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出才是高效閱讀的終極目標

從小到大,課堂里基本都是填鴨式教學。所有知識喂到嘴邊,學生們就一起搖頭晃腦地背課文、背英語、背公式……然后考試的時候就套一套,默一默。從不會將所學知識和問題相結合起來,頗有一些象牙塔里做學問的感覺。

等到出了校門,才發現紙上得來終覺淺,和現實脫了軌,不知道怎么辦。這實際上是一種學習的誤區。

其實學生們首先需要的是發現現實中的問題,然后帶著問題去書中尋求解答。這樣讀書才會成為一種尋找答案的方式,隨后再利用得出的結論去處理問題。這才是一種真正高效的讀書方式。

原尻淳一的《高效能閱讀》通過89條效率專家親測有效的讀書技巧,詳細介紹了如何高效能閱讀。這些技巧既能夠讓不喜歡讀書的人開始對讀書感興趣,也能夠讓職場人士的競爭力提到提升,十分實用。

原尻淳一是日本龍谷大學研究所經濟科研究碩士,后來進入知名廣告公司工作,專門從事飲料和食品的品牌宣傳策略規劃。現在他是艾回娛樂股份公司(AVEXENTERTAINMENT)品牌策略部門市場調查室的課長,主要負責藝人的品牌贊助、市場調查和訂定公司日程計劃等工作。可能,你會有所懷疑,這樣的他能給出什么樣的高效閱讀建議?看下去就知道了。

原尻淳一給出了我們這樣一個閱讀主線。

(原尻淳一《高效能閱讀》閱讀流程)

接著就來說一說這五個部分。同讀書一樣,你也可以選擇直接跳到你感興趣的部分開始閱讀。

1、驅動讀書

首先最主要的就是讀書的驅動力,一種是帶著問題的好奇心尋求解答,另一種是自己的興趣使然。

這部分的建議主要是幫助不愛看書的人,讓他們開始對讀書有興趣,將他們轉變為“讀書體質”。實際上就是通過其他方式來引發自己的興趣,如搜索作者的趣聞軼事,先聽作者的講座,參加讀書會之類。

比方說,就算你不關注任何日本作家,但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石黑一雄,你會不會有興趣想要去讀一讀他的書?每次諾貝爾文學獎都陪跑的村上春樹,他如何看待這個獎項,他的作品又是什么樣子的?你會不會有那么幾分想要看一看?

總之就是如果自己對書不感興趣,就圍繞其周邊來開發自己的興趣,從而調動自己讀書的胃口。

另外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不必通讀全書。很慚愧,這是我至今還沒有改掉的缺點,大概是自己有始有終的心態在作怪。我們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每一本書都從頭讀到尾,一字不差,那也太浪費我們的時間和精力了,況且每一本書也不是從頭到尾都是精華。所以讀一本書,只要汲取對自己有營養有幫助的部分就可以了。

2、讀書技巧

閱讀一本書,不需要通讀,也不需要每個部分都勻速地去閱讀。重點部分可以反復閱讀,非重要的部分則可以掃兩眼就過去。這也要求了我們要帶著問題去閱讀,可以更快地找到答案,即書中的精華。

目錄是類似于大綱的存在,先翻一翻目錄會對整本書有個最基本的了解,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找到想要優先閱讀的內容。

在日本,大部分商業書籍的作者都會在書中以黑體字形式標記想表達的重點,這對讀者來說是一種最快得到重點的方式。國內,我讀的書還不夠多,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形式。不過一般來說,我們也可以從標題和首尾段落得到重點。

得到重點之后,就是標記和筆記。通過便利貼或是熒光筆來提醒自己重要的部分,在旁邊就寫上對自己的啟發,這是會讀書的人都會做的一件事了。

3、體系閱讀

這是給予我啟發最大的部分。主要是針對職場人士的閱讀建議。這里要介紹兩個概念:垂直型閱讀和水平型閱讀。

垂直型閱讀:“是在垂直方向上深化特定領域的讀書”。

這種閱讀方式會讓我們成為專才。比方說,本書的作者原尻淳一就是在閱讀了百余本關于讀書術的書籍之后,才寫出了這樣一本包含其親身經驗的《高效能閱讀》,無疑他就是高效閱讀方面的專才。

