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寫吧小記:9月3日,第2期"教育行走一起寫吧"挑戰(zhàn)活動第34天。有113位老師完成更文并群接龍,小打卡處的數(shù)據(jù)有122位老師完成。
剛剛我看中國教師報電子稿時,看到自己的一篇文章《"云端"資源助學習》在成長周刊中發(fā)表了,心里甜滋滋的。
這篇文章是我八月份的一篇日更文,文章在簡書寫完發(fā)布后,感覺還可以,我就編輯發(fā)布到自己的公眾號上,并分享到朋友圈。
幾天后忽然收到中國教師報宋編的信息,問想采用這篇稿件可不可以?當然可以。我抽空再修改完善了一下,就回稿給她了。
我知道報刊雜志發(fā)表周期較長,且都需要經(jīng)過幾審,最終是否能發(fā)表還是個未知數(shù)。所以交完稿件就不當回事了。沒想到這么快就發(fā)出來了。
雖然在報刊雜志上發(fā)表文章已不是一次兩次了。但每次聽到自己的文章被紙質(zhì)編輯采稿,看到自己的文章變成鉛字,都會很開心。不知其他喜歡寫作的老師是不是也有同樣的感受?
要享受到這種發(fā)表的喜悅,除了認真寫作,投稿也是一個技術活。只是我感覺自己的文章質(zhì)量還不是很好,很多問題思考的也比較淺,所以一直提醒自己要靜下心來沉淀沉淀,等羽翼豐滿一點再向外投稿。
這幾年特別感謝像宋編一樣的紙媒編輯,特別感謝身邊一些朋友,遇到合適的稿件,會幫忙推薦一下。所以也發(fā)表了幾篇豆腐塊。提前感受到這份被認可的欣喜。
毫無疑問,當文章被采納,并順利地在報刊雜志上發(fā)表出來,對在練習寫作的人來說,是很大的褒獎。這份褒獎不是那幾塊稿酬而己,而是一份被認可的幸福感。
印象中,孫明霞老師也表達過這份發(fā)表文章后的幸福感。為了多得這種幸福感,她做得更好,寫得更多,文章也越發(fā)表越多。
孫老師的文章和書我都讀過,沒有太多美麗的修飾詞語,很多都是非常真實的記錄,真情的表達。
如果沒有記錯,剛開始寫的時候,她也不是很自信。后來寫的文章多了,發(fā)表的文章多了,她堅持做的事情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并效仿。她也慢慢變得越來越自信。成為了一束光源,照亮并引領著一批老師共同成長。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教育寫作——教師成長的共同密碼》,特別提到我的觀察——很多成名的教師,很多優(yōu)秀的學者,他們都喜歡并堅持教育寫作。
最近有一些老師跟我聊天時提到,看到大家都在堅持寫作,也想加入動筆一起寫,但不知道要寫什么內(nèi)容好?有的老師則說,害怕自己寫不好被別人笑話,寫完后都不敢發(fā)布出來。
每次遇到有老師這樣訴苦或求助,我總會說這樣一句話:先寫起來再堅持寫。
而且我建議老師們寫完一定要發(fā)表出來。
其實,你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此處加一個壞笑的表情)。怎么說呢?就是說關注你文章好壞的人不多。你大可不必太害羞,或者怕被噴,不敢發(fā)布。對一般人來說,文章發(fā)布后,閱讀量也是有限的。現(xiàn)在的人太忙了,很少有閑暇去閱讀太多的文章,去做太激烈的批評。所以你盡管大膽地發(fā)布出來,如果真有人批評你,那就是真愛你,是在助力你成長的那個貴人。
從另一個角度說,想發(fā)表出來,你對自己寫的文章要求就會不自覺地高一點點,這樣進步會更快一些。
周圍的人遠比你想象的忙碌與善良。如果真有人用心地閱讀你的文章,肯定與鼓勵的還是偏多的。你文章發(fā)布后,會獲得更多的正面評價。這是有利于你寫作的堅持的。
這也是我的經(jīng)驗之談吧。以前,我對寫作是最害怕的,現(xiàn)在雖然寫得還比較淺,但基本上能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錄下來。我相信自己再練習一段時間,遇到一些問題,我能抓住一個點深入地思考,我也一定能寫出真正的精品文的。
剛開始自我要求不要太高,先寫起來再說。只有寫起來了,堅持寫著,慢慢地,你才能看到自己質(zhì)變的過程。
如果一開始就要自己寫得太好,那就很容易眼高手低,不敢動筆。沒有行動哪有結果?所以還是先寫起來,堅持寫再說。
邊做邊寫,邊寫邊做,讓教育寫作助力我們的教學生活。一起寫吧。