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負此良友!”
——from《晉書·列傳三十九》
01
今天我們來講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對好閨蜜,感情非常好,同進同出,同吃同睡。有一天,女孩A跟女孩B說,我要和我男朋友分手,他家暴我。女孩B聽了非常生氣,加上平常女孩A常常說男友的一些小毛病,女孩B斷定男方是渣男,要保護閨蜜,為自己的閨蜜去出頭。女孩B用自己的方式保護著閨蜜,卻讓男生以為她才是造成情侶之間不和的原因,直到有一天,男生找上門來,女孩B倒在了家門前,再也沒有醒過來。而女孩A她躲在門內,喊著:我沒有鎖門,我真的沒有鎖門。
02
男孩跟女孩B不熟,為什么殺的卻是女孩B。兩個本來是毫無交集的人,卻因為你有了聯系,而且兩個人之間所有的聯系都是你。一個是你的閨蜜,一個是你的男朋友,現在卻發生了你男朋友殺了你閨蜜的事,我想發生這的概率一定比你閨蜜搶了你男朋友的概率要小的太多了。
在這個故事里,女孩A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在表面看來,她不是兇手、也不是幫兇,甚至她也是受害者的其中之一。但實際上,她才是整個事件的元兇!
是她讓男方產生了殺心!是她在本來應該報警的時候因為害怕被驅逐而阻止了!也是她在自己的前男友殘忍的殺害自己閨蜜的時候一個人獨善其身躲在門后!
整個故事,女孩B和男生的所有連接點都是女孩A,即使在發生慘劇的當時,女孩A無能為力,但在慘劇的造成原因中,女孩A是當的上:“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這句話的。
03
這些年,我們都知道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這句話,卻不知道,這句話后面還有兩句:幽冥之中,負此良友!
幽冥之中,負此良友!多么擲地有聲的一句話!
我就算死了我也對不起我的朋友!
活著的時候感到愧疚,死了也依然不能改變什么!這才是一個真正有良知的人應該有的行為!
如果死的是女孩A我想女孩B一定會做到這句話,應為生而為人,其實最大的不一樣就是你的良知,一個善良的人不會讓別人受到傷害,更不會在讓別人受害后還寒心!
我始終相信,夜深人靜的時候最能檢視人心,姑娘,你閨蜜在天上看著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