我們每個人也可以根據自己工作和發展的需要,有體系的去閱讀同一類書籍,這樣我們不僅可以反思自己,也能夠帶著問題去閱讀,這樣絕對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吸取經驗教訓,提升自己。

水平型閱讀:“是在水平方向上閱讀所有專業領域的書籍”。

這種閱讀方式會讓我們成為通才。簡單來說,就是什么方面的都看一點,什么都會一點知道一點,卻不精通。有時候閱讀這些“課外”書籍也是必要的,因為它們會為我們自身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視野。

原尻淳一建議將讀書的七成投資在垂直型閱讀上,兩成給支持垂直型閱讀的參考書目,一成給未知的書籍。這樣能夠保證我們的知識儲備。

4、建立知識庫

得到了知識,就要把這些知識存檔起來。

首先是存檔什么樣的知識。原尻淳一給出的一種方式是:將知識分為三類,分別為“菜譜信息”“食材信息”“裝盤信息”。每一種分類的比喻都很形象,可以理解為方法論、素材和形式。媽媽們都會積累自己的食譜,我們也要積累自己的知識食譜。

接著是通過什么樣的方法來存檔。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閱讀》中給出了很多建議,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去選擇。比如剪貼簿、讀書卡、照片、日記、網盤云端等等。

建立知識庫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因為因為很多人可能會有自己的知識儲備,但大多雜亂無章,其實可以活用分類及標簽等來讓整個體系一目了然,更有條不紊。雖然這可能是一個很龐大的過程,但絕對是必要的,日積月累就會是寶貴的財富。

5、總結輸出

總結輸出說的主要是非虛構類書籍,畢竟這些可以更好的化為己用。

看再多的書,得到再多的知識和經驗,不去總結出來、不去實踐也是無用。所以我們在讀完一本書之后,就應該將所得投入實踐,以改進自身。知行結合,才能夠讓我們更上一層樓。并且,我們可以以著書立說為目標,用所學和經驗整理出屬于自己的獨門秘籍。

就如原尻淳一,他根據自身多年的讀書經驗和自己的工作反思,總結出了一份關于營銷的資料。這份資料就得到了同事和領導的肯定,也讓他認識到了輸出的重要性。

所以,每閱讀一本書,就把它當做是自己將來那本書的原料吧,為自己的輸出服務。

其實這樣讀書也是一個良性的循環,因為在總結輸出時,我們也許還會出現新的問題,需要閱讀書籍來解決,這樣我們就又回到了開頭——帶著問題去讀書。

其實最開始為什么讀書?無非是想從中得到啟發和愉悅。小說散文詩暫且不談,非虛構類的指導用書,我們既是帶著問題去看了,那么自然以一種高效的方式閱讀完畢才是最好的方式,這樣也才能夠快速上手,改進自身的不足。

牢牢掌握高效閱讀的方法,也有利于我們在這個信息量爆炸的時代更好更快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且在這個誰都可以發聲的時代,我們每一次使用社交軟件實際上都是自己的一次輸出,所以何不讓自己的閱讀化為輸出的養分,使其更加高質量?

原尻淳一的這本《高效能閱讀》雖然里面有一些建議是只能在日本實現,但大多數建議還是不分國界的,而且既具有趣味性也具有實操性。推薦想要高效閱讀的朋友們去讀一讀,讓自己通過每一次的讀書都更好一些。


Ps:我的一些關于讀書的小貼士

1、APP曬書房。新買的書,掃描一下書的二維碼,就可以錄入進自己的書房。這樣自己有多少書就心中有數了。

2、APP涂書筆記。拍照選擇想要摘抄的部分,可以轉化為文字筆記保存。

3、APP印象筆記。通過它保存有用的素材,支持電腦端和手機端同步。就不需要再額外整理到電腦上。

4、我喜歡的一個書店微博是:南京先鋒書店。它發的微博睿智又風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