈爾濱的侵華日軍七三一部隊遺址,如東寧的日本關東軍軍事要塞,還有齊齊哈爾的侵華日軍遺留的化學生物武器托管庫…
好在龍江地大物博,美景無限,時不時的,還可以純粹地縱情于山水,在文字里放飛思緒,放松心情。
不過黑龍江實在是太大了,大到我難以到達每一個地方,大到我無力寫盡這里的美景和美食。
雪鄉的雪,讓我心馳神往;亞布力滑雪場,令我躍躍欲試;依蘭達連河的德莫利燉魚,更是讓人垂涎三尺、百吃不厭。
有生之年,可能沒有機會游遍龍江了,但這片千年凍土會一直銘刻在我的記憶里。
游不完的龍江斬不斷的情。我愛龍江,今生不渝。
天高云淡 ? 2013年1月22日07:03于沈水